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张晓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老师)
赵仁圭(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龙协涛(北京大学学报主编)
秦兵(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
周星(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99级学生)
范琳(天津师范大学学生)
张兰(天津师范大学学生)
主持:原杰
责编:董廷燕
主持人原杰: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我是主持人原杰。随着我们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体经济化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英语学习又一次变成特别时尚的代名词,考研英语、职称英语,这些都是时下最流行的词汇,但是学习英语的背后,我们觉得也存在着一些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的一些问题,所以今天的节目我们就想探讨一下在学习外语或者在外语方面我们面临的问题。今天我们的演播室里坐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嘉宾,请你们自己介绍一下自己。
张晓峰:我叫张晓峰,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老师,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原杰:是张博士。
赵仁圭:我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我叫赵仁圭,我的主攻方向是古代文学。
龙协涛:我是北京大学学报主编,叫龙协涛。
秦兵:我叫秦兵,是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周星:我叫周星,是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99级的学生。
范林:大家好,我叫范林,是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
张兰:我是张兰,也是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
原杰:我们今天探讨的话题和英语或者外语是有关系的,特别想问一下在座的嘉宾,外语水平是不是都非常不错?
赵仁圭:要说外语,从资历来说,我可能是比较高的,因为我读大学的时候,我的本科是外语系,后来才改到中文,但我的外语30多年没用了。
秦兵:我们办公室倒有一些外国律师,但是我基本都是先给他们说汉语,他们听不明白,我才说英语,因为我在所里都倡导他们学汉语。
原杰:三位学生是都喜欢外语还是?
范林:我非常喜欢外语,我幼儿园就开始学外语,现在还在学外语,刚刚参加完一个考研英语班。
周星:我是从初中开始就一直跟英语做斗争,想把它学好,但是也一直没学好,当然也是有原因的,自己没用功,但是我越来越意识到英语很重要,要好好学。
张兰:我也特别喜欢学英语,从小学英语,可是因为小时候贪玩,诸多客观原因吧,成绩总是学不好,一学不好就产生反感,就不把精力放上去了。
原杰:我觉得学不好英语,客观原因还真是很主要的,没有语言环境这就是最大的客观。今天特别有意思,在我们录这期节目的同时,我们在另外一个录音间正在录另外一个节目,那个节目的主题是介绍学习英语的方法,可是我们在这里正在探讨学习外语的一些问题,这也表明了我们对外语不是排斥,而是要正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说英语现在特热,是吗?
范林:我参加了考研班,我先说吧,你们能想像一个像电影院一样的大礼堂里坐着上千人,大家就为了考研英语在那儿学习。如果你在新东方看,大家学习英语简直已经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什么红宝书,黑宝书。
原杰:什么叫红宝书?
范林:就是红色封面的,考GRE的书,上千的单词,如果背好了就能通过。
龙协涛:在北京大学我见到的,一早上,在未名湖畔,在树荫底下都是很多的学生在晨读,很少见到有人读中国古典诗词诗歌的。
原杰:一天之计在于晨,把一天最美好的时间都奉献给英语了。
秦兵:我们所有十几名实习的法律学生,法律书不带,带的都是考托福、考研的英语教材。
原杰:您这个律师事务所更像外语系。
秦兵:我们所的美国律师,招了一个外语学院的学生做助理,他们对话的时候,你们听不出来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外国人谈,你听起来相当两个外国人谈,英语非常流利,但是你让学外国学生给我们写一篇汉语的东西,300字能写一上午,对英语已经产生崇拜了。
龙协涛:刚才我听他们说,于其说是学外语热,学英语热还不如说是考试热,是不是有这种现象?对,应付考试。
(音板:为外语疯,为外语狂,酸甜苦辣的有关学习外语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当我们被日益高涨的外语学习的热潮包围时,是否也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学习外语?敬请关注今天的《午间一小时》节目——为什么学习外语?)
原杰:很多人工作好几年了,还不断报各种英语班上,从学习的角度讲无可厚非,但是有时候反思一下,它的必要性到底有多大?
