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区拆墙”政策背后的社会心理

2016年02月24日09:07  新闻专栏  作者:唐映红  
如何看待“小区拆墙”政策背后的社会心理 如何看待“小区拆墙”政策背后的社会心理

  文/唐映红

  这两天,关于在城市推行街区制,逐步拆掉建成小区围墙的政策公布后,引起了舆论哗然。抛开此项政策背后的法律问题,以及交通问题,这其实是一件很好地观察和分析当下权力集团决策心理、执法心理、以及在政策推行过程中公众心理反应和变化的绝佳案例。见微知著,以此可以作为理解时代、社会和社会变迁的一个样本。

  之所以将其作为一个观察和分析样本,就在于这是一件很出乎寻常,而且又直接威胁到社会中坚阶层的离奇政策。从其出台初衷而言,应该是为了解决大城市,特别是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但可以预期的是,如此颟顸离奇的政策出台和推广,将会激发和促使一系列可以预测,或者无法预料的社会涟漪效应,这些涟漪效应最终会带来何种影响,不妨拭目以待。

  首先,从决策心理来看,“小区拆墙”是一件会给决策的权力集团带来许多麻烦,而实际上又难以奏效的下下之策。从表面看,应该是针对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束手无策才无奈出此下策。一般来说,治理城市拥堵是一项相当复杂和专业的系统工程,在车辆持续增加的同时,缓解交通拥堵实在不是短期即可奏效的城市难题。在尝试了多年的摇号、限行等政策措施仍无法奏效之后,以“小区拆墙”作为治堵的突破口,至少反映了决策者已经没什么牌可打了,此其一;决策者已经基本丧失了对决策风险的规避能力,此其二;决策者对滥用权力已经没有任何忌惮,此其三。归纳起来就是“穷、困、横”。

  所谓的“穷”,概言之就是留给决策官僚资源、时间、选项已经不多了,其他备选项或者在时间上无法立竿见影;或者在资源上无计可施。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决策官僚所侍奉的大BOSS越来越没有耐心。

  所谓的“困”,概言之就是决策官僚长期以来对真实的民意和民众社会态度和社会心理缺乏起码的认知,他们所能获得的社会民意数据基本上都是经过拣选和粉饰的“正能量”。所以,决策官僚既无视可能激怒民意,也不具备对已经激怒的民意如何沟通、疏导的有效方法。

  所谓的“横”,概言之就是决策官僚在大BOSS的鼓舞下,已经对出台和执行政策的法律、道德障碍毫无顾忌了。法律不支持,就重新释法、立法;道德不能自洽,就组织舆论弘扬积极面,删除和封禁那些“不怀好意”的批评。

  其次,从执法心理来看。由于这项公共政策基本上无视民意,而政策执行的波及面基本上集中在城市中坚阶层,基本上与社会底层无关。以北京为例,居住在四环以里的封闭小区的住户,基本上以高阶白领、成功的商务人士、公务员、自由职业、明星艺人、以及各行业精英。这些城市中坚阶层所能调动和影响的社会资源不容小觑。因此,对于执行的官僚来说,重重压力之下一开始最可能倾向于从技术上夸大困难、消极懈怠。而一旦上层加大督促,将任务上升为政治任务,那么执行官僚最可能的反应就是无差别全面推行,扩大波及人群。例如,从技术上只需拆A小区的围墙就足以疏通交通,但只拆A小区而不拆毗邻的B小区势必容易激发群体性事件,带来维稳压力,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连带B小区的围墙也一并拆除。因此,从执行官僚的心理来看,技术上的考量不会危及仕途,而政治上的考量才是命脉,这就很容易将政策的技术目标拓展城市交通转变为政治目标,凡是相关区域的小区,无差别一刀切,强推街区制。这种心理的嬗变不仅反映在某一区的执行官僚,而且会在整个城市,甚至全国蔓延。有必要,没必要的城市小区,很可能都演变成一刀切的全部拆除围墙。

  另一方面,在执行过程中,即时发现问题对于决策官僚和执行官僚来说,承认错误悬崖勒马不啻是仕途上的自杀。因此,将错就错是在承受上面巨大压力下的官僚们最可能也最可靠的心理选择。因为掌握了舆论的官僚们,不仅可以炮制愚民的舆论,也同样可以炮制愚上的舆论;只要控制了舆论,错误和失误就不大可能穿帮,而且在变本加厉的执行下,成绩也可以从废墟中包装出来。

  最后,从公众心理来看。由于居住在中心城区封闭小区的基本上是城市中坚阶层,所以这项政策几乎不会波及社会底层。与前些年底层民众遭遇强拆不同,城市中坚阶层掌握了相当的资源和人脉,其中许多本身就是官僚阶层的精英。由于“小区拆墙”不仅显然地侵犯了业主的财产权,而且必然降低他们的生活品质,导致物业的贬值。例如,原来闹中取静的居住环境,在市政改造后就变成了喧嚣的临街住户。再例如,以前全封闭安保24小时巡值的私密住宅,现在成了公众随时窥视的景观。因此,政策的执行,特别是强势无差别执行将不可避免地对大批城市中坚阶层生活方式的损害。试想,一个官僚精英每天的生活都在喧嚣和公众目光的环伺中,带女同事回家也可能酿成噩梦,他对权力集团的忠诚是与日俱增还是不满日甚?

  特别是,当这项颟顸离奇的政策在加大推行的同时,经济的危机,世道的维艰,治安的恶化,多种因素交织。那些被迫改变生活方式的城市中坚精英们会如何选择,如何站队,如何反应,值得玩味。

  不过,由于现阶段相关政策抛出很可能只是投石问路。那么,那么在决策官僚们意识到民意的抵制,担心激发民变,也完全可能找个台阶下,离奇的“小区拆墙”也就无疾而终了。

  (首发公号“psy-eyes”)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小区 拆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