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度小满许冬亮:金融数字化要平衡成本与效益

度小满许冬亮:金融数字化要平衡成本与效益
2022年09月26日 17:19

  202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

  金融数字化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平台的助力与参与。“中国金融数字化转型经历了电子化、线上化、数据化,正在向智能化、资产化演进。”近日,度小满(原百度金融)CTO许冬亮在接受笔者专访时表示。

  作为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许冬亮曾主导基于框计算的百度搜索引擎的核心算法搭建,并担任百度搜索技术委员会主席等职位,被业内评为搜索框计算、人工智能、金融大数据风控等领域的领军人物。

  许冬亮表示,在科技投入层面,数字化的可持续投入也需要平衡成本与效率的关系。在智能化阶段,数据的存储和计算需求呈指数级上升。如果没有有效的模型预测数字化投入成本、依靠科技不断降低计算成本,未来很难支撑海量的计算需求,数字化则不可持续。

  此外,许冬亮提醒,在金融数字化转型中“大数据+AI技术”是强劲驱动力,带来大幅度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伴随可见的伦理风险。借助科技的力量可以降低伦理风险发生的概率,但技术防范不是唯一手段,更重要的是建立切实落地的管理和监督体系。

  金融数字化分为三个阶段

  笔者:今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以你的视角来看,中国的金融数字化转型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许冬亮:中国金融数字化转型经历了电子化、线上化、数据化,正在向智能化、资产化演进。就本轮数字化转型浪潮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数字化基建,比如进行数据治理,业务上云,搭建金融大脑、机器学习平台等;第二阶段侧重于数字基建与业务的融合,强调数字化对业务的提质增效和对产品创新的驱动;第三阶段,数字化转型深入到内部运营管理层面,全方位驱动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从整体进程来看,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处于第一、二阶段同步推进期,表现为对数字化基建的持续投入,强调IT投入的营收占比;以及对金融科技驱动业务的提质增效的持续强调,追求业务流程的优化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就各家机构的进度来看,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并不是齐头并进的,中小银行和大行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大行凭借人才优势、数据优势、技术优势,已经完成了线上化,部分完成了数据化,正在向智能化、资产化迈进,而很多中小银行还停留在数据治理、平台搭建的初级阶段。

  笔者:在这个发展阶段,从业务和科技的角度分别来看,金融业面临的难点和挑战是什么?

  许冬亮:首先,数据是数字化生产的原材料,确保数据开放共享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前提。数字金融不是空中楼阁,与产业互联网发展程度息息相关。只有产业数字化程度提升了,金融机构才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原材料,数字金融才有用武之地。

  举例来说,当前金融机构发展小微金融的意愿很强,但受限于产业互联网发展不足,小微企业没有充分数字化,很多现成的金融科技手段没有用武之地,产业互联网的成熟度还不能很好地满足金融机构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要求。对金融机构来讲,关键还是要更深度地与实体经济捆绑,在这种捆绑中找到数字金融的突破口。

  在科技投入层面,数字化的可持续投入也需要平衡成本与效率的关系。在智能化阶段,数据的存储和计算需求呈指数级上升。如果没有有效的模型预测数字化投入成本、依靠科技不断降低计算成本,未来很难支撑海量的计算需求,数字化则不可持续。

  行业告别野蛮式生长

  笔者:金融数字化的本质是什么?从金融和技术两方面来看,中小金融机构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许冬亮:数字化是金融机构一种内生的动力,其本质目的是帮助金融机构提质增效,并以此提升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如果没有数字化转型这项工作,金融机构就会落伍,甚至被淘汰。对于科技投入相对较少、数字化存在鸿沟的中小金融机构而言,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更需要与金融科技平台进行合作,以弥补自身的一些短板,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比较有利的位置。

  对于金融科技平台而言,帮助中小银行跨越数字化鸿沟则是它们的职责,甚至是它们存在的市场价值。

  笔者:中小银行金融数字化转型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许冬亮: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层面资源少,人才稀缺。一家科技平台公司的科技人员占比很高,人数可以达上千人,但是中小银行很难有这些投入;另外,中小银行的用户基础相对薄弱。所以金融科技平台与中小银行合作,彼此的需求更加匹配。

  笔者:金融科技平台与中小银行可行的合作路径是怎样的?

  许冬亮:中小银行对短期效益要求比较高。一个比较可行的合作路径是,先从零售信贷进行合作,打通资产业务,提供中小银行一定的效益获得。之后在资产业务合作的基础上,再继续沉淀中小银行的风控、产品、获客的数字化能力。

  笔者:金融科技平台整改之后,金融数字化市场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大家推动金融数字化的新动力在什么地方?

  许冬亮:金融数字化的核心动力来自金融机构提质增效、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求,这个动力是一直存在的,这也是我们做金融科技的初衷。整改之后金融科技平台告别了过去的野蛮式生长,银行与科技平台的合作规则更清晰,行业发展更为有序、稳健,合规经营的头部机构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整个金融数字化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科技伦理风险值得关注

  笔者:在数字金融服务方面,度小满重点发力小微金融服务,能否介绍一下度小满在这项业务上的考量?

  许冬亮:科技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一是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建模技术,降低风险管理成本;二是降低交易成本,通过网络数字化的方式,把交易成本降下来,让利给小微、三农和普通消费者;三是让小微金融更具温度。

  在科技赋能方面,度小满开展了一系列实践: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小微信用;输出金融科技能力,助力金融机构降本增效;打造领先的供应链科技平台,大幅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等。通过对小微企业服务的长期大力深耕,度小满用户群体中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比例不断提升,从2017年的占比31%,到2018年的42%,再到2019年的58%,截至目前度小满服务用户中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占比已经超过70%。

  笔者:“让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更有温度”具体指什么?

  许冬亮:金融的温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品质的服务,要让用户得到满意的服务体验,比如顺畅的线上体验和有情感的客户服务;另一个就是对客户的服务要有温度:金融大部分是做锦上添花的事,雪中送炭的事情做得较少,这一点也正是我们继续发力的方向。举例来说,一个着急用钱的客户,即使他本身信用很好,也可能因为在多家银行申请借贷被标记为“多头”导致被拒贷。实践中还有大量此类问题需要解决。

  对于金融科技公司而言,我们需要给真正有金融需求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切入点依旧是科技驱动的数字化能力。

  笔者:效率与风险永远都是一对孪生兄弟,并行存在,数字金融当前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借助科技的力量是否可以防范这种风险产生?

  许冬亮:在我们看来,科技伦理风险值得关注。数字化转型中“大数据+AI技术”是强劲驱动力,带来大幅度的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伴随可见的伦理风险:例如在数据伦理方面,会涉及数据的非法/过度采集、隐私数据的传播与滥用等问题;在技术伦理方面,存在算法歧视、模型黑盒(不可解释性)等隐患;而由数据和技术的滥用带来的用户信息滥用、行业数字鸿沟加剧等情况,还会放大系统性风险,甚至会破坏公共安全。

  在如何防范科技伦理风险的问题上,借助科技的力量可以降低伦理风险发生的概率,但技术防范不是唯一手段,更重要的是建立切实落地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从国家监管、金融机构自身、行业自治、到每一个从业人员的自律自觉,由科技与管理机制的紧密结合,才是真正有效的防范风险的方法。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