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日本东京的靖国神社,自然不是随便去的地方。不随便,是因为那是一个祭祀战争亡灵的场所;职业所系,有时又不得不去,因为那里不时出些新闻,是观察日本政治与社会动向的“点”。
2015年的初夏,笔者小住东京。某日外出访友,顺路又去了一次那里。只为想再看一眼思念多年的那一对中国石狮。
那天的天气晴好,出了九段下地铁口往前走就是靖国神社的正门。准确地说不是门,只有类似牌坊的“大鸟居”,两侧是日本称作“狛犬(komainu)”的神兽,而在狛犬的后面,便是一对石狮,雄左雌右,望去无多大变化。雄狮右爪玩一绣球,雌狮的爪下和背上各有一只玩耍的小狮,两狮皆张着大口,依然极具动感。
美其名曰“捕获”石狮
笔者知道这一对石狮的存在,是在2005年的深秋,即将结束多年驻日生活的时候。我翻阅有关史料时得知,这一对石狮是在中日甲午战争时,被日军从辽宁海城的寺院里掠夺的。
日本作家兼“狛犬”研究家铎木能光曾于2005年6月撰文,备述这对石狮如何运到靖国神社的经纬。他引用靖国神社发行的《靖国神社百年史资料编》史料说,1895年2月前后,日军攻占海城,把城内的“三学寺”充做野战医院,发现了寺里的石狮。
三学寺之“三学”,乃指佛学的戒学(戒律)、定学(禅定)、慧学(智慧)。相传三学寺初建于唐代,“规模宏敞、殿宇轩昂”。其寺在宋、辽以后多次被毁,明、清朝代又多次重建。光绪十年(1884)又一次重修,是海城最有名的寺院。
甲午中日开战后不久,清军节节失利。日军占领平壤后进入辽东,1895年2月攻占海城,三学寺成了日军的野战医院。军医总监石黒忠直会见司令官山县有朋时,备述其寺里的石狮之生动。山县表示:“既如此,务必运至日本供陛下睿览。”之后,留守当地的奥保巩中将在与石黑、山县之间的书信往来中又谈及挑选石狮之事。奥保在给石黑的信中说称,寺院里的大石狮子像是新做的,不太理想;青石雕的狮子虽有年代感,可惜成不了一对;寺院大门外有两对青石狮子,但大小悬殊,只好选了形状好看的一只。还“选中了虽为白石所雕,但一对,有年代感的狮子。”
日本明治年间发行的《新撰东京名所图绘》记载,石狮是在“二十七八年之役(1894~1895年)在辽东捕获”。为此,当时“军中役夫组成狮子搬运组,打造坚车分运。其车后来分纳于诸社寺作纪念,有一辆藏于上野的大师堂”。掠夺者非但毫无罪恶感,还堂而皇之地说成是“捕获”的,这不是很滑稽吗?
