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目前,很多大学都把目光放在培养博士硕士上,对此,中科大校长朱清时表示:人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的是科学家、教授、政治家、首席执行官等高层次人才。广义上说,在某一个行业里能够做得比别人好就是人才,行行出状元,行行都需要一流的人才。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大学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朱清时说:“现在我们社会的人才观有偏激之处。”[全文][评论]
大学生谈为何重读中专
    四年的大学本科生活,汪洋这样看待:“大学四年的学习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他地方无法学到的东西。没有大学四年,我觉得我的人生有些残缺。但3年多的社会打拼让我认识到,自己要是掌握了一门技术,实实在在地干点事情,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过得都会比较踏实一些。”详细>>
高尔夫球将成为厦门大学必修课
    “两个月后,目前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大学建成投入使用。今年06级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其中对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学生还是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针对教育界出现的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蓝领”和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的观点以及随后引发的争论,朱崇实校长发表了他的看法。详细>>
2006《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我国人才利用效率不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由于用人观念和制度安排存在欠缺,我国人才利用效率不高。“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的人才高消费趋向,成为当下人才浪费最典型、最普遍的方式,“仅2005年一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无端消耗。”因此“高学历运动”严重浪费了中国人才。[详细内容]
近七成的大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
    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群体已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的“晴雨表”。前些年,大学生在求职时动辄提出数千上万元的薪金要求,与此形成尖锐对比的是,一份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他们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收入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为了获得理想的单位的工作机会和经验,竟有近七成的大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详细内容]
高学历人员遭遇结构性过剩
    回想几年前,“招博士,一次性给10万元安家费,提供住房一套”,“招博士,家属可安排工作”,类似的优厚待遇,在各高校、医院、科研单位等的“招贤榜”上屡见不鲜,但仅仅三两年后,形势急转直下。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就业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近年来,一些文史类专业的高学历毕业生开始出现“滞销”,非专门院校走出的音体美专业硕士生也出现了失业现象,还有一些高学历者,因不愿下基层就业,高不成低不就而隐性失业。[详细内容]
高技能人才短缺催热职业教育
    企业用人向学校下订单,学生没毕业就被预订一空,上千元的工资待遇……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市场低靡,多少毕业生为一份工作四处奔波的时候,中等职业教育这个曾经少人问津的教育形式,因为其极高的就业率和较好的就业环境而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日前,记者探访了市内几所中职学校,亲身感受了职教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优势和特点,并就相关问题走访了教育主管部门。[详细内容]
畸形人才观把教育逼上绝途
    理想的学校教育,应该与社会,特别与经济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自己相对的独立性。但是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受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可谓太深太深了。不少地方政府,把美其名为“出人才”实质上是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硬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并逐年增加对学校的“期望值”。不少学生家长也不惜一掷千金,千方百计花钱让孩子挤进名校,把改变家庭命运的宝押在教育上。[详细内容]
硕士失业折射市场人才观理性回归
    硕士失业同时反映了高校教育的“软肋”。硕士、博士的培养堪称精英教育,但精英也是要吃饭、要生存的。在如今精英人才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教会他们必要的谋生手段是需要的,学校应补上这一课。按照劳动就业的相关政策规定,大学生毕业后连续6个月以上找不到工作的可在当地劳动力市场登记失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耐人寻味的是,时下硕士以上的高学历者也加入失业队伍,这种现象若发生在前几年简直就是笑话。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详细内容]

  温家宝强调,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意义。[详细]

  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能力和创新。打破对学历的崇拜和以学历、学位为本位的人才观与用人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如果能由学历崇拜转为对能力和创新的崇拜,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充满生机。应试教育积重难返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当的人才观在作祟。不改变对学历的盲目崇拜,素质教育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详细]
网友评论 查看内容>>>
匿名发表 会员代号: 密码:
评论: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