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陈立思(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主任)
卞继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魏曼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高校大学生若干名主持:原杰
责编:王玲
主持人原杰: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我是主持人原杰。在昨天的节目里,我和来自大学校园的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就北京某著名高校一位老教授写给校领导的公开信中所反映的大学生成绩普遍下降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所有来到演播室的同学无论是刚进校半年多的大一学生还是临近毕业的学生都很坦率的承认自己逃过课,而且还认真分析了之所以会出现大学生普遍逃课现象的背后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某些大学生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往往带有盲目性,进校以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于是情绪低落不想上课,二是某些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未来就业前景感到茫然,于是利用逃课换来的时间自己钻研或者花钱去学自以为将来好找工作,挣钱又多的专业,而参加讨论的老师也客观分析了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体制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大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的影响,这些问题到底说明了什么,又该怎么解决呢?今天请您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特别关注《老教授的忧虑,大学生的思考》。
我还想追问一下,像余老师信里谈到的情况,其实大家谈了很多方面,包括社会方面的原因,包括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听起来应该说是有道理的,但我又有一种想法,大伙儿是不是有意无意在回避一些东西。比如在现在的媒体中,针对这封信提出的问题,有人提出问题就是出在学生身上,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的刻苦等等问题上就是存在问题。也有人反过来说不是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一个宏观的问题,也有微观的问题,我们在宏观的问题上已经谈了很多,从微观上讲有哪些具体呢?
魏:我觉得这个问题说起来也比较复杂,比如学生是不是就不刻苦了,对待学习的态度就不认真,我觉得这跟学生现在要面对市场的竞争压力,这种就业竞争很有关系。比如我们曾经搞了一个普通高中生择业取向的调查,这些学生我估计现在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对未来的就业基本像刚才这些同学说的,就是社会声望高的职业,收入高的职业,职业地位高的职业,知识含量高的职业,而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至于劳动强度大的,知识含量低的,没有什么挑战性的根本不再考虑。从这些角度来考虑,他们就要想办法完善自己,想办法充实自己,我觉得这是学生自己的设计。另外从学校具体的情况来看,我觉得也有很多漏洞,比如我们有很多课上大课,我本人也经常上大课,我觉得大课是不好上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一些其它的方法,比如讨论的方法,在大学应该经常用到的方法,但是在一、二百人的课堂上我们就很难用这种方法,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兴趣,因为一个学生不了解这门课,兴趣也好,对这门学科的热爱也好,都是慢慢培养的,他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这种兴趣。在和老师的互动之中,师生经常的交流中,经常的质疑、解答,在这些交流中逐步培养学习兴趣。
原:狂看的学生也多了。
魏:假如你平时的讨论都算作你的成绩,每次讨论,每次发言,每次提纲都算在你的评价里面,我想很多人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我想学校安排大课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扩招以后教室有限,师资也有限,他安排不出来这么多教室,像我们学校现在是全程排课,一天12节,上午四节,下午四节,晚上四节,教室的利用率已经相当高了。
原:实际您是谈到扩招条件成熟与不成熟的问题。
魏:对,扩招确实是一个硬件条件,包括食堂,图书馆,教室,都很紧张,比如上自习,抢座位,稍微晚一点就没有,图书馆也没什么地方,当然我觉得高等教育有一个旺盛的趋势,应该是扩招,但是在现在这个阶段,有很多硬件跟不上,这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老师教学才能的施展,实际老师是想讲好课。
