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西坡
“广州小升初面谈题目遭网友吐槽,有本科生说要回小学重读……”看到这个新闻,我以为又有什么变态题目可以用来开脑洞了,一看题,发现脑洞没开,智商优越感却大幅提升。请听题:
“把三个书架分给5个人,前三个人每人拿了一个书架,各拿出一百元,分给剩下两个人,请问每个书架多少钱?”
这道题对小学生来讲确实有点难度,但并没有难到奇葩的程度。不需要像有的网友说的那样去列方程,简单推导即可:前三个人各拿出一百元分给剩下两人,可知两人每人得一百五十元,既然是平均分配,所以每个人实际得到的好处都是一百五十元。一百五十元乘以五等于七百五十元,这是三个书架的总价,再除以三,可知每个书架二百五十元。
大学生不会做这么简单的题目,还有理了?“吐槽”是一种神奇的姿势,它可以让庄严宝相瞬间委地,也可以给无知者大声嚷嚷的勇气。看微博上那些网友对这道题目五花八门的解答,可知中国人的数学水平并不像传说中那么高。我不知道他们是从来不会解,还是上了大学整天谈恋爱、打游戏把知识还给了老师,抑或上了微博整天看明星八卦导致算数能力无限趋近“学霸”邓超。
事实上这种事并非孤例。近年来不少被网友密集吐槽的“奇葩题目”“表态题目”,说什么“大学生不会做”“研究生不会做”,其实仔细看看并没有那么夸张。
我之所以吐槽网友的吐槽,绝不是无条件赞同小升初应该考“分书架”这类题目。事实上,按照广州市今年小升初的政策,民办初中招生虽然有“3个自主”,但“口头考试”是明令禁止的行为。广州市教育局民办教育处处长黄雪红此前表示,“哪怕1+1等于几这种最简单的问题都不能问”。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分书架”当然比“1+1”要难,属于违规无误。
我想表达的只是,线下的教育工作者固然不能以刁难学生为目的,但线上的教育清谈者也不应走向反智的极端。反智的倾向,一个表现是自己不动脑子,胡乱夸大题目的难度;另一个表现是“现实中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基础教育中的题目考验的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有实际用处”是无厘头的,比如网友最喜欢吐槽的“一个水管进水一个水管放水”,就没什么不对头。如果说“有实际用处”,我爸那代人当年做过数学题比实际得多,比如他们的应用题有“计算一个谷堆有多大”,其实就是计算圆锥体的体积。那个年代的题目都力求实际,吐槽者不会想要重新贴近工农兵吧。
教育不是独立王国,公众也有关注和讨论的权利,但讨论也应该建立在尊重智识的基础上。至少那些动不动就骂“出题者有病”的反智主义吐槽,对实际的教育工作不会产生什么益处,媒体就不要随便截取放大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