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国民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区议会选举结果已于11月23日出炉,香港《明报》对此报道称,建制派政党一共取得199席是为“大丰收”,“泛民”取得106席,比上届的85席大增21席。总的来说,这届区议会议席由412席增加到431席,建制派政党取得46%,“泛民”取得25%,以全港统计,亲建制派在全部18区都取得过半数议席。
至于如何看待这次香港区议会选举结果,香港媒体和西方媒体则各有不同。纽约时报中文网注意到这次选举的投票率有所提高,BBC中文网则注重分析“占中”后香港政治格局的发展。相比之下,香港本地的《文汇报》、《香港商报》和大公网等则进一步对选举结果做了深度解读。
香港《文汇报》11月23日社评一针见血地指出,反对派总体上初尝“票债票偿”苦果。此次区选结果说明,时移势易,近年香港社会泛政治化日益严重,尤其经历去年的违法“占中”及今年政改方案遭反对派“捆绑”否决,香港政争内耗、社会撕裂引发市民极大不满。此次区选投票率高、建制派赢得多数议席,显示选民对香港政争泛滥忍无可忍,沉默的大多数用手中的选票向激进乱港的反对派“说不”。香港市民对政治并不冷感,不会对违法乱港的行为坐视不理,懂得辨别是非对错,不受空洞的泛政治化口号所蛊惑,最终冷静理性作出明智抉择。
《香港商报》概括指出,“深耕细作长期扎根”是取信于民的八字真言;勤勉、在地、到位是题中之义;激进、疏懒、空言必被唾弃。主流民意均支持理性务实的党派和人士,并不认同有破坏无建设的恶意操作。该报还引述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黄国健的观点指出,“走激进路线的政党得不到选民支持”。
香港中通社则援引了家住沙田大围、年过七十的唐先生的朴实言论呼应《香港商报》的上述观点,唐先生希望理性、讲道理的候选人当选,期望当选议员在社区发挥正能量,多在区内举办公民教育活动,让下一代理性认识国家的发展。这其实说出了不少普通港人的心声。
号称“独立网媒”的香港HKG报11月23日撰文称,经历“占中”动乱之后,人们意识到手中一票的重要性,以致今年区议会选举投票率创新高,建制派在大部分具指标性的议席都顺利胜出,传统“泛民”政党因参与“占中”而首尝苦果。
大公网11月24日署名陈建兴的文章则对“有‘占中’支持者当选就是对‘占中’的认同”这一观点进行了批驳。该文章指出,所谓的“伞兵”有多达八人当选。有人将此看作是选民对“占中”的肯定、是“占中”赢得民心的证据,敲响了警钟云云。显然这是极其错误的结论,年轻选民求变这是事实,然而这八名所谓的“伞兵”并非打着“占中”旗号参选,不论是竞选单还是宣传口号,全无“占中”二字,甚至连激烈的政治主张也不见,之所以当选,全因“避谈占中”、强调地区服务。这一事实恰恰在说明,“占中”是反对派的负资产。
大公网11月24日另一篇评论文章也注意到此次选举和香港政改方案被否决之间的联系。文章指出,这一回,反对派没有再以“普选”为口号;即使挟“占中”而“空降”的所谓“伞兵”,也在竞选过程中收起象征“占中”的“黄丝带”,这反映出反对派对于他们扼杀香港选民(居民)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机会是忐忑不安的。香港区议会选举结果证明,反对派内心的忐忑不安和心虚绝非幻觉。香港主流民意对反对派参与“占中”和否决香港政改方案的检验和反思还会持续下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