学生1:我想就主持人刚才提出的问题,就微观方面有两点我想说,关于思想层面的,第一个就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还有我们学生也讨论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学生那么认真的听课,他是班上最认真的,但为什么他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传授最主要的还是要传授如何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思想,去启发他的思想,打开他的大脑,让他自己在知识的领域里遨游,你说一个老师在有限的课堂里能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呢?学生在课堂外又有多少时间呢?我觉得这是不成正比的。第二从学生方面来讲,比如刚才这个老师说的问题,怎么避免学生这种短期行为?我们是要很现实,我们毕业了就要有一个毕业的工作,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的学习。学生2:我想接着魏老师说的,为什么在学生调查中,为什么大学生都想要高薪,高职业,其实就是这样,有时候我们看到老师在上面讲课非常辛苦,我们不是觉得老师就是该怎么样,我们挺难过,我们再看别的书也不是心安理得,有点内疚,但是作为我们这些学生,尤其是像我已经大四,我已经学了16年,从小学一点一点学上来,16年的压力给我的是让我一进到社会就有一种爆发力,一进到社会就给我一种肯定,要不我这16年的积累是干什么的呢?我希望有一点我能够摆到社会上,社会说你学了16年,学到了东西,我们肯定你,就需要这种肯定,也许我的兴趣爱好不是在我的本专业,我就想在我的兴趣爱好上发展,就像那位同学说过,曾经有一位自己的同学在家里建一个实验室,那是兴趣爱好所至,也许不是兴趣爱好所至我就必须要求我有16年积累,我要有更好的发展,让社会去肯定。
原:让社会肯定的想法是没错,但肯定程度恐怕会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我要求社会肯定我,我毕业后就给我一份工作,这也是一种肯定。另外我毕业以后不但有工作,还要有高薪,这也是肯定。我觉得这个东西恐怕是每个同学,你是不是确确实实在自己的脑子里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我应该被社会肯定在什么位置上。我拿我自己做一个例子,我记得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尽管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我毕业后能工作,但我仍然需要肯定,我的肯定不是给我一份工作,我觉得我毕业后什么都能干,但是当社会不让我干或者单位领导不让我干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没被肯定,我觉得特别失落。这里面有一个切合实际和不切合实际的问题,包括你们现在用你们的理想,你们要求肯定的愿望去设计自己学习的时候,是不是非常符合实际。
(音板:随着高校逐年扩招,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满怀憧憬走进大学校门,面对社会的希望与重托,面对市场的需求与变化,我国高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管理等方面该如何应对日益严竣的考验。老师1:我觉得大课是非常不好上的,比如讨论的方法,在一、二百人的课上我们就很难用这种方法,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兴趣。
老师2:我们有些基础课程是不是也拉得太长了一点。
老师3:就业指导不应该只针对毕业班,应该延伸到低年级,从你入学开始。
老师4:后选择,你上大学只是一个选择的开始,所谓的宽进严出,文理根本不分,你可以转系。请您继续收听《午间一小时》特别关注《老教授的忧虑,大学生的思考》)
学生2:我特别想给大家举个例子,其实在这个例子中我觉得老师也很无奈.同学也很无奈,这个例子也发生在我们周围,而且是我们系的事情,刚刚发生的,跟这个老师在信中讲的非常类似.因为我们大四了,在大四里有一门课程是我们导师带的,而且是一门专业课程,是专业必修课,这老师上课非常认真,他讲课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他本身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他是非常出色的做新闻的新闻工作者,而且我相信他在实践中也会明白他需要学到什么东西,他会把这种需要告诉学生。但是就在这门课上,上个学期我们一个系是70多个人,这个老师给了20多个人不及格。给20多个人不及格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没有机会重修,意味着你可能拿不到学士学位,意味着你不能毕业,我想这位老师肯定也是出于为学生着想的目的,那他为什么会采取这样非常极端的措施,等于让老师和学生站在对立面上呢?其实在考完试以后,我给老师打过一次电话,他给我说你知道吗?你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差,我说我知道,但这也不能全怪同学,你想上面在上着课,下面在开着招聘会,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上课呢?这是一个问题。另外老师说,其实我觉得我并不否认你们的态度,但是你们现在的心态就是急功近利四个字,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你们大家都很浮躁,你们现在只是想在社会上给自己找一个位置,但你们从来没想过找到这个位置之后你们需要怎么发展,你们需要发展的恰恰是你们在大学里面给你们奠定的良好的基础。但是我想正是因为这个老师在课堂上也多次提出这个观点,但是由于他的苦口婆心都没有起到作用,他才采取这种非常极端的措施,这件事到现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老师和同学都处在非常僵持的阶段,老师说过,我已经非常尽心了,只要分数能在40分以上的我都给了及格,但有的人我实在没有办法。
魏:我想接着你的说,实际我们的教育制度,我们一直在说教育制度的选择问题,像我们中国的教育制度,整个教育制度,从中小学到大学,就是先选择,就是一次选择定终身的选择,所以我们大学,就限制你四年必须完,四年级的时候假如你有几个学分没有拿到你就不能重修了,这就造成师生之间非常尖锐对立,我看过非常极端的师生关系,像你们还没有,有的就找老师去,你给我不及格我怎么样,就威胁,我们有在电子邮件上威胁的,也有真正拿刀子去威胁的,我想像我们这种先选择的东西,相对比较僵化。比如后选择,你上大学只是一个选择的开始,所谓的宽进严出,相当多的人都能进大学,但是进大学大家在一二年级都比较茫然,那么给大家开一些基础类的课程,或者文理不分,或者基本文理不分,你可以不喜欢你的系,你可以转系,你不喜欢这个系可以转,今年你修不成可以明年修,你修的时间可以很长,只要你最后拿到学分,你八年毕业也没人管你,因为宽进严出淘汰率比较高,一年级他就淘汰1/8,2/8,即使这些淘汰的人也可以换专业,可以学别的专业,也就是说什么时候都可以,直到他找到有兴趣的。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直是国家公费在上大学,你当然要在四年内完成,你不完成教?
