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生存法则:不能让市长抢了书记风头

2015年12月08日11:33  新闻专栏  作者:不是官话  
党报工作者是绝不能惹领导生气的 党报工作者是绝不能惹领导生气的

  文/方迅

  我们常说新闻讲真实性、思想性、时效性,但在党报,这些性加在一起都不及一个政治性。而政治性又是一个难以有效界定的概念,尤其在那些不大不小的地方里,政治正确与否完全由主要领导个人裁断,人为色彩相当浓厚,而人心又是最难猜的(往往A领导与B领导的意见不一,但以权大者的意见为准)。

  所以,很多党报工作者都强调“安全出报”,这里的“安全”已不是新闻差错那么简单,而是绝不能惹领导生气,惹领导生气的,也就意味着你出“政治差错”了。很多时候,党报工作是无法笑着做的,因为你不知道前面有多少“坑”。

  这里强调一下,所谓惹领导生气的那些“政治差错”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种是不可视、模糊的。前者包括领导名字出错、排序不对、官方数据不对等,兼具新闻差错的特点,尚且属于新闻的W(when、where、who、what、why、how)范畴。后者才是真正的“坑”,表面上看毫无新闻问题,但领导不高兴了,至于为何不高兴,有时候猜得到,有时候就猜不到。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我亲身经历或见证过的一些“坑”。

  NO1.领导活动安排有“坑”

  一个星期五,报社领导被市委分管领导喊过去批评,第一句话“你是不是共产党员”,报社领导有点蒙,只能先回答“是党员”,分管领导又说“是党员怎么这么做报纸”。报社领导更摸不着头脑,想着这一周市上领导活动密集,但都保质保量做了宣传,涉及市委书记和市长的稿件也都是经过市委办和市府办审核过,应该没什么问题。接着,分管领导又说了很多“提高党性修养的话”,才让报社领导回去反省。

  回去之后,报社领导百思不解,只好将一周的报纸摆在面前仔细揣摩,怎么看都没什么问题,直到对比了书记和市长的发稿情况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周,市长活动比书记活动要多,而且有重要的仪式性活动,所以不只在发稿数量上较多,而且一天还配发了一张图片。如此“厚此薄彼”,在一些人的解读里,就是市长抢了市委书记的风头。被“薄”的那位心中不爽,又不好直接表达出来,就通过分管同志来传话,报社就挨了一通批评。

  其实,领导活动数量也不是报社决定的,报社只是按照规定刊发,即便看出了市长活动较多,也不敢“委屈”了市长,怎么做都逃不过“是不是党员”的责问。

  NO2. 讲话字数分摊有“坑”

  甲乙两组的民主生活会,甲组的领导是省巡视组一位副厅级和一位市委常委,乙组的领导是省巡视组的一位正厅级和市委副书记,采访前有明文规定,民主生活会新闻稿不得超过600字。因为甲组的省市领导平级,所以在有限的篇幅里,讲话可以分摊一些;而乙组的省上领导讲话较多、级别较高,几百字的容量仅够呈现该领导的讲话,市委副书记的讲话也就写不进去了。

  稿件刊发后,市委副书记的秘书打电话来责问,为什么副书记的讲话没有提及。报社当时的解释就是有字数规定和级别之差,但该秘书还是不依不饶,庆幸的是,民主生活会的稿子都经过省上巡视组领导“过目”,算有了“撑腰”之人,报社才没有被大批狠批,侥幸逃过一劫。

  后来报社总结,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把两篇稿子分开发,不然放到一起就会有对比,难免有麻烦。(只是防不胜防,后来还是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NO3. 讲话版本选定有“坑”

  市上有些领导讲话不喜欢按套路出牌,秘书备着的讲话稿不用,喜欢自己现场发挥。如果新闻稿以讲话稿为准,他就说自己在会上没讲过这些,为啥要写进报纸;如果用的是他现场讲的内容,他就说自己讲的那些带有随意性,怎么能随便发到报纸上。总之左右都不对,这样的亏报社吃了不少。

  照理说,除了书记、市长的稿件要审,其他副职的稿子可以报社自己把关,但为了不再担惊受怕,涉及有些“不靠谱”的领导,报社要求记者主动将稿子送审,务必让他们自己看过、改过、签了字,再行刊发,以保安全。(不过偶尔还是会遇到些踢皮球的人,讲话的领导自己不看,让手下的人看,手下人不敢做主,又不敢劳烦领导,就说“可以发了”,但绝对不会留下签字刊发等明证,以防领导不满意时有推卸的余地,所以有时报社要和领导秘书玩着签字画押的“拉锯战”。)

  NO4. 头条安排设计有“坑”

  报纸头条向来是各方力量必争之地,所以头条方面的“坑”不在少数。比如,市委书记同时有若干活动,稿子都在一起刊发,应该将哪篇作为头条呢?

  这不是新闻问题,是政治问题,安排不好,就要挨骂,最后还是让市委办来定夺头条。再比如,来了级别高于市委书记的领导,稿子能否上头条呢?这不止要看来者的级别,还要看陪同人员的级别,如果是书记陪同,自然上得了头条,如果是其他领导陪同,正好又遇上了市委书记的稿子,那么还是“强龙不压地头蛇”,书记的稿子多半是要当头条的。

  还比如,市里前5位领导(市委书记、市长、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的新闻稿都有上头条的资格,但也不能死心眼地一概而论,不然很容易出现上述第一种“坑”的情况,到时候“阎王”打架,遭殃的是“小鬼”。

  遇到格外重视宣传的领导,是连头条标题字体大小都看在眼里。市委书记连续两天有重要活动,前一天的头条是主题加副题,书记名字出现在副题中,第二天的头条是眉题加主题,书记名字出现在眉题中,因为主题较长,做成两行题,从视觉上看,字号就显得比前一天的要小,结果市委办来过问“为什么今天书记的名字比前一天的要小”,报社急忙解释字号没有缩小,只是看着显小,总算没掀起波澜,但还是捏了把冷汗。

  以上所述不过豹之一斑,不能将党报之“坑”都涵盖进去,其实很多地方出台的改进宣传报道文件都有明细规定,而且点明要“遵循新闻价值和新闻规律”,但如果将文件当尚方宝剑而循规蹈矩,照样不是“安全”的,因为出台文件的人往往就是破坏文件的人,他们总有最终解释权,让人防不胜防。所以诸位看官,请勿笑话党报,咱是该多一分警惕,您也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担待吧。

  (作者为党报记者。首发公号“不是官话”。纸媒、新媒体或微信公众号转载改编,必须事先征得“不是官话”的授权同意,并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党报 市委书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