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作为高级干部的示范意义非比寻常

2015年07月16日11:21  新闻专栏  作者:田东江  
1977年6月,万里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图为万里在安徽农村考察。 1977年6月,万里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图为万里在安徽农村考察。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田东江

  在我的眼里,万里是践行实事求是的典范。

  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虽然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讲解得晓畅易懂,然而,知易行难。万里的一生,以其“行”,诠释了“知”。

  “要吃米,找万里。”这句诞生于改革之初的朴实民谚,必将流传千古。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则从安徽开始,而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正是万里。在他的强力推进下,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经验一夜之间在安徽全境遍地推广。当年,小岗人要求让他们试上3年,万里回答:“我批准你们试5年!”小岗人说:“有人打官司要告我们。”万里回答:“这个官司我包打了!”就这样,小岗这个微不足道的小村庄成为中国农业改革开放的标志性符号,现在更被誉为“农业改革开放第一村”。

  1977年6月,万里主政安徽。其时,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未几,口号是“更高地举起农业学大寨的红旗加快普及大寨县步伐”。但主政安徽的万里,并没有盲从,从一开始便扎进基层调研,半年走了3000里路。他看到的是当地贫穷的程度:农民没裤子穿,孩子都藏在地锅里取暖,临近年关,却为没有一两白面,吃不上饺子而发愁。万里的儿子万伯翱回忆,父亲对极“左”的形式主义那一套深恶痛绝,“现在是百年不遇的大旱饥荒,农民没饭吃,这个大寨学不起啊”。他命令农业部门开仓放粮,给每户农民5斤面过年。当然,这只是治标,治本之策则是安徽省委旋即出台的农村工作六条(草案)。就是这个“省委六条”,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髓。它吸收地方群众的创造,允许生产队下分作业组,以组包产,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简称“联产计酬”。这些我们今天谈论起来似乎轻描淡写,但是在了解了时代背景之后,就知道在当时是如何的石破天惊!

  以“行”诠释的“知”,才是真知。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一个党的干部践行实事求是的程度如何,关联着他为人民服务的程度如何、效果如何?因为大量的事实表明,那些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各级干部,不在于他的调门有多高,而在于他的行动有多具体。与实事求是背道而驰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严重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毫无疑问,任何沾染了“四风”的干部,欲其为人民服务无异于奢求。这两年全国上下开展的党的群众性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集中解决干部队伍中的这些问题。然而,“四风”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惟其如此,党的老一辈高级干部身体力行的示范意义更加非比寻常。

  实事求是的关键就在那个“求”字,去调查,去研究。万里的一生践行了这一点,这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为南方日报编委、理论评论部主任。原标题:践行实事求是的典范)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万里 实事求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