国外整个培养成本的1/3,我们没有达到,假如他真是这样,我想给每个人的弹性的空间就要大得多,这也是我们制度改革的问题。
原:实际您已经谈到解决办法,但是您谈到解决办法我对面的同学就长吁短叹了。
学生3:三位老师都在谈教育体制的问题,但余教授这封信反映的是在原来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们学习质量比我们现行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学习水平所能得到的知识要多。大家都在说教育在改革,体制也在一步步的改革,为什么说一样的老师在一样的课堂里教的学生虽然不一样,为什么现在体制改革了,我们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提高了,教学的器材也变得先进了,为什么我们学生学习的水平反而下降了?
魏:我觉得实际还是我们教育制度存在问题。
陈:我觉得在过去的体制下,大多数大学生的基本功要比现在的大学生强,我承认你们在很多方面,比如社交能力、公关能力,还有对社会现实的了解等等,这些东西方面是比过去大学生好一些,以前有些人说大学培养书呆子,现在你们比他们灵活得多,但在很多课程基本的知识和功底上面,不仅是本科,我觉得包括硕士和博士,我也觉得他们很差。
原:我们都是应试教育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这时候往往需要一个答案,既然这样,在相比之下,有没有优劣之分?刚才谈到的,像陈老师说的以前的学生基础知识就是比较扎实,但现在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社会的了解兴趣更加广泛,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来看,作为他们这些学生很难看到以后,作为老师来讲应该说是过来人,你是从学生成长为社会有教育责任的工作者,你们反过来看,哪个对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更有好处?
陈:我觉得除了刚才讲的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公关,社交能力,全面的素质以外,就专业课程本身的教学来看,我觉得还应该注意一个是基本的知识体系,一个是他的基本能力,举一反三的方法,我觉得你不依托一个系统的专业课程你是培养不起来的,因为知识和能力不是矛盾对立的,是结合在一起的,我刚才就那个同学的话来讲,这个老师之所以采取很极端的方法,我觉得他还是出于责任心的,因为老师跟学生的矛盾闹到这种程度可能他的饭碗就保不住了,因为他要靠学生给他打分,老师要给学生打分,学生也要给老师打分,老师给学生打分可能学生拿不到学士学位,拿不到学分,但是学生给老师打分的结果可能使老师因此而丢掉饭碗,所以一些学校,一些老师不管那么多,都给他及格,你们都毕业,有些学校在讨论这么多学生不及格,那么这个淘汰率一年百分之多少的学生都不能授予学士学位,别的学校都不这么干,我们何苦这么干?大家都放松,我觉得对年轻一代很不负责任,但是你要为学生负责任就要为此付出代价,这里面老师是很为难的。具体来讲这个学生的学习分数或者什么的问题,我觉得原老师想挖根子,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学生他人生观或者他的人生态度方面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像我上课的?
