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遥操作团队总师于天一做客国家图书馆知识服务抖音账号@方寸大观 国图视听 直播间,从古时人类对太空的向往讲起,谈到近现代国外的深空探测任务成果、我国的探月工程等,分享中国人的探月故事。
于天一从古人对天空的向往讲起。他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在敦煌莫高窟就有飞天的壁画,可见很早以前古人就开始仰望星空。中国也是火箭的故乡,三国时期人们就把火把装入箭中,射向敌阵。在十四世纪末,中国古代的工匠万户曾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飞上天,虽然失败了,但他是人类第一个利用火箭升空的人。
到了近代,人们开始用更科学的方法探索太空。于天一介绍到,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物体冲出地球的宇宙速度等科学发现促使人们更深入地思考宇宙天体的运动,对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回顾美苏两国在太空的战略竞争,可以说航天领域是大国之间政治博弈的战场。”于天一介绍,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完成了人类的第一次太空之旅;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迹。“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我国获得了“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功,1971年中国重新获得联合国合法席位,奠定了大国地位。
直播中,于天一重点回顾了中国的月球探测历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2004年中国也启动了自己的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回溯历史,2008年嫦娥一号成功完成了全月图像的获取工作;2010年和2013年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分别发射成功;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内,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实现月背软着陆的国家;2020年我国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来进行月面的采样返回,是我国又一里程碑式的任务。
其中,在嫦娥四号的任务执行中,地形地貌相机拍摄到了玉兔二号移动的珍贵影像,并对嫦娥四号周围古老的月球背面进行环拍,掀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登月也带上了棉花的种子,人类第一次在月面上做生物生长的实验,培育出了第一片在月球上生长的绿叶。此外,于天一还回顾了21世纪以来日本、印度、以色列、阿联酋等国的一些航天升空探测计划。
太空浩瀚无垠,探索永无止境。于天一表示,传播航天文化,弘扬航天精神,科普航天知识,是航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用心完成任务的同时,于天一带领的团队也用心创作了《月背征途》这本书,真实记录了嫦娥四号精彩的探测过程和难忘的探测瞬间,以期让航天强国、航天报国的种子深耕在更多人的心底。
直播最后,于天一用照片展示了玉兔二号在完成探测之后的回眸一瞥。图中的它如同是一个青年科学家,洞悉了几十亿年的发展的月球的演化的历程,内心充满了豪迈。在这张照片中,人们可以看到,车辙随着远处渐行渐远,一直延伸到了远处熠熠生辉的着陆器。“月球本没有路,我们来了,便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于天一说,这便是我们的征途,中国的探月故事仍在继续。
本次直播是国家图书馆“国图讲坛”栏目第四期,同时也是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特别活动。“国图讲坛”栏目双周周五更新,依托国家图书馆的宏富馆藏为广大观众搭建起一个学习的空间,让线上听讲座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随着越来越多机构和高校将知识讲座和课堂搬上直播间,各领域的学科知识得以借助抖音直播和短视频走近大众。《2021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已有92%的全国“双一流”高校入驻抖音,全年高校开播场次达14463场,越来越多抖音用户养成听学者分享知识的习惯。
据了解,近期,抖音还推出了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公开课《王德峰的哲学研修班》,清华学者访谈节目《清华·访谈录》,中视频知识分享计划《新知十讲》。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助力更多学校和老师更便捷、更生动地分享知识与经验。”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