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不支持flash

新闻背景 更多>>

1953年,英国和美国策动政变推翻时任伊朗首相穆罕默德·摩萨台,恢复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王位;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伊朗国王巴列维;

1980年,英国关闭驻德黑兰大使馆;

1988年,英国与伊朗恢复全面外交关系;

1989年3月7日,为抗议英国作家萨曼·拉什迪出版的小说《撒旦诗篇》“亵渎宗教”,伊朗与英国断交;

1990年9月,伊朗和英国部分恢复外交关系;

1994年4月28日,英国指认伊朗和爱尔兰共和军存在联系,同年6月,两国互逐外交官,外交关系降级;

1999年5月,英国和伊朗外交关系恢复为大使级;

2009年6月,因怀疑伊朗研制核武器,英国冻结价值约10亿英镑(约合16亿美元)伊朗资产;

2011年11月21日,英国宣布对伊朗施行金融制裁,要求所有英国金融机构停止与伊朗商业往来;

2011年11月,伊朗通过法案,降级与英国的外交关系,驱逐英国大使。

相关介绍 更多>>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57年10月在维也纳成立,宗旨是促进原子能和平利用,是一个与联合国相关的独立国际组织,实际地位相当于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1970年生效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赋予IAEA监督执行和平利用核能的职能。1997年,IAEA通过《全面安全保障协议附加议定书》,又扩大了核查权限,其中规定受核查国必须向IAEA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IAEA增加核查与监控核设施的数量及增加突击检查的次数等。

网友留言

登录: 密码:

参与_COUNT_  

伊朗核问题

数据标题文字1

伊朗核问题一览

二战之后,伊朗与英美进入“蜜月期”,结为盟友。1957年,伊美两国宣布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展开合作。1959年,伊朗国王决定设立“德黑兰核研究中心”(TNRC)。1960年,伊美签订购买反应堆的协议,1967年反应堆建成启动,由美国提供高浓缩铀作为燃料。

1980年4月7日,美国与伊朗绝交。此后美国政府多次指责伊朗发展核武器,并将其列为“邪恶轴心”国之一、最积极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

2003年6月,伊朗在纳坦兹将六氟化铀注入一台离心机进行单机实验,并在8月开始试验级联。欧盟三国与伊朗展开谈判,四国外长于2003年10月21日发表《德黑兰宣言》。伊朗方面确认不发展核武器,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合作。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的演讲中,表示伊朗核问题只是两国关系中的一部分,呼吁两国进行全方位的谈判;但美国坚决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详细]

2011年11月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报告称伊朗曾研制过核武器。21日,美国及其盟友英国、加拿大等发布进一步制裁伊朗措施。[详细]

安理会历次制裁伊朗决议

2006年12月23日:第1737号决议

要求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对伊朗核计划和导弹计划实施禁运。今年2月2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定伊朗未在规定期限内停止铀浓缩活动,美英等随即提出包含更严厉制裁内容的伊核问题新决议草案要点。[详细]

2008年3月3日:第1803号决议

决议主要内容包括:继续要求伊朗暂停铀浓缩等活动,并在前两份决议基础上增加了对伊制裁措施,包括扩大旅行限制和冻结资产对象名单、禁运敏感双用途物项、呼吁各国对部分对伊金融活动保持警惕、依法有条件地在机场和港口检查伊朗空运公司和伊斯兰航运公司的货物等。[详细]

2007年3月24日:第1747号决议

决议敦促伊朗立即执行第1737号决议;禁止伊朗出口武器,并呼吁国际社会对伊朗进口重武器保持警惕和克制;继续对涉及伊朗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的个人及实体实施资产冻结,并扩大了制裁对象的范围;[详细]

2010年6月9日:第1929号决议

主要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伊朗在国外参与核领域的投资活动;禁止各国向伊朗出口坦克、战斗机和军舰等重型武器装备;禁止伊朗进行任何与可运载核武器弹道导弹有关的活动;加强在港口和公海对涉嫌运送违禁品货船的检查措施;[详细]

伊朗与制裁

媒体质疑制裁伊朗措施

自2006年12月23日,联合国通过第一个制裁伊朗的决议案之后,制裁几乎成了联合国讨论伊朗核问题的核心,联合国的制裁决议也以几乎一年一个的速度通过,2007年3月24日第二次制裁,2008年3月3日第三次制裁。然而所收获的效果却遭到质疑。《纽约时报》曾撰文称,制裁不仅没有使伊朗回头,伊朗反而把铀浓缩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伊朗不惧制裁

伊朗总统内贾德在联合国通过第四个制裁伊朗的决议后,曾表示“联合国制裁伊朗毫无意义”。如今的制裁措施并未使伊朗屈服。甚至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将欧盟的制裁视为是一种“心理战”。无论欧盟还是美国,事实上与伊朗之间的贸易联系很少,甚至根本上就没有金融往来。更何况,欧盟在制裁伊朗的问题上存在争议,最为关键的石油问题却并包含在其中。[详细]

伊朗核问题的背后

数据标题文字1
伊朗“对质”IAEA核报告

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伊朗的核报告称,伊朗曾研制核武器;瞒报19.8公斤核材料。但伊朗对此坚决反对,其领导人多次指责这是一份“伪造”的报告。

伊朗核实力

目前,伊朗的导弹主力是射程达2000公里的“流星-3”导弹。“流星-3”具备携带990公斤弹头的能力。此外伊朗已经生产出了少量射程在2500公里的“黎明-3”导弹。从运载工具上,伊朗已经初步满足了要求。但是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伊朗进行过核试验,以此推测该国应该还不具备生产核弹头的技术。