原:您说话得小心,全都逃过课。
陈:对,逃过课有不同的情况,比如有人说他在外面上一个考研班,或者我在图书馆做什么事,但是很多时候是学生马上打传呼,打手机,然后一、二十个学生就呼啦啦从宿舍或者哪里就跑出来了,尤其是下午的课,很多人都在睡觉,不是说很用功,也有的是晚上开夜车,所以白天要睡大觉。现在的学生我刚才听这个同学讲我特别同意她的观点,学生分了很多的群体,每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生追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自我的要求,高低、宽严也是不一样的。而且我觉得很奇怪,很多学生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我们学校最好的专业法律专业,也是分数取得比较高,比较难考,经管专业也是这样,还有一些很好的新闻专业,但我们现在发现这些专业也有这样的情况,他也不好好上学。有一次我跟法律系的老师聊天,我说现在开始收费上学,孩子拿的是父母的血汗钱,他们是不是用功一些?他说也是一样,哪怕最贫困的学生,也有不好好上学的。所以我们老师不懂,不知道现在的学生在想什么,当然这中间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是很严肃的,抱着很严肃的态度对待,但是也不否认有享乐主义或者拜金主义,或者以为依靠自己父母的关系,所谓看破红尘,这个社会不需要什么真才实料,你会有关系,你会?
卞:您刚才讲了您想用一个优和劣,好和坏来评价学生,我觉得很难。刚才大家提到一个问题,对于现在大学生的评价标准,和咱们这一代大学生比较,我觉得各有优缺点。可是从我自己的看法我更倾向现在的学生,时代不同了,对基础问题的研究,也应该有所变化。特别是逃课,一般逃课的都在逃一般的基础课程,真正好的专业课绝对不会逃,是有原因的,就是说我们有一些基础课程是不是也拉得太长了一点。比如有一些课,我完全把它合成一个基础课,一个课可能就给大家做讲座四五个学时,如果就像他说的我有一个大概印象我会运用,在哪儿找就行了,我真用得上知道在哪个图书馆的什么地方,什么区域学,我狂看三天就能知道,但现在不给你这种狂看机会,你必须听,那就要逃,想方设法的逃,如果是我我也逃,因为你要讲的内容我完全能看得懂,所以我刚才提出的问题就是这个意思,还有必要讲,讲什么,我问同学,同学说老师,你要考的那部分就不要讲了,全在那儿了,你就给我们讲点书外的,你走了那么多国家,有那么多交往,讲点实际的东西,听起来特热闹的。这样我心里也挺受折磨的,一方面学校让我们传授基础知识,一方面学生想听热闹的。
魏:这样学生可能给你打的分就高一点,如果你讲的东西让学生难受,那他就觉得挺窝囊。
卞:我已经受学生的折磨够多了。
魏:我刚才听他讲的,因为老师已经教了连续十年学生都考不及格,可能我出题就更容易一点,好让你们过关,再一个这个题目本身的出法,其实死题也是活题,年轻人记忆力好嘛,他背一下教科书,他在教科书上直接可以得到答案的题肯定是狂看三天就可以了,但是这个题出得很高明,非常活,而且综合性很强,能够多方面的测试你的真实水平,你就不一定有那么好混。过去学校是不太重视研究考试理论和考试技术的,比如试卷的编制出题,难易程度等等有一套理论,怎么才能测出学生真实的水平以及测定学生之间的差异,水平高低能够通过考试测出来,我们排除不公平的因素,比如老师不公平或者徇私情,对教师素质这方面的要求比较欠缺,就是教师方面专业的素质,非你教的专业,而是你教师职业化的技能的培养比较缺,因为很多学生认为不公平,来上课和不来上课没区别,只要你狂看三天就能拿70分,甚至比天天上课的还好,这个问题就属于考试理论方面值得改进。类似这样的教学环境,方法方式方面的问题还是很多。>(音板: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特别关注《老教授的忧虑,大学生的思考》,老教授在公开信中所忧虑的,学习成绩稳步下降问题,能真正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反思吗?能真正唤起大学生的警醒吗?请您和我们一同关注。)
原:我不知道同学们有什么感悟,我觉得今天这几位老师说话都非常坦诚。我同意刚才卞老师说的观点,这种事情简单用好坏优劣来分不清楚的。但是说实在的我有一种担心,在做这期节目前我们的责任编辑王玲专门跟余老师通过一次电话,后来我听了他们的电话录音。我觉得余老师有自己的担忧,他觉得这件事情只是拿出来讨论讨论,最后讨论过后,讨论出一个没有结果的结果,实际对学生,对老师,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负责任。所以我特别理解他不到现场来,事实上我想,他人没有到现场,但他特别关注这个事情的发展,今天早上我坐在这个地方就想,我觉得余老师这封信特别像一根针,它一针就扎在我们教育的神经结上了,结果就出现了这根针扎下去以后很多地方都在颤动。但是也有一个担心,当针拔起来以后一切都恢复平静,该逃课的还逃课,老师讲课不负责任的仍然如故,同学们还在每天做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也不排除很多用功的学生继续日复一日的走着他三点一线或者两点一线的道路。所以我特别想听听各位的想法或者看法,也许你们的某一句话会对一群人产生作用,这种作用不光是余老师这根针的作用,可能在这根针之外还有按摩作用,这种按摩也许就是卞老师、陈老师、还有魏老师会?