这3只中国石狮子在1896年运到日本,先是送到皇宫,明治天皇玩赏一番之后,将一对白石的石狮给了靖国神社。雄狮底座上刻着“大清光绪二年(1876年)闰五月初六日敬立”、雌狮底座上刻着“直隶保定府深州城东北得朝村弟子李永成敬献石狮一对”。刻文证实这对石狮,是一个名叫李永成的佛家弟子奉纳给三学寺的。
可悲的是,当年为祈求吉祥平安奉献石狮的信徒李永成绝不会想到,他献给寺院的石狮竟在20年后漂洋过海,被放到靖国神社。如果石狮有灵,定会为蹲踞在靖国神社大门,蒙受百年羞辱而黯然神伤。
军国幽灵继续徘徊
有资料说,靖国神社现有4对石兽。一对是石狮,3对是“狛犬”,从中国掠来的这对石狮是最老的,1876年雕刻,1896年掠到日本。3对“狛犬”中,最老的也只是1933年以后刻制,最新的一对雕刻于1970年。换言之,从1896年到1933年,靖国神社参道前只有这对中国石狮立在那里。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50年间,这对中国石狮看到过日本皇军从这里派往海外的狂傲,见证了日本以“国运相赌”的那场战争,如何最后落个鸡飞蛋打的结局。在战后至今的70年间,这对中国石狮也见证了靖国神社如何为军国主义幽灵呼风唤雨。
二战结束后,为了铲除日本军国主义的土壤,驻日盟军最初的计划是把靖国神社毁掉,但后来改了主意。1945年12月,盟军总司令部(GHQ)向日本政府递交了“关于废除政府对国家神道、神社神道之保证、支援、保障、监督以及发布”的备忘录,通称“神道指令”。包括确立信教自由、排除军国主义、废除国家神道、解散神祇院,实行政教分离等内容。由于后来的东西方冷战,美国在1949年前后对靖国神社的限制大幅度松绑,右翼势力如同充气球一般遇硬即退,遇软即进,得寸进尺,逐渐抬头。
因1945年9月的“游就馆令”被迫关门的“游就馆”,到1961年,作为邻接靖国会馆的一部分,改头换面,以“宝物遗品馆”名称开馆。执政的自民党也在60年代多次向国会提交以国家护持靖国神社为内容的“靖国法案”(未被国会通过)。到1985年12月,经过整修的游就馆完工,翌年7月时隔40年重新正式开放。其后虽对展示内容几经调整,但军国主义史观始终没有改变。
靖国神社的广告牌上,号召正式参拜者顺路“拜观游就馆”的用意十分明显。“游就”二字取自中国典籍《荀子·劝学篇》中“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本来的意思是君子交必交有德之士。这里的宣传册却写成要参观者“接触、学习为国家献出尊贵生命的英灵的遗德”。这样一来,为祸亚洲、也为日本国民带来灾难的战争成了“圣战”,战争亡灵们被寓意成有德的“君子”。在这个“褒扬殉国英灵”的“学习回廊”里,记录片的解说词竟然宣称“参加大东亚战争的人中,没有一个是为侵略而战。”
“第二大鸟居”两旁有一对高大的石塔,是“富国征兵保险相互会社”为“寄与皇运之进展,追慕尽忠靖国之士”,在1935年捐建的。浮雕上描绘了日本军从1894年的“日清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到1933年进攻中国热河的战史。诸如1900年“攻占天津”、“奉天入城”、1931年9.18事变、1932年进攻上海等内容,14面浮雕(另2面是文字)中9面与侵华战争有关。
这些公然宣扬侵略战争的浮雕,在战后初期是被禁止展示的。之所以至今保留,是被做了手脚。日本有文章披露,因石塔赞扬日本军国主义,盟军指令将其毁掉。负责执行的负责人阳奉阴违,以石塔“太大”为由,提出以在浮雕上涂水泥覆盖。但覆盖中做了手脚。为了保护浮雕,他们在涂水泥前先覆以薄板,以便日后容易揭掉。对“神道指令”大打折扣的结果是,当时机成熟时,浮雕便在不知不觉中露出本来面目,浮雕的内容继续发酵,军国主义幽灵继续徘徊。
右翼势力把靖国神社视为“日本价值观的心脏”,对“修复日本人的价值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中西辉政语)。正直的学者则一语道破“靖国神社是显彰战死者,使新的战争动员成为可能的装置”。把战死者作为“英灵”祭祀,“是把‘战死的悲’转化为‘名誉的死’,把不幸变为幸福的‘感情炼金术’,许多人被国家政策愚弄却浑然不觉”(高桥哲哉语)。从战后至今70年间,左与右、进步与保守、荣誉与耻辱、现实与宗教、政客与旧军人的表演,以及日本社会争论的话题,都在这里得到反映。
超越恩怨 开创未来
