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汤嘉琛
如果十天前你在地铁里看到头戴小草发卡的姑娘,或许还会吐槽一句“我去,这又是什么鬼”;但这两天,当你发现满大街都是“头上长草”的男女老少时,就只能又一次感叹自己已经老了。这种萌萌哒小发卡,种类已从最初的豌豆苗扩展到小蘑菇、小草莓等,据说有网店一周内就卖了16万个。
从成都春熙路到厦门鼓浪屿,从北京南锣鼓巷到杭州西湖,“头上长草”的风潮正在全国蔓延,连外媒也变成了好奇宝宝。在社交媒体上,权志龙、张艺兴、李小鹏等明星纷纷晒出“头上长草”的照片,引得粉丝们疯狂点赞和效仿。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全民“发芽”的玩法,到底是如何兴起的呢?
有一些专家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只就有“头插草标卖身”“衔草报恩”的典故。蛤蛤,试图引经据典来给“头上长草”寻找文化渊源,实在是一件很扯的事,“头上长草”显然是一种无厘头的青年亚文化。
有一种说法认为,“头上长草”的前身是“头上带字”——写着“萝莉”“正太”“攻”“受”等文字的发卡,戴上它们就像随身自带一个弹幕。在去年一些动漫展上,已有类似的发卡出售,但当时并未流行。最终,是活跃于春熙路、宽窄巷子、锦里等地的成都萌妹子,让“头上长草”火火火火火了。
追根溯源,“头上长草”的流行与动漫文化密不可分。很多动漫为了表现人物的萌,都会在头顶画一棵草或几片叶子。在漫界抄袭小能手“伟大的安妮”的青春漫画中,每当男主角说一些很萌的对白时,造型就会从“小明”变成“小萌”;“暴走漫画”王尼玛的经典造型,也是夸张的面部表情加两片草叶;还有漫迷指出,《宠物小精灵》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中,也有头上长草的设定。
从一出生就接受动漫文化滋养的80后、90后、00后,成为“头上长草”文化的引领者,是有一定的文化根基的。在年轻一代形塑世界观的过程中,一些长辈觉得无厘头、脑残、非主流的东西,正是他们奉为主流的青春符码。当这些年轻人逐渐掌握文化话语权和定义权,自然会在流行文化层面有所体现。
另一方面,按照四方田犬彦《论可爱》的理论,“萌文化”作为成年世界的对立面,在现代社会的流行是有社会心理成因的。一些成年人喜欢卖萌,暗含了纾解现实压力和焦虑的心理预期,这是人们在后现代社会排解孤独感的手段;经济发展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也为“萌文化”培育了坚实的消费市场,这一趋势在日本尤为明显;此外,明星和商家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世界那么大,有人喜欢卖萌就有人喜欢装×,网上也有一些人对“头上长草”大加批判,甚至还有人粗俗地将其解读为“艹我”,并号召大家看到“头上长草”的人就去拽下来,或者帮忙浇点水……想想也是醉了。只能说,那些从来不知道如何卖萌的人,也挺值得同情的哈。
(首发公号“温家街”)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