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贫困县的脱贫之“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13:37 中国经济周刊 |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致富,先修路”,这些俗语在旬邑县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旬邑 贫困县的脱贫之“路” 和很多西部不发达地区一样,陕西省的旬邑县几乎没有成型的工业,有的只是一片干
不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难道就这样一直等着国家 “扶”下去吗? 盘活苹果产业 虽然长年干旱少雨,不利于传统农作物的生长,但由于土层深厚、光热充足、温差较大,旬邑却是优质苹果最适宜的种植区。 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旬邑将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了苹果上,认为只有把苹果产业坚持不懈地做大做强,才能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为此,旬邑提出了“果畜劳务富民”的思路,即确保农民人均有一亩半苹果,户户有一个畜牧养殖项目,户均有一人劳务输出。大力发展“果、畜、沼、窖、草”生态农业,生产绿色有机苹果,实现以果促畜、以畜草养果。 截至2005年底,旬邑苹果种植总面积达到35万亩,总产值25.5万吨。由于先进技术的普及推广及对果农培训的加强,旬邑优果率高达90%。如今,果农人均年收入达到了3015元,其中苹果收入占到果区农民总收入的80%。 在大力发展苹果种植的同时,旬邑也清醒地认识到,单依靠苹果种植,农村经济只能在低层次徘徊。要想实现经济大飞跃,还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苹果生产。为此,旬邑建成大型气调库10个,总储量达到2.1万吨,再加上群众自建的土库,仅苹果储藏一项即可为群众增收9300万元。 而苹果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劳务、储运、加工、包装、餐饮等二、三产业迅速发展。一批套袋厂、发泡网厂、纸箱厂等纷纷建成。旬邑县政府还主动出击,引进果汁加工厂。 随着通达果汁、北山果业、众望草业等企业相继落户。不仅盘活了当地的苹果产业,也延伸了苹果产业链条,使当地农民无需离开家乡,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如今,旬邑苹果开始更加重视“内涵”,打算扩大“绿色”面积,加快认证“有机”面积,使优势区出产的苹果单价再高几成,走向更多的国家。 群众铺底子,政府铺面子 由于地处山区,旬邑道路状况一直极差,每逢天阴下雨,道路泥泞难行。尽管有很好的苹果,但许多客商却“望路却步”。 为了把苹果卖出去,2005年,旬邑县领导公开承诺:“把柏油路修到农民兄弟的家门口”。 但是,对于这个刚刚摸索出富裕之路的贫困县而言,资金是个不得不面对的大难题。旬邑每年财政收入只有2500多万元,根本不够花。想要村村通油路,如果单靠政府投入,再过十年也不可能实现。饭要吃,路要修,钱该咋办? 对此,旬邑提出“群众铺底子,政府铺面子”。县里并不下达硬性的修路指标和任务,但是号召群众先修好路基,然后再由政府出钱铺柏油路面。即哪个村先修好路基,县里就先给那个村铺路面。 这一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了让苹果“走出去”,农民们全体动员,劳力齐上阵,积极修路。原计划2005年铺油路60个村70公里,最终修路94个村114公里。 而为了抓住这优惠政策,尚未完成修路的农民们,此刻也正“比着干”,对于今年要完成的剩下200多公里村路硬化任务,旬邑县信心十足。 “现在旬邑农民的积极性很高,如果政府现在还在等上级资金,靠上级政策的话,就会错失机遇,贻误发展”。对于这一成就的取得,陕西省旬邑县委书记郑光照曾这样表示。 而旬邑的做法也得到了陕西省政府的认可,并将这种政策激励机制列入了未来15年陕西省新农村建设规划。从今年起,陕西已经开始集中100亿元投入,用于奖励支持各地农村道路建设。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