岁月悠悠,百年殇思。甲午之役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日两个国家的命运。战争以清政府的割地赔款宣告结束,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国力进一步衰败;日本因胜利夺走了台湾,控制了朝鲜,勒索了巨款,膨胀了财富,强化了武库和近代产业的发展,迅速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行列。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日本胜了,但是从战场上得到的东西,随着日军的战败最后都输得精光;中国败了,却凤凰涅槃,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而今,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国际视野的拓宽,自尊、自强、自省,国人看待外部的世界更加理性,为实现中国梦,不断从制度、文化,甚至从对民族性格的追问中寻找答案。
哲人们说,历史总在曲折中前行。中国与日本这两个永远的邻居历经沧桑。互学互鉴是历史主旋律,曾经的刀剑相向也是事实。历史的因素,两个民族长期以复杂的心态看待对方,即感亲切又觉讨嫌,心怀敬意又感陌生,时而敞开胸襟,时而狐疑猜忌。近百年的恩怨,50年的战争,70年的和平,中日关系一波三折。幸运的是,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4个历史文件成了稳定中日关系的压仓石;割舍不断的文化渊源与动人的佳话鼓舞人们以德为邻;历史的教训提醒人们“前事不忘”——不是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只是,当理想面对现实时,实际上要复杂许多。开创未来,从来不应是单方面的事。不幸的历史一页需要两国人民共同翻过。
我端详着造型生动的中国石狮,先觉可爱,继之生悲,再而愤慨。
这对中国石狮的命运很是不济,它是在不幸的战争中不幸被日军发现,不幸被掠到日本、又不幸放到了靖国神社。至于日本军部为何把它放在靖国神社入口前,已无须说明:你懂的!
这对中国石狮自被放在靖国神社至今已百年有余。诚然,与日本通过甲午战争攫取中国台湾、索去中国2.3亿两白银相比,这对中国石狮从价值上说或许不算什么,但被放到靖国神社,则让中国人感到屈辱。靖国神社的史料吹捧说,这对中国石狮因得到天皇的“天览之荣”而享受了“世间亦罕有之幸福”,连日本有位作者都认为这一狂气的表达太过分,“因为至少不像熊猫那样,是作为日中友好的见证赠送的。”
这对中国石狮的命运让人牵挂。我在十年前初次见到这对中国石狮时,底座上的文字大部分还能认读,而这次看到上面的文字已经极为模糊。岁月的风化,谁能知道多少年后底座上的文字还能认读吗?谁能知道,这对中国石狮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回到应该安放的地方?
笔者之所以披露这一史实,自然无意煽动仇恨,而是希望有个说法,有好的结局。
日本的网上有文章说:“在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无谓地刺激亚洲邻国的当下,把这对中国狮子返还原来的寺院……,也是‘外交政策’的一个选项,但却谁都不说。”这使我想到在2005年发生的一件事:靖国神社内有一块“北关大捷碑”。16世纪末,丰臣秀吉为征服中国向朝鲜提出“借道入明”,后派大军入侵,当地义民奋起抵抗,击退日军。朝鲜在咸镜北道(北关)立碑记事。1905年,日军作为“战利品”把碑运到日本,放到靖国神社。1970年此碑被韩国人发现后,韩国强烈要求归还。经过交涉,2005年10月,日本作为“历史文化财”交还韩国,2006年3月由韩国移交给朝鲜,“北关大捷碑”终于百年后回归。
一对中国石狮啊,你们经历了风雨,你们受了委屈,你们蹲踞太久,你们心已破碎。你们早该回归故土,重护佛门,受有德之人呵护。
悲壮甲午走雷霆,恩怨百年饭夹生①。
时人不解石狮恨,争看鸟渊②飘落樱。
注① 中日历史问题如夹生饭,多年末得彻底解决。
注②“鸟渊”指千鸟渊,日本皇宫的护城河之一,东京著名赏樱胜地,旁有二战战殁者墓苑。
日语中的“千鸟(chidori)”汉语谓“白颈鸻”,因水面形似鸻鸟展翅,故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