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律与生活专题 > 正文

大墙画作飞向宝岛台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12:49 《法律与生活》杂志

  王新士,现年37岁,家住河南省上蔡县塔桥乡塔桥村。1993年至1995年在洛阳市做生意期间,伙同丁某进 行盗窃、抢劫、杀人。1996年10月11日丁某因杀人、抢劫、盗窃罪被驻马店中级法院判处死刑。王新士因犯抢劫、盗 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监狱,在某些服刑人员看来是约束自由的牢笼,刑期是生命岁月的荒芜。而在河南省第一监狱服刑的王新士,却在监 狱营造的心灵沙漠的绿洲中,创造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几
年来,他创作的国画、油画作品一幅幅飞出高墙,还飞到了祖国的宝 岛——台湾省。郑州市某广告集团公司和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县一家纺织厂以月薪3000元预约他刑满出狱后加盟。

  日前,在河南省第一监狱,王新士向笔者讲述了他在监狱警察帮教下,从囚徒到“高墙画家”的不平凡历程。

  失足并非千古恨

  1997年3月12日上午10时许,一辆警车在郑州至开封的

高速公路上飞驰。王新士在两名警察的押解下,向服 刑的目的地奔去。

  透过车窗远远望到一座座高耸的楼房和烟囱,被称为“七朝古都”的开封市依稀可见了。此时,坐在车内的王新士, 眼神里却透出一股莫名恐惧,他清楚自己来这里不是旅游观光,而是面对高墙电网和漫长的刑期……

  “到地方了,带上你的行李下车吧。”听民警这么一说,王新士定神往车窗外一瞅,才知车是停在一家牌子上写着“ 河南省第一监狱”的地方。

  走进监狱的第一道程序是体检,而后随着一名警察向大铁门里走去。约一刻钟左右进入了第二道铁门。再往里走绕假 山、过花廊、向北一转到了一个门口挂着“河南省开封培才学校”牌子的小套院。这时,王新士感到纳闷了:“怎么刚进监狱 又来到学校,莫非搞错了地方?”

  一位年轻警察看完王新士的“判决书”,上下打量着这个身板硬实、粗手大脚的黑脸罪犯,问道:“你都有哪些专长 ?”王新士说在家时因干了几年装饰工学了点画画,不过还没入门。年轻狱警鼓励王新士说:“没入门不要紧,以后在这儿可 以继续学嘛。”王新士听后默不作声,只是淡淡一笑,认为自己是来坐牢的,不是来上学的。

  直到后来在警察的带领下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学唱歌时,王新士才忽然感到,自己一下子回到上小学时的生活 ,才相信现实生活的一切都是真的。

  在后来的改造中,王新士一直爱唱初入监时学唱的第一支歌:校园春光好,景色处处新,再生之地阳光照,温暖我的 心,失足并非千古恨,回头还是满园春。特别是歌词的后两句,一直激励着王新士艰苦改造,在逆境中崛起的信心。

  三个月的入监教育转瞬结束了,王新士以97分的考试成绩获得了“职业技术培训结业”证书。根据王新士的绘画专 长,他被分到十监区绿化小分队,从事养花种草、植树育苗等工作。可是,王新士毕竟是一个初入狱的新犯人,对监狱的“军 事化”、“规范化”管理和一系列的监规制度很难适应。

  吃饭要定位,出工排队列,劳动有制度,睡觉按规定,叠被子要棱角分明,铺床单要净洁平整,着装齐整,上课认真 ,走有走势,坐按坐姿,对于一个长期在社会上游荡惯了的人来说,适应规矩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监区安排让王新士画大墙壁画,王新士说自己有恐高症,让王新士出黑板报,王新士却乘机喝下宣传色制造伪病抗拒 ,一时间成为全狱典型的抗改分子。

  从“抗改分子”到“高墙画家”

  面对王新士这样顽固的罪犯,监区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和挽救。王新士的严管被解除后,监区温教导员对他的情况 做了详细观察和分析,了解到王新士因家里母老子幼,入狱至今没与亲人见过面。失去了亲情很痛苦,加之过去在社会养成的 恶习,故而对改造失去了信心。