学生4:我非常同意卞老师的观点,现在的高校大家都知道,前两年学的一般是基础课,后两年学的是专业课,现在我们作为学生有一个普遍的感觉是什么呢?前两年的基础课拉得特别特别长,就像老师说的,战线过长,我们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的东西,不是说我们打的基础不牢,我们完全有这个能力掌握的话,你拉得特别长,我们没有心思学。而后两年的专业课容量特别大,我们反要花时间去掌握的东西没有很长时间学,这样高校安排的课程设置是不是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进。>学生5:我觉得这个讨论还有一定的意义,老师提了很多看法和建议,对我们来说有一定触动。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觉得不是特别现实的问题,我们会努力做一些改变,比如我们逃课的次数会减少。大家都逃了很多,我也只想说几句话,那就是给学生,给老师,给社会大家都有一点双向选择自己的空间,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想做什么,还有一个就是给大家一个支点,都可以橇起自己的梦想。
学生5:有一句话是大学非有大楼也,乃有大师也。我们到了大学是要学日后走向社会的基本技能来适应这个社会,我觉得并不是我们对所有的课和学业全都在荒废,我们是有选择的重视或者不重视,这个社会对我们来说,给予我们的压力,让我们去学,去做的东西太多了,可我们的时间只有那么有限的一些,所以我们必然有所取舍。
学生6:我现在还有一个困惑,我现在是大四,也是在找工作,我们学机械专业的,为什么用人单位肯定我们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但是给我们的待遇才几百块钱,像我们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来说,要是工作以后只拿几百块钱可能连自己都养不了,可能也会影响到我们下几届同学的想法吧,我现在甚至有点后悔大一大二没有多逃课去学习英语。
学生7:我觉得我们提的意见已经很多,我相信老师也会努力的,作为一个学生来说,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眼光再放得远一些,心态再平稳一些,走得再踏实一些。
学生8:我的一个师哥给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他是学法律专业的,他说在法律中是公正放中间,效率放两边,但是在学习中,你要把效率放中间,公正放两边。也就是在考试中,你可以在几天内把所有的东西都掌握了,你不必花那么长的时间认真听课,认真记笔记,课前认真复习,而对于自己比较欠缺的地方,应该给自己补充的地方你可以多花一些时间,用你有限的时间做更有效率的事情。
学生9:我觉得逃课现象,我不认为这是不好好学习的行为,而是为了更好的学习才选择了这样的道路。
学生10:我觉得应该给老师和学生更多的空间,我觉得最终还是让社会来选择这一事件的发展方向。
学生11:我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来评价我们学生,有一次我们在“卧谈会”的时候把学生分为三种,我觉得很经典,第一种人是一进校以后就能很清楚的认识到未来,认识到现在的社会,进一步认识到出去以后专业知识差距,自己掏腰包逃课,去上他们认为比较接近实际的课来填补这段差距。我觉得这种人是先知先觉;另外一种人是进去以后通过一年、两年的摸索才真正看到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或者认识到差距再来填补,这种人我们叫后知后觉;最可怕的一类人是从头到尾什么感觉都没有,这种人是不知不觉。每个学校的人好像都能或多或少的归到这三类里面。
学生12:我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一进大学以后就是想将来进行科研工作,所以他大一、大二非常刻苦地学习,而且本专业的成绩学得非常刻苦,但是到了大三他觉得即使这样学他也不能走上科研岗位,因为有适应市场的专业,也有适应科研的专业,而适应市场的专业有时候搞得很科研,让人家觉得虽然你上的适应市场的专业,但却往科研方面靠得多了,专业基础打得很牢,但有一天市场不认可你;但适应科研的专业有时候基础知识牢又没有实践性,就是给学生一种困惑,我想做一个基础知识很牢且又您适应市场的人,但是却走不到那一步。我希望从这方面有一些改观,你真正知道自己要适应的方向以后,我既然努力往那个方向走了,我就希望有一个好的结果。
