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语 更多>>

只要你相信中国

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全世界的眼睛都看了过来。2009年中国经济“赶考”,自然是今年“两会”的重要议题。胡锦涛总书记日前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温家宝总理春节前曾说,2009年是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详细]

农业课:农民增收 调查>>

  • 农民增收难 政策需倾斜
  • 2008年,他全年的收成是4761元。这个数字和城里人15781元的可支配收入相比,有点寒碜。在这4761元中,大概有40%来自他的打工生涯,另有40%则是披星戴月的务农所得。无论怎样,这几年,他总算收成不错。然而不管是绝对数还是增加额,这都已是最高的一年。
钱克明农民增收形势考题

气候和农产品的价格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肯定不可能达到前两年的增速。我想如果打工情况可以缓和一点,收入增速不至于下降太多。

外贸课:中小企业出口 调查>>

  • 出口遇寒冬 产业须升级
  • 今年1月份,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降29%。而且进出口增速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为十年来首次。这些数字,喻示着中国这个全球工厂正经历着阵痛。温州、东莞,这些在改革开放30年中,顽强成长起来的制造业聚集区,面临着订单不断减少、大量中小企业倒闭的困境。
周德文答出口展望考题

出口退税率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出口,但“促进出口”更多地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

劳动课:大学生就业 调查>>

  • 学子就业难 基层天地宽
  • 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创纪录的611万,加上2008年尚未就业的100万大学生,今年等着就业的大学生规模达到了710万,这个数字相当于丹麦王国总人口的1.3倍。创造710万个就业机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还赶上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陈威涛回答大学生就业题

国家政策并不能保证每个个体顺利择业,但是营造的大环境是有利于大家就业的,压力很大,出路也很多。

消费课:扩大内需 调查>>

  • 内需重振日 经济转暖时
  • 经济寒潮席卷全球,过度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也开始感觉到寒意。1997年未竟的扩大内需战役,其意义变得更加沉重。内需的扩大,决不仅仅是为了消化出口下降带来的库存,而是为了实现中国经济意义深远的转型。
祁京梅答扩大内需考题

什么叫国富民穷,政府的税收永远比居民收入比例高,而且我们的宏观政策已经向让利于民的方向倾斜了,关键是如何继续把这项工作做下去。

建筑课:楼市走势 调查>>

  • 楼市“小阳春” 泡沫难挤尽
  • 自2007年11月步入“拐点”以来,楼市似乎染上了“思维紊乱症”,忽而滞涨,忽而“回暖”,房价像个“小脚老太太”,一步一挪,期间还不时传来诸如“救楼市就是救中国经济”、“房价下跌,经济崩溃”的杂音,令普通购房者的心,一上一下。
邹涛答楼市走势考题

姜部长都说了,目前房价依旧超过购买力!泡沫还是客观存在,所以整体趋势一定是向下的。

数学课:股市走势 调查>>

  • 两年弹指间 牛头换熊面
  • 2008年以来的下跌,使得很多人开始持币观望。这一年,不少股票跌去七八成,众多的证券投资基金净值遭遇“腰斩”,一时间哀鸿遍野,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严重影响,股市成交低迷,以熊的姿态迎来了中国传统的牛年——2009年。
许勇答股市走势考题

目前的经济刺激计划是提振市场的有效手段,对股市短期有正面的影响,但长期效果还需观察。

不支持Flash

辞典2009 全文>>

白领【bai ling】

此处“白领”与写字楼职员之义“南辕北辙”,说的是,经济萎靡不振,貌似很有收入,但交了房租和水电费之后,却发现囊中羞涩,也就是领了工资也“白领”。

口红效应【kou hong xiao ying】

一种经济现象,即经济低迷时,口红的销量却直线上升。奥妙在于,经济萧条期间,就业率不足,男女约会次数增多,后者自然会注重打扮。此语后来有所引申,即当大部分行业不景气时,也有行业逆市“飞扬”。例如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电影业。

土豆现象【tu dou xian xiang】

经济萧条时,民众舍弃高端产品的消费,转向购买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推高其价格和销售量。此处“土豆”特指廉价食品。

信心是黄金【xin xin shi huang jin】

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第17题———在(次贷)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选择A,即“信心比黄金重要”。“信心是黄金”与其同义。

网友留言 查看>>

登录: 密码: 匿名

        特刊策划: 时事新闻中心 经济新闻中心          特刊统筹: 朱敏 贺军 赖灏宁 吴鹤               版式统筹: 书红

        特刊编辑: 吴鹤 全昌连 宋书良 阳淼 赵建中 李大明 余亚仕 张慧 何晨曦 汪庆红 李素丽             特刊美编: 刘刚 胡仿

        特刊采写: 李静睿 陈俊杰 张学冬 张晓玲 李媚玲 胡红伟 吴 敏 林阿珍 郭少峰 李立强 鲍颖 刘珍妮   特刊制图: 丁华勇 林军明 赵斌 许英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