  王新士平时很喜爱看书的特点,也被温教导员察觉。

  一天,温教导员把王新士唤到值班室。一番耐心交谈后,他把新买的水瓶、脸盆、毛巾、牙刷等生活用品和两双崭新 的布鞋交给王新士,并对他说:“这些都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你拿去用吧,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们说,监区会帮你解决的 。”说罢,把事先办好的“借书证”递给了王新士。

  面对温教导员无微不至的关怀,王新士惭愧地低下了头。

  温教导员还多次通过写信、打电话邀请王新士的亲属到大墙内帮教。在监区民警的耐心教育、帮助、关怀下,王新士 开始迷途知返。

  从此,王新士不仅严守监规,劳动争先,而且主动热情地参加监狱举办的各项文化活动。在一次书画展览中,王新士 的绘画荣获一等奖,诗歌比赛作词获得二等奖。当王新士一次次拿到荣誉证书的时候,才知道知识在监狱并不贬值,觉得能体 现自身价值的生活仍然是甜的。

  王新士的多次获奖,得到了教育改造科石俊杰科长的“青睐”。石俊杰决定对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把他调到学校 。从此,王新士的改造道路出现了新的转折。

  调到学校后,教育科高合顺副科长为王新士做了周密安排。不仅给王新士提供一间房作画室,还找木工给他做了一个 “油画架”,并送给他一些常用的美术用品。高合顺是一个有23年警龄的老管教,为使美术培训班的服刑学员早日成材,他 经常邀请社会上知名的画家来监狱义务助教,并到河南大学美术系租来中央美术学院录制的电教带。美术班的学员们想不到, 在服刑的日子里竟然有幸目睹了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美术大师靳尚宜、杨飞云的美术知识讲授。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王新士 在油画技法上深受启发。尤其是人物肖像,从画框制作到打底色,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苦练都有了很大提高。一年后,自己 笔下的油画人物肖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仅教育科领导对王新士的学习成就给予肯定,狱领导看到他的一幅幅国画、油画 作品也给予了赞赏。

  新千年过后,为了进一步美化服刑人员生活区,张文彬副监狱长让王新士和其他美术班的学员一起,经过三个月的努 力,画出了四幅合计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大墙壁画。壁画色彩鲜艳,景色秀丽,给高墙电网环绕着的监舍区增添了别样的色 彩。从此,很多学员来学校小画室向王新士求画或求学。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监狱警察的关怀、帮教下,王新士从一个抗改分子成了高墙内的画家。对于这些情况, 石科长、高科长和教育科其他民警看到眼里,喜在心里。

  不久,监狱又让王新士担任了美术班的辅导员。

  自从担任教员那天起,王新士认识到自己改造岗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劳动之余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来潜心学 习和研究绘画知识。就这样一天天到一年年,在不知不觉中也不知教学员们画了多少幅画。许多学员为了向家里的亲人表示思 念之情,托监狱民警把王新士的作品寄回了家。无意中飞出高墙的一幅幅国画、油画作品,成了宣传监狱改造成果的活广告。

  2003年元宵节刚过,山东省潍纺市昌邑县一家纺织厂派人到河南省第一监狱找王新士面谈,愿以月薪3000元 聘请王新士出狱后到该厂任

纺织品图案设计师。之后,郑州市某广告集团公司以月薪3000元钱预约王新士刑满释放后到该 公司画广告。

  新生活向王新士绽开了笑脸。

  特殊“全家福”连通海峡

  2003年酷暑7月的一天,王新士正在小画室作画,五监区服刑人员陈先生(菲律宾籍台湾人)来到学校小画室求 王新士给他画幅“全家福”。原来,他在台北家里的儿媳给他生了个小孙子,很想亲亲孙子又天各一方,为了实现心里的愿望 ,他问王新士有没有办法把他和老伴、小孙子、儿子、儿媳的照片合在一起画成一幅“全家福”油画。

  这样画难度较大,可为了陈先生情感的满足,王新士欣然答应了。

  接到这份活,自己就意识到这不是一幅平平常常的肖像画,此画是寄到台湾的,这幅作品代表着大陆监狱服刑人员的 艺术水平和人品素质。动笔前,王新士暗下决心,一定要画得让陈先生和他台湾老家的亲人满意。于是,从一家三代人的合理 定位到服装设计,王新士都做了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安排。