学生13:我还是想从宏观的角度谈一谈,首先从国家的角度来讲,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其它方面,比如教育、文化、法律等等我觉得相对滞后,如果经济的发展没有这些诸多方面的辅助的话,我想就很难保证一个持久的、高速的经济发展。我说这种高速的经济发展,我把它叫做一种短期行为,所以我们应该保证这些诸多方面应该紧紧的跟上今天的发展,而对于教育,文化,法律这些方面如果要对它们进行一些比较的话,我想首当其冲的是法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嘛,教育跟不上的话经济的发展就更是一种短期行为。对于教育来说,在教育改革的时候,如果只对表面现象进行改革,而不从教育的深层次体制上入手,这种教改也是一种短期行为,不会起到根本的作用。这是就教育改革的短期行为而言,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来说,如果我们不注重,比如我们学生不注重自己文化的原始积累,不把金字塔的最底层做牢做大的话,而是看什么热,看什么专业挣钱多就盲目去跟风,即使他一时实现了,得到了满足了,他也只是一时得意而已,这种情况我觉得是人生发展的短期行为。综上所述,经济发展的短期行为,教育改革的短期行为,以及人生发展的短期行为,?
卞:我就说两句话,第一,多给学生一点空间;第二,我们的老师多一点个性。
魏:大家都逃课,我刚才从肯定的角度谈得多。但我觉得确实有一部分学生上了大学就觉得可以轻松了,晃晃荡荡过四年,确实也有,我觉得这部分学生荒废下来四年很不合适。
陈:从学校的老师讲怎么进一步改进教学,我们的学生创造一种能够自主的学习,创造学习的条件,多增加一些师生的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当然这也和学校的教学安排有关,怎么尽量给老师提供一些条件。在这个问题中,我觉得大家的思路可以更加开阔一点,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心目中找一个具体的形象代表,大家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觉得可以以中关村的那一批青年精英为代表,你们将来就是想成为这样的人,有高科技的知识和职业,收入也很丰厚,自我价值也能得到体现。但是这些人中,因为我了解不是很多,但我也听说了一些情况,比如某著名大学的博士现在在中关村高科技企业里工作,他们在一起聚会谈人生感悟的时候,现在大家在齐心合力喊一个词:钱!他说,总有一天会把这个大厦震塌下来,我们大家都会成为商品经济战场上的炮灰。大家都很羡慕成为这样的人,他们攀上这个顶峰之后,他们对自己的处境有这样的看法。我觉得这个东西讲起来也非常可怕,也非常令人警醒的。我觉得同学们在设计自己一生的道路,在思考你们的生活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健康的成长。除了英语、计算机这些工具理性的发展之外,更多的培养人文的精神和关怀,更科学的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生的意义和?
原:本来大伙儿发完言我就不应该再做什么总结,但是我听完你们讲的之后,我还真有一些想法,我觉得有一句哲学上的话,叫透过现象看本质。今天咱们在讨论现场说了很多很多的现象,包括逃课,包括余老师信中提到的学习成绩稳步下降的问题,我觉得都是一些现象,我真的希望大伙儿应该能够透过现象去探究一下它的本质。可能大家都觉得逃课没什么不好,有的人可能还真的从中获益了,但作为一个学校来讲,作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来讲,当一些学生把逃课作为一种值得炫耀,觉得不是我能力下降的一种表现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想想,我们的教育,我们教学是不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当我们的好的学生在某些课程的学习当中出现学习稳步下降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学出现了哪些问题?真心希望,既然大伙儿是到这儿学习的,就该很看重自己的每一门课程,而且确确实实能在他的这门课程上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在节目的最后,本期节目的主持人原杰代表这期节目的责任编辑王玲感谢现场的所有听众,感谢收音机前的所有听众,谢谢大家!(掌声)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