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的为何也没有安全感?

2015年08月30日10:35  新闻专栏  作者:不是官话  
当官的也没安全感 当官的也没安全感

  文/苏衍坤

  都说基层干部热衷于把上级官员当主子供奉,甘做家奴。事实上,许多官员对更高层级的大Boss也确是顶礼膜拜,公事、私事一任听之,不仅服务到位,更要歌功颂德。

  可是,殊不知,在当下的体制内运行规则下,官员同样苦逼并危险。在单位、部门内部,你如果不听一把手的话,哪怕是提出不同于领导的思想、见解,可能立马被穿小鞋。至于“鞋”,只要你在单位生存,只要被领导盯上,无处不“小鞋”:评先、提拔、重用、晋级、调薪、职务岗位、工作分工、考试、考察、报销等等;“立马”也是立等可取,有时候别太高兴得太早,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穿小鞋还是好的,毕竟限于单位内部,不关乎卿家性命,领导最大的杀手锏是在上级党委班子那里的生杀予夺话语权,如果你太不听话、太有见解,影响了“班子的正确领导”,“不讲政治”,这事就大了,轻则卷起铺盖直接走人(如果被离开算轻的),任免文件写得异常清晰:“因工作需要。”重则通报处理处分,至少领导也得到更大的领导、组织部门那里,让你多年辛勤工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化为乌有,至少大领导任内不得提拔重用,辛苦一辈子,不如领导一句话。怨谁?谁叫你上面没人?

  因为仕途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励志成才也有迹可循,但不违背此句话),官员平时可得瞧着领导的眼色行事说话,紧盯着领导的大政方针、一举一动、所思所好,领导对谁满意?为什么满意?上天为什么大骂某人?那天某人去汇报某项工作出来后为什么领导脸色不好?这都不是小事,因为大Boss是党组(委)书记,一家之长,统领一切,“团结就是力量”,必须“紧紧围绕局党组(委)中心工作”,如何“紧紧”?大Boss的会议讲话、一个眼神、几句看似平淡的话,都可能是中心工作的体现。

  我有时候到下属单位检查工作,常常见到某单位一把手在主席台上汇报时,言语里流露出对某项工作的不满意,再看台下,分管领导的脸都变了,汇报后分管领导更加毕恭毕敬、唯唯诺诺、大气都不敢出。一次和某地方一把手晚上一起吃饭,已经很晚,我见到该官员无意间拿起手机,发现一个白天遗漏的上级地方主职的未接电话,立即停止宴会,肃敬回电。

  官员的极端听话,表面上带来的是高度团结、一声令下,实质上是被逼无奈、疲惫不堪,甚至麻木早不语、哀莫大于心死。官员拿上级当主子供奉,久而久之形成风气后,导致逆淘汰效应,有人格底线、独立思想、创新精神者,不愿阿谀奉承,也不再敢提意见、丧失工作活力和积极性。一个单位的大小事取决于大Boss的看法,大Boss仰望更大的大Boss的看法,甚至近墨者黑,不得不同流合污、沆瀣一气,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一把手长期一言堂,缺乏监督和不同声音,更加飞扬跋扈,决策自然难言科学,至于犯错误、发生贪腐问题,那其实是小case,不足为怪;部分官员的甘做家奴、各找山头,比如乡科级的,容易导致县处级甚至地厅级的背后靠山之争,政治不清明,站队之错对为一切之大,“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

  当然,动辄打压不听话下级的领导并非全部。现实中,在我们身边,也蛮多有良知底线、听得进不同意见、知人善任的领导,他们视手中的权力为双刃剑,敬畏群众和组织赋予的岗位职责,对下级和同事宽厚、大度,懂得时刻警醒自己,牢记“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以修名之法修身、以救灾之勇救过”。而他们的要求和做法,正是重拾官场清风的重要启示:如何使各级官员,特别是一把手,真正“惧怕”手中的权力,也就是说,为了避免自己犯错、犯罪,除了加强自身修养、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一个人、一个岗位的权力弹性不要那么大,通过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公示公开,摒弃人治、专制,回归法治、民主。这才是使官员不再蜂涌唯上、缺乏安全感的不二法门。

  希望有一天,“朝中有人好做官”不再是举国之慨。否则,许多官员仍将不得不“外矫仁义,内怀鄙吝……好驰虚誉,阿附成名”!

  (作者为江苏宿迁科级干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官员 安全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