  一个多月后,一幅布局严谨、色彩明快、惟妙惟肖的“全家福”展现在陈先生的眼前。由于念家心切,他当天就把此 作品交给监区民警送到了

邮政局。

  一幅人物多难度大的作品完成后,王新士感到全身心轻松愉快。看看日历已经8月17日了,这时忽然想起女儿参加 高考的事来,王新士通过监狱的“亲情热线”给女儿打了个电话,问一下她的高考成绩。谁知女儿从电话筒里听到王新士的声 音就痛哭起来,边哭边诉说着她高考以来埋在心里的苦衷。

  本来女儿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曾辍过学,对她这次参加高考没抱太大的希望。谁知争气的女儿几经周折坚持把学 上下去,这次高考竟然金榜题名了。可是由于家庭困窘,即便是母亲为她东跑西借筹了几百元钱,而面对几千元的学费来讲, 只是杯水车薪。女儿只能手拿录取“通知书”望而却步……

  “可怜天下父母心”,当王新士听到女儿电话里“我要上学,我要上学,我就是拣破烂也要去上大学”的哭诉声时, 心如刀绞,泪水禁不住喷涌而出……

  “亲情热线”的值班民警目睹王新士与女儿通话的情景,考虑到王新士的家庭困难的特殊性,便把情况及时汇报给教 育科石俊杰科长。

  热心肠的石俊杰当即算了算,时间离开学只有十几天了,如果不及时想办法解决孩子的学费,就误了孩子上学。

  第二天一上班,石俊杰就找王新士了解家里的情况,并把教育科的几位领导叫到一起商谈解决王新士女儿学费的办法 ,同时把情况汇报给监狱高建刚狱长和张文彬副狱长。高狱长和张狱长一致认为,事情迫在眉睫,要尽快采取措施解决王新士 女儿上大学的学费。而后,两位狱长同时各掏200元钱交给了石俊杰,要求他尽快想法妥善解决问题。

  在狱领导和教育科领导的及时组织动员下,监狱开展了为王新士女儿捐学费的“献爱心”募捐活动。消息传开后,从 警察到服刑人员纷纷解囊捐助,把一份份爱心和期望投到了募捐箱里。从8月24日至27日,仅仅三天时间就收到捐款40 00多元。因时间紧迫,监狱领导派车,由教育科郑宏瑞副科长等人迅速赶到王新士家,把4000多元捐款交到了王新士的 妻子手中,而后又把王新士女儿送到洛阳大学。到校后,郑科长还把王新士家中的实际困难反映给了学校领导,学校领导表示 一定给予照顾。

  开学不久,王新士就收到了女儿的来信。信上说学校不仅免收了她的部分学费,为了她的生活还批给她一份勤工俭学 的指标。王新士把女儿的来信读了再读,深深感受到了监狱和社会对失足者的温暖之情。

  就在王新士沉浸在幸福喜悦中时,服刑人员陈先生抱了袋从台湾老家寄来的红枣走进学校小画室,毕恭毕敬地放在王 新士面前的三斗桌上。他说此枣是孩子们专门寄给画家的。

  拆开袋一看,才知里面夹着一封感谢信:

  尊敬的画家,你的手艺太好了,看到你画的这幅惟妙惟肖的“全家福”,真想和你见上一面,当面说声谢谢……只恨 盈盈一水,如隔山幛重重。无奈,只能给你寄一袋北方人喜爱的红枣,以此表示我们对你的感激之情……

  转眼间到了2005年的春节。这时候,全狱服刑人员都在张罗着到监狱“超市”购买过节用品。排了一个多小时的 队,王新士却只买了一张“贺年卡”,营业员问王新士是送朋友吧?王新士说是送亲人的。是啊,在这年头岁尾之际,王新士 也有一腔千言万语,只能借古人的诗句填写在“贺年”卡片上,送给了尊敬的监狱警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6年2月上半月刊)文/王新春

  相关专题:法律与生活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