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国企改革:剑指利益集团

2015年06月12日09:15  新闻专栏  作者:翁一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翁一

  6月5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两份关于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文件:《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

  从刚刚推出的这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看,其根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进而打破既得利益集团条块分割的利益格局、规范国有企业的行为。

  5月31日《求是》杂志发表评论员文章《做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文章》,对坚持并完善党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领导已做了深入的阐述,本文不再赘述。本文将阐述新的顶层设计中释放出来的对于利益集团将出现高度抑制的信号。

  此次会议指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机制制度创新,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和审计、纪检巡视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加强对国有企业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决策环节的监督。要权责分明、协同联合,清晰界定各类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责,增强监督工作合力。要放管结合、提高效率,改进监督方式,创新监督方法,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完善制度、严肃问责,依法依规开展监督工作,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在已开展的数轮针对中央企业的巡视中,中央巡视组发现为数不少的“权钱交易”“利益输送”“链条性腐败”,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更值得警惕的是,在一些企业中,部分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责任严重缺失,既存在监督不力和形同虚设问题,又存在个别人掩盖腐败和自身腐败问题。

  显然,新一轮国企改革,将为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格局付诸努力,最近的一项出人意料的国企人事任命,依稀看到了此种苗头,相信国企领域的反腐会进一步深入。基于此,为了防止利益集团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名义使国有资产流失而自肥,这项市场预期较高的改革将放慢脚步。

  回眸二十年的国改革,尽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但也因此形成由利益集团掌控大量社会资源为特征的权贵资本主义。已有的国有企业改革,围绕着国有资产的资本化而进行,即如何有效地将原有的生产性国有资产转变为经营性的国有资本。于是,需要将国有企业变成营利为目标,自主经营的法人,而政府成为出资人。这种改革虽然促进了中国的市场化,但也正在形成由利益集团掌控大量社会资源为特征的权贵资本主义。

  通过对国有企业的当下表现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部分身份互换与相互流转的官员和国企管理者正在结成利益集团,其运用“院内活动”和“部门立法”等方式,借助公权力而谋取私利。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下的国企也已成条块分割、“藩镇割据”之势,许多国企已然成了独立王国,不受中央管控。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面对切肤之痛,拿出刮骨疗伤的勇气,剑指利益集团。

  国企改革难以一蹴而就,瓦解现有利益集团乃阶段性目标,破除行政性垄断,使其与民企等各种不同经济主体充分、公平地展开市场竞争进而造福于民才是终极目标。当然,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最须警惕的是新的既得利益集团替代现有集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国有资产 改革 国企 利益集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