拥有核武库的以色列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三位一体完备核武器的国家。美国科学家协会曾估计,以色列可能至少有75枚核弹头,而上限则可能达到400枚核弹头。以色列核武库的强大还在于其拥有了在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三位一体”核武器发射平台。在地地弹道导弹方面,以色列在上世纪70年代就拥有了可以携带核弹头、射程达500公里的“杰里科-I”型导弹。现在,以色列已经发展到了“杰里科-III”型导弹。据以色列著名的《国土报》报道,“杰里科-III”型导弹射程有4800公里,最远射程据推测可能达到了11500公里,甚至可以携带3至6枚分导弹头。此外,以色列拥有具备发射核导弹能力的F16战机。以色列海军装备的“海豚”级常规潜艇,装备有射程达2400公里、可携带核弹头的潜射巡航导弹。

数据标题文字1

结语

美欧国家的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是出于不希望看到一个新的地区大国在中东崛起;而在以色列看来,伊朗开发核技术则是对其的生死威胁。

高清图集

  • 伊朗示威者冲击英国使馆

    伊朗示威者冲击英国使馆
    伊朗首都德黑兰数千名高校学生和群众29日下午在英国驻伊朗大使馆门前举行示威活动,抗议英国政府近期对伊朗采取单边制裁措施。
数据标题文字1

有分析师说,伊朗学生与民众冲击英国使馆事件可能导致本已紧张的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让人联想起伊朗示威者1979年围攻美国大使馆一幕。此前已经有人怀疑现在的伊朗总统内贾德曾是当年人质事件中的骨干。如今历史又在上演。[详细]

数据标题文字1

伊斯兰革命之前

在伊斯兰革命之前,伊朗处于巴列维王朝的统治之下。巴列维王朝在外与英美交好,获得大量外援;在内则过度偏重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军费开支。如此做法使得伊朗国内经济通货膨胀、民众生活困苦。作为伊朗六大宗教领袖之一的霍梅尼站出来公开抨击巴列维政府的政策,揭露国王的独裁统治。1964年霍梅尼被当局逮捕并驱逐出境,流亡土耳其、伊拉克、法国等地。

革命发生

1977年,伊朗爆发大规模反对国王独裁统治的群众运动。流亡在外的霍梅尼向国内学生和信徒发出进行反对国王的“圣战”号召。到1978年,抗议运动已经席卷全国,国王下令镇压示威群众,引发更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在关键时刻美国改变了态度,放弃巴列维政权。1979年1月巴列维国王在美国的压力下乘飞机出国流亡。2月1日,霍梅尼从巴黎回到伊朗,2月11日执掌大权,这一天被定为伊朗的“伊斯兰革命日”。

革命之后

革命之后,伊朗成为“政教合一、神权至上”的国家。依据伊朗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什叶派是伊朗的国教,国家的最高权威是什叶派的最高宗教领袖法吉赫(法吉赫的意思为伊斯兰教法学家)。伊朗的总统必须信奉国教,卫护国教。绝大多数的议员是伊斯兰教什叶派成员,议员中信仰伊斯兰教的须面对古兰经宣誓。总统选举的监督工作由监护委员会负责。

伊朗学生占领美国大使馆

易卜拉辛·阿什加代伊是劫持人质行动的核心领导之一,今天,他已经成为伊朗国内一位改革政治家,还经营着一家成功的报业集团。1979年9月,阿什加代伊开始策划占领美国大使馆的时候,他还是一名工程专业的大学生。5名学生聚在一起,进行了第一次秘密讨论。他们最开始的计划是占领美国大使馆几个小时,对美国干涉伊朗内政表示抗议。

伊朗学生11月4日占领使馆、扣押了90名人质。此时的阿什加代伊很快发现局势已经无法控制。当一时冲动的学生们发现一次抗议已经演变成人质劫持,他们只能任由其他力量主导事件的发展,喜悦已经变成了无奈和恐惧。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组织占领大使馆的学生们招募了数百名志愿者充当守卫。这些志愿者接受了仓促的军事训练,然后自己组织起几个委员会,分别负责人质们的看管、饮食和住宿管理。还有许多志愿者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占领使馆那天被美国工作人员粉碎的文件拼贴起来,另有专门的小组负责破译密码和翻译。

数据标题文字1
数据标题文字1

斡旋

事件发生之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就写信给霍梅尼,希望援引国际法中的原则来说服伊朗解决冲突。但伊朗拒绝、1979年11月12日,美国请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华德翰从中斡旋,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然而斡旋并不成功。在前两种策略未能奏效后,美国又采取了权力策略,11月29日请联合国仲裁法庭裁决伊朗扣押人质触犯了国际法,但人质危机依然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蓝光行动”

1980年4月7日,卡特宣布与伊朗断交,同时声称在5月中旬以前不考虑采取任何军事行动,目的在于蒙蔽伊朗。事实上,此时的美国召集了180人的“蓝光”突击队,试图通过武力解救人质。伊朗时间1980年4月25日凌晨2点半,8架直升机从“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上起飞。然而当美军到达集合地时,仅剩下五架直升机,不足以完成营救任务,无奈撤回。武力营救行动宣告失败。

数据标题文字1

“两伊战争”爆发后,伊朗认识到人质事件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愿意通过谈判解决人质危机。而此时的美国总统卡特输掉大选,希望在卸任之前解决人质事件。所有在押的人质在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前获释。在经过一系列的谈判之后,历时444天的德黑兰人质危机宣告结束。

微博热议

专题内搜索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