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领导出任兄弟高校一把手正常吗?

2015年11月24日16:03  新闻专栏  作者:熊丙奇  
陈雨露就任央行副行长,人大校长空缺近日迎来继任者 陈雨露就任央行副行长,人大校长空缺近日迎来继任者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熊丙奇

  据媒体报道,陈雨露就任央行副行长已近1个月,他留下的人大校长空缺近日终于迎来了继任者。据统计,北大一年来4名校领导出任兄弟校一把手(党委书记或校长)。

  这种现象既正常,又有些不正常。说其正常,是因为从他们自身素质看是符合担任其他高校一把手条件的——行政级别已经是正厅或者副厅。而且,到兄弟高校任职,还可以把北大的办学、管理经验带到新学校,提高兄弟院校的管理水平。

  说其不正常则在于,兄弟高校,虽然是“兄弟”,但其办学定位、办学传统,与北大是不同的,一个人在北大能胜任校领导岗位,却不一定适合担任另一所大学的校领导。简单地认为一个人只要在一所学校担任过校领导,级别、任职年限达到要求,就可以调到另一所大学担任校领导,相当于把大学简单地当作了一级行政部门,忽视了学校间的差异性和办学的个性化要求。同样,把校领导岗位作为行政岗位对待,是选任官员而非选任校领导。当然,并不排除北大校领导中,有人符合其他兄弟高校办学管理的要求,但是,短时间内如此多的校领导调到其他兄弟高校任职,不由得让人质疑,在任命时,是否从办学角度进行过充分考虑。这样调任校领导,会不会造成大学千校一面?

  在国外世界一流大学,选任校长,是由对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负责的校长遴选委员会进行。遴选委员会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办学传统,设定候选人的标准,再根据标准在全球进行遴选。按照这种选拔机制,在另一校担任校长的人来应聘,不一定符合本校任职条件,这样选拔出来的校长,才符合学校的办学要求,也有利于大学精神和文化的传承。

  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到要完善校长选任制度,并且从2011年起,开始试点实行大学校长公开选拔制度,其意图是打破传统的由上级部门主导任命的机制,充分听取学校教授、学生意见。

  我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提到要逐渐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但现实中,取消高校行政级别的改革还任重道远。总体看来,政府管理学校的基本模式没有根本改变,高校的人事权和财权还掌握在行政部门,由于高校“一把手”有副部或正厅行政级别,因此,在选任校领导时,行政级别的因素还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比如,校领导的任期,按官员要求,在一个岗位上不得超过2个任期,超过之后,必须要换岗,要么本校书记岗位轮到校长岗位,要么从一校校长岗位轮换到另一校校长岗位,这种校领导的任期管理方式,和国外一流大学校长的长任期制完全不同——一名校长,如果在校长岗位上干得不错,得到师生的认可,那么就可以长期干下去,校长长任期制被认为是国外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之一。我国现行的校领导任期管理方式,导致我国大学校长的任期普遍较短,像陈雨露,此前担任北京外国大学校长两年不到,回到人大担任校长,担任人大校长4年左右,又被调离。或许从他本人的事业成长来说,实现了提升,但对于学校办学呢?对于这种任期管理方式,舆论也很纠结,因为如果不实行任期管理,行政色彩很浓的校领导岗位很可能滋生腐败。

  前不久,我国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要求以改革为动力,实现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并提到要给大学更大的财务自主权。在笔者看来,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全面推广大学校长公选制度,按懂教育、懂管理的要求选任校长,将现行的行政治校改革为教育家办学,这是必由之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校长 北大 一把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