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很少学生愿选择职业学校?

2016年03月30日09:27  新闻专栏  作者:聂圣哲  
中国为何很少学生愿选择职业学校? 中国为何很少学生愿选择职业学校?

  原标题:充满鄙视体力劳动基因的民族

  文/聂圣哲

  看到《南方周末》的文章——在这个富裕的国家,75%的初中毕业生首选职校。

  文章的主题、立意都很不错,但是在行文里面闻到一股腐臭,如文章一开头,我就怒火中烧:在很多国家,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往往被认为是loser,但在瑞士不是,接受职业教育同样可以拿高薪水、受人尊重。

  请问,有这样说话的吗?在瑞士,一般原话会这样说:有些孩子,因为学做事情不灵活,智商还不算太低的,就选择了上高中,读大学。通过努力,后来也基本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能和那些初中毕业就选择在手艺学校学习的人一样,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和一定的收入,过上安稳的生活。

  这两种不同的行文,表示了完全不同的价值观。而《南方周末》行文的潜台词里,还是流露出对工匠的同情甚至可怜,是一种对工匠的另一种鄙视,一种深层的鄙视。

  我就搞不懂,中国改变一个价值观就那么难吗?儒家就那么牛逼吗?这一点我还真佩服某个人(尽管他枪毙了我那无比善良的爷爷,我恨、我恨、我恨恨恨!),但他做到了:把戏子改称为演员,把伙夫改称为厨师,把车夫改称为司机,把邮差改为邮递员,把官员改称干部……把劳动光荣的概念基本立了起来。可惜,他和史沫特莱没能婚配,没有人天天叫达令。否则,中国还真说不定被他扭转了观念。

  还有一些人嚷嚷,我孩子要是学了手艺没有读大学,就吃亏了。因为中国看不起工人,看不起劳动者。问题是你们夫妻的受精卵的质量太差,生出来的是二百五,再读个二百五的大学或研究生,你就等着“荣耀”吧,等着去跳河吧!

  昨天,和公司的一群年轻的匠士在一起喝酒,他们的一句话让我深深感动:我们不拼爹,我们拼自己!

  有一说一,《南方周末》这篇文章还是不错的——

  15岁初中毕业之后,87%的中国学生选择了普通高中。这是中国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6年两会期间透露的数据。但在瑞士,75%的初中毕业生的首选是职业中学。仅820万人口的瑞士,人均GDP超过8万美元(2014年IMF数据),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职业学校 瑞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