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证明”想说拜拜不容易

2015年08月26日09:12  新闻专栏  作者:李思辉  
“奇葩证明”想说拜拜不容易 “奇葩证明”想说拜拜不容易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李思辉

  公安部最近在官方微博上晒出18项不该由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其中就包括“我是我”“我妈是我妈”之类的奇葩证明。

  一直以来,诸如买房要开“无犯罪前科证明”、出境旅游要出具“母子关系证明”、迁户口要证明“你爸是你爸”之类的奇葩证明广受诟病,老百姓为了一纸证明几乎跑断腿的情况时有发生,民众意见很大。这一次公安部明确表示,公安机关不再开具“我妈是我妈”等18项证明,其用意就在于打破奇葩证明的“不死之身”,简化办事流程,其积极意义明显。

  但也要看到,终结奇葩证明单靠某个部门的表态远远不够。公安机关不开具奇葩证明,并不等于其他办事机构不要奇葩证明。奇葩证明的根子在一些办事机构那儿。比如买房无犯罪证明是房管局要的,“我妈是我妈”证明是民政部门要的,死亡证明则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的,不同的办事窗口索要的证明不一样,“证明开不来业务就不给办”。

  现在,此类证明公安机关不开了,如果相关办事机构又非要不可,今后老百姓办事岂不是更难了?要破除这种“悖论”,就得把公安部带的这个好头拓展开去,促使更多办事机构告别对奇葩证明的依赖,你不要,我不开,奇葩证明自然就成了历史。

  问题是,眼下一些职能部门、一些办事人员对各类证明的依赖依然存在,说到底还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管制思维使然。管制思维下,权力的设计和运行往往轻服务重管理,潜意识里常常对百姓不信任、不欢迎、不友好,甚至非常僵化。比如,你明明出具了有效身份证件,它偏偏要你证明证件是你本人的;你上次办事时明明开具过同样的证明,现在却偏偏又要你再开具一次。

  管制思维与现代政治文明格格不入。它造成的不仅是老百姓时间和精力的耗费,更是整个行政体系运行效率的低下,以及民众信任感、认同感的降低。让“奇葩证明”绝迹,根本在于心里要有群众,做到人性化服务。尤其是,政府在设定审批事项、设计办事流程时,需要从人性和常识出发,不是总想着约束、管制甚至刁难群众,动不动就要人家到这里盖章、到哪里盖章,证明这、证明那。

  即便有些证明确实需要,也大可在公民户籍信息库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各类证明网上对接、实时完成,从而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长远之计是敦促办事机构及其办事人员,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彻底丢掉管制思维,从“我要你如何如何”向“我能为您做些什么”转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公安机关 奇葩证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