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专业,没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2015年07月14日09:10  新闻专栏  作者:傩送  
高校开专业,没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高校开专业,没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傩送

  7月上旬,大学考试季,一个本属于收获的季节,但对北京一所211高校的学生杨柯来说,她所收获的却是一个大问号——大学究竟能教给我们什么?回顾过去一个学期的学习,杨柯感到十分失望。专业课上,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授课内容乏味,提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其所学的传媒专业,公共关系是一门必修课,而上课时老师播放的教学视频,竟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一部电视剧《公关小姐》。(《中国青年报》7月13日)

  一门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的大学课程,老师上课时拿出来的居然是老掉牙的“古董教材”,难怪学生不满意。很难批评老师不努力,更大的可能性是老师没能力——新闻中说,杨柯所在的这所大学,主流优势学科是经济类专业,而杨柯所学的传媒专业,因为刚开了5年,又和经济没有直接关系,自然就沦为“弱势”,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其他教学资源,和传统新闻院校完全没法比。

  同一所高校,有些专业是“嫡长子”,有些专业是“后妈生的”,教学质量的差别不是一丁半点。毫不客气地说,如今上大学,哪怕是某些名校,若是不幸选了个“边缘”专业,四年下来也就是混个文凭,学不到多少真东西。按照新闻中一些教育专家的说法,造成这种状况,其根源在于高校盲目扩张的另一重罪,即专业设置过多过滥。

  老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就好比一个做酸菜鱼的,就老老实实做酸菜鱼好了,非要做满汉全席,那就叫自不量力。这个道理是如此浅显明白,可是被打了扩招鸡血的国内高校,在开设专业这个问题上有些利令智昏,无论有没有师资,符不符合自身办学特色,只要是社会上的“热门”专业,都争相开办。生源竞争这么激烈,没有门类齐全的专业设置,怎么吸引学生投怀送抱?于是招牌先树起来再说,请不到学富五车的名师?没关系,南郭先生有的是。

  于是我们就看到,理工科院校大量开设法律、经济专业,文科院校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一拨又一拨。实在不好意思挂羊头卖狗肉的,就玩“混搭”,比如医科类大学开办“医学英语”,财经类大学开办“财经新闻”,总之得和“热门”专业沾上边。我们的高校专业设置,看似百花齐放、“群雄逐鹿”,实则千校一面、特色尽失,其结果是,某些高校传统的优势专业不再优势,新增的短板专业永远短板。

  高校滥设专业,可谓害人不浅。学生报考某所高校,既是奔着高校的名头,更是奔着自己喜爱的专业,原以为进了高深莫测的学术殿堂,只要自己肯努力,总能略窥门径,以备日后稻粮谋,哪知有些高校专业也就是个银样镴枪头,未必及得上社会上的培训班。说到所谓“热门”专业,头些年大热的法学、英语、计算机等专业,差不多只要是个大学就有开办,可现在这些专业个个都是就业困难户。新闻中杨柯同学就读的传媒专业,若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绝对令人艳羡,而现如今传媒行业人才市场早已是供大于求,满大街的新闻系毕业生都在辛苦地找饭碗。

  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看,高校开专业,和商人开饭馆道理一样,一是要办出自己自己的特色,二是要符合市场需求。一条街上,可以有几家米线店、几家海鲜馆,都是有讲究的,涉及到这条街市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等多种因素,看到别人开海鲜馆赚钱,自己就跟风卖海鲜,一旦市场需求饱和,就难逃倒闭的厄运。饭馆倒闭了不要紧,高校专业设置失误则兹事体大——大学培育出来的教育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对学生而言是贻误终身,对社会而言是严重浪费资源。

  高校开办什么样的专业虽是高校“自家事”,但教育主管部门不可袖手旁观或照单全收,而应及时作出宏观调控和预警。日前云南省教育厅发布高校“限增令”,对于一些重复设置过多、就业前景堪忧的专业,要求在滇高校不再新增,并鼓励高校科学慎重地增设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专业。这就很好——市场失灵了,“政府之手”就得及时伸出来。需要指出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在审批高校专业设置时,对那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新增专业,该否决的要坚决否决,绝不允许滥竽充数的专业误人子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高校 热门专业 新闻专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