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 > 正文

和谐新农村就该这个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11:56 经济日报农村版

  作者:卢金祥 本报记者 杨秀峰

  河北省涿州市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促进乡风文明,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村民当家作主

  走进河北涿州码头镇向三村,塑料大棚内蔬菜水灵新鲜;村内街道干净整洁……让人深深感受到创建文明生态村给当地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创建文明生态村,不仅是人居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向三村委会主任王怀指着墙上镶有各项规章制度的镜匾对记者说,“比如说财务公开,过去喊了很多年,一直实现不了。如今,村里成立理财小组,公章全部盖齐才能入账,同时,村里聘请村民代表和党员10人组成审查小组,每月查账,按季公布……”

  “过去财务不公开引发了许多矛盾,干群关系不好。”70岁的村民代表黄训钢抢过话头,“账务透明,消除了村民心中疑虑,让咱这当代表的也尝到了当家作主的滋味。”

  搞活农村经济

  按照“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要求,涿州市立足优势,深化创建内涵,致力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东仙坡镇挟河村,村支书赵宝香满脸喜悦对记者说:“创建文明生态,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富裕起来。人改造了环境,良好的环境才能引来客商。如今,已有4家企业落户我们村,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了。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500元,集体收入达到142万元,比2004年增长了45%。”

  “我们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建厂,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发展环境。”康温木业公司副总经理高永利介绍说,他们投资1.2亿元在这里建厂,目前二期工程已竣工投产,预计年产量将达30万平方米。“我厂原料从德国进口,产品全部销往国外,这里全部投产后,生产能力将翻两番。”

  丰富精神生活

  “文明生态村创建,让咱农民生活好了。日子红火了,大伙儿的精神追求也跟着提高了。村里建起文体活动中心,设有图书室、

乒乓球室、棋牌室、科技培训室,天天都有文化活动。春节期间搞文艺节目,人人争着上台表演,热闹极了。”村党支部书记李红笑着告诉记者。

  记者来到葱园村文体活动中心,迎面碰上两位手拿腰鼓的老大妈。

  “您二老这是干啥去?”记者问。

  “锻炼去,现在这日子一天比一天美,咱要把身体锻练好,硬硬朗朗多活几年。”60岁的董静大娘乐呵呵地说。

  说话间,一辆面包车驶来,开车的是63岁的文体活动中心主任郭连才,他停下车对记者说:“我们去城里学习交谊舞,刚刚看完光盘,再实地演练一下,回来好教大伙儿……”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