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以GDP为中心的发展观必须改变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4日15:22 新京报 |
作者:茅于轼 几十年的改革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些矛盾;一方面绝大多数人物质生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另一方面不满情绪却未见得减少。相比于改革初期一片欢腾,人性得到解放的那种感觉,现在却是多了些许不满。因此,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令人关注。 众所周知,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其目的是创造更多的财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目的大体上是达到了。改革以前全中国没有富人,整个中国几乎没有私人小汽车。现在有上千万的富人能够买得起小汽车,而且还有更多的人正在朝富人迈进。富人愈多是不是愈能使人感到满足呢?显然不是。富人的家庭未必都幸福,有不少烦恼正是富起来之后发生的。穷人怎么样呢?他们的生活虽然也有所改进,但是贫富差距却拉大了。于是富人穷人都有不高兴的地方。 经济学家认为是收入分配问题,如果收入差距缩小,各方面的意见会缓和。这个猜测应该说是有道理的,但是改革的目的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究竟“先富”到什么程度会发生问题?如何预防?如何纠正?比较别的一些国家,他们的贫富差距和我们的差不多,可是多少年来相安无事,并没有我们这么多的怨气,没有这么多人“仇富”。可见问题并不完全在经济上。 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目标是生产财富的极大化,全国人民为GDP的增长而斗争,企业家为赚钱而奋斗,学生为就业而学习,工人为挣工资而工作,整个社会就是靠赚钱推动着。应该说,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一个社会必须有物质财富才能生存,才能繁荣。过去搞计划经济,不允许人们为自利而工作,都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结果弄得大家不但丧失了很多自由,还是吃不饱,穿不好。现在用经济来推动,物质方面确实丰富多了。现在的问题在于把经济效益作为一切行为的最终目标,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经济只是达到目的的诸多手段之一。最终目标应该是追求每个人的快乐,使全社会快乐极大化,而不是财富极大化。这二者有着重要的区别。 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之中,不知不觉自己变成了钱的奴隶。许多人到餐馆吃自助餐,吃得发撑,吃得难受。因为不吃白不吃,多吃并不多花钱。但是吃到发撑却完全没有必要。为什么许多人做出这样的蠢事,因为要对得起自己所花的钱。人是被钱所驱使,做出损人损己的事,不是成了钱的奴隶了吗?有些富人已经有了成千上万的家当,几辈子也花不完,但是在钱上还是斤斤计较,为了赚钱昼夜奋斗,连花钱享受的时间也没有。有些企业家,为了钱,和多年来同甘共苦的合伙者反目成仇,不但丢失了友情,还把企业搞垮,落得人财两空。更有那些贪污分子,昧着良心赚钱,金钱不可能给他们带来欢乐,倒是成天提心吊胆,即使他们的罪行没有被发现,生活在恐惧之中有什么快乐可言。但是他们毫不自觉。因为已经把自己交托给钱,成了钱的奴隶。做奴隶是痛苦的。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GDP为中心,就是目标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惟一的目标。在社会上造成一种风气,用钱来衡量一个人的成败,衡量一个人的地位。政府官员搞豪华建筑、形象工程。百姓跟着比阔气,比奢侈。好像除了物质就没有别的价值。比阔气是最愚蠢的花钱方法。自己没有实惠,反而被人妒忌。社会的快乐总量没有因为消费而增加,反而减少了。人们以付出劳动和精神为代价,创造出财富,但是把财富用来增加痛苦,这个过程具有双倍的破坏性。从这个角度来看,炫耀性消费的破坏性和战争差不多。 我们的改革是成功的,因为财富确实增加了;可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进行反思,因为经济学上的快乐总量没有增加,社会的发展有失衡的地方。我们的发展观的确应该改变了。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