中国航天器主要包括三类: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和各系列卫星。卫星主要包括: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实践号科学实验卫星系列、对地观测卫星系列、北斗星导航卫星系列等,此外还有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和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一星”。
到目前为止,我国共研制了十几种不同类型的长征系列火箭,能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的卫星。目前我国正在研制具有14吨运载能力的新一代大运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可以发射更重的、功能更全的卫星,可以进行一箭多星的发射,可以进一步发展空间站,空间实验室。
长征一号是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首次发射,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相对于70度倾角、440公里高的圆轨道,长征一号火箭的运载能力为300公斤,共进行了两次发射,均获得成功。长征一号的研制成功,揭开了我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详细]
长征一号的一、二级火箭采用当时的成熟技术,并为发射卫星做了适应性修改,第三级是新研制的以固体燃料为推进剂的上面级。[详细]
“长征一号D”运载火箭是“长征一号”火箭的改进型,其结构图如左:
1.整流罩
2.卫星
3.有效载荷支架
4.箭上仪器
5.变轨发动机
6.三级发动机
7.二级燃料箱
8.二级氧化剂箱
9.二级发动机
10.级间杆系结构
11.一级氧化剂箱
12.一级箱间段
13.一级燃烧剂箱
14.电缆罩
15.尾翼
16.一级主发动机
长征一号系列火箭数据 | ||
火箭名称 | 长征一号 | 长征一号D |
火箭高度(m) | 29.86 | 28.22 |
起飞质量(t) | 81570 | 81075 |
起飞推力(kN) | 1020 | 1101.2 |
整流罩直径(m) | 1.500(米) | 2.054(米) |
一级推进剂 | 硝酸-27S/N2O4 | 硝酸-27S/偏二甲肼 |
二级推进剂 | 硝酸-27S/N2O4 | 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 |
三级推进剂 | 聚硫橡胶固体推进剂 | 端羟基聚丁二烯复合推进剂 |
主要任务 | LEO | |
运载能力(kg) | 300公斤(440公里圆轨道) |
长征二号(LM-2或CZ-2)是我国研制的一种两级运载火箭。火箭全长31.17米,芯级最大直径3.35米,运载能力在近地轨道时为1800千克。根据发射卫星的需要,长征二号(LM-2或CZ-2)陆续衍生出长征二号丙(LM-2C或CZ-2C)、长征二号丙改进型(LM-2C/SD或CZ-2G)和发射极轨卫星的长征二号丁(LM-2D或CZ-2D)运载火箭。其后又研制了长征二号E(又称长二捆,LM-E或CZ-2E)运载火箭,用于发射一般商业卫星。为满足发射神舟号飞船的要求,保证宇航员的安全,我国又在长征二号E的基础上改进了可靠性并增设了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救生系统,从而发展出了长征二号F(LM-F或CZ-2F)运载火箭,专门用来发射神舟号载人飞船。[详细]
我国以加长型长征二号丙火箭为芯级,捆绑四台液体助推器而构成的一种地轨道两级液体运载火箭。
火箭全长49.686米,芯级最大直径11.45米,运载能力在近地轨道为9200千克。
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主要用于商业发射服务,是我国目前进入国际市场,用于低轨道发射任务的主要火箭。[详细]
1.整流罩
2.卫星
3.卫星支架(卫星分配器)
4.火箭支架
5.ETS固体发动机
6.仪器舱
7.二级氧化剂箱
8.箱间段
9.二级燃烧剂箱
10.级间段
11.二级游动发动机
12.二级主发动机
13.燃气排气孔
14.一级氧化剂箱
15.箱间段
16.一级燃烧剂箱
17.尾段
18.一级发动机
19.助推器发动机
20.助推器燃烧剂箱
21.箱间段
22.助推器氧化剂箱
23.助推器端头帽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二号二级火箭上面加了一个以液氢、液氧为推进剂的第三级,所用的液氢液氧发动机可以二次启动,在技术上是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火箭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84年长征三号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试验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二号。1985年中国宣布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1990年我国首次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详细]
我国共研制并发射了数十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不同卫星又组成各种不同的空间(卫星)应用系统,已初步形成了几个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实践号科学实验卫星系列、对地观测卫星系列、北斗星导航卫星系列等。此外,07年10月24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08年4月25日,中国发射了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一星”。
简介:
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中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一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详细]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详细]
东方红一号卫星(DFH-1)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DFH-1)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详细][主要任务][诞生内幕]
东方红二号(DFH-2)
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自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详细]
东方红三号卫星(DFH-3)
1997年发射的东方红三号是我国新研制的一种中容量广播通信卫星,有24个转发器,工作寿命为8年。它改善了我国的国际通信以及西部边远山区的通信状况。[详细]
简介:
实践号科学实验卫星是用于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的卫星,主要利用在实际太空环境下考验卫星技术中的新方案原理、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以便为后续的实用卫星做技术储备。中国自1971年3月3日成功发射实践一号卫星以来,已经发射了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实践四号、实践五号等等。[详细]
简介:
2000年10月31日凌晨,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北斗导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由CAST研制,并将自行建立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的首次发射成功,为“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发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采用的是“长征三号甲” 运载火箭。这次发射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3次飞行。 [详细]
简介: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六时三十分七秒,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自此以后,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详细]
简介: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航天飞船在西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神舟二号飞船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详细]
简介: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
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详细]
简介: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
“神舟”四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在这次飞行中,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先后在太空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研究项目;预备航天员在发射前也进入飞船进行了实际体验。
神舟四号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详细]
简介: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详细]
简介: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
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六号创下了多个“第一”:首次多人遨游太空;首次飞行达325万公里;首次全面启动环控生保系统;首次增加火箭安全机构;首次安装了摄像头;首次使用新雷达等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