张晓峰:我们学校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该说是经贸专业热,但是现在我们学生的外语水平都比较高,而且大家看的是出国,所以专业课无所谓,拿60分就行,但是外语要绝对好,所以好多人在课堂上,学生看的是外语。
范林:在考研现象中,一票否决权的现象真是存在的。尤其在复试中还要加试口试,老师可以以你的英语不好,口语不好,即便你通过了初试,同样不要你。
原杰:我们这儿也有两位教授,恐怕也是带研究生,带博士生的,有这种现象吧?是你们不想要他们吗?
赵仁圭:这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也是头痛的问题。我从90年代开始带研究生,前两届就是因为他的外语成绩不好不能录取,他的专业成绩非常好。
原杰:您从专业的角度也很满意?
赵仁圭:对,就是外语成绩不够,不光是本科生考研究生是这样。现在我们学校、我们系,还有80年代毕业的硕士生,他们现在想取到博士学位,但他们年龄比较大,但考博士也需要外语,也需要一票否决,所以他们考了很多年考不上。还有一个地方评职称,评职称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原来是评教授的还可以不考外语,现在——
原杰:现在好像要加试古代汉语。
赵仁圭:这是很多年前的规定,你的专业如果是搞古代汉语或者古代文学的,你考这方面就可以不考外语了,但现在不行了,必须考。
原杰:在我们这个行当好像前段时间又恢复了,就是你什么时候参加工作,你工作多少年的,你是什么职称的,你要考什么样的,允许你考古代汉语,我觉得这还算是照顾,你实在考不了英语,给你考一个古代汉语吧。
秦兵:应当这样。
原杰:所以现在有人觉得汉语有些危机,我不知道诸位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秦兵:从新闻媒体、从社会情况,包括在学校,都对英语产生了盲目的崇拜,觉得英语可以挽救我们的一切。
原杰:您觉得是盲目崇拜?
秦兵:他们喜欢考英语、学英语,很大程度上是英语能带给他们和别人比较过程中的成功,不是在于它真的有用。
范林: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对语言的学习来说,首先是一种兴趣,包括对汉语,但是后来有社会色彩加上去以后,这个味道就变了,它可能变成了很功利的东西。
(音板:生活中,有人为学习外语哭过,也有人为学习外语笑过,不管怎么样,人们是越来越重视对外语的学习了。因为在生活中,外语不仅是出国必备的工具,而且还是求职,升学,评职称的重要砝码,甚至在一些地方,外语还有一票否决权的作用。请继续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我们为什么学习外语》。)
原杰:秦兵律师,您是不是经常嘲笑苦读外语的人?
秦兵:对,到我们所的助理,我也经常给他们说,说你看我们所最富有的律师,大概英语也只会写26个字母,虽然有点夸张,但是我说你这么用功的学英语而丢弃了法律,你丢失了你本专业谋生的技能,这是很要命的。我隔壁有一个律师,85年就从美国来到中国,他说在美国学习汉语,老师招学生只是建议你学汉语,绝对不能强制你必须通过什么考试。他这么一强制,就侵犯了人的语言平等权。他在那儿学的汉语,来到中国,如果他在中国做生意必须学会汉语,这是客户语言,这不在于你学的是汉语还是英语,而是你的客户是谁。如果你的客户是外国人,你就说英语,如果你的客户是中国人,你就必须学汉语,我想我们周围的人是不是也想想你未来的客户是谁,你的老板是谁,你的购买者、消费者都是谁?如果他们都是中国人,那么你学好汉语就够了。我就抱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因为我的客户都是中国人,或者是我的外国客户也需要我说汉语,因为他打美国官司,他会在美国请律师,他到中国来,就是看到我会说汉语,否则没有必要请我,所以你要明白你的客户是谁,未来的语言是客户语言,而不在乎哪种文化。
原杰:我想听听张博士的。
张晓峰:我也是自己嘲笑我自己,因为我小时候英语底子很差,我是从师范保送上来的,没有上过高中的英语训练,但是跟大学要同样进度,所以我学英语之苦谁都想得到。每天早上四点钟爬起来,上操之前念,你想我音标都发不准,老师给我讲,我嫌进度太慢,我把大学能看的英语教材我都学了,大概到三年级我通过了4级,分数还很高,大概80分,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通过了6级,这样你考研究生、考博士就不成任何问题了。但是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文化,我考的专业是中国古代史,它的用处,我现在是博士了,对英语用了多少?无非我看看外国人的资料,拿过来我能认,跟他说简短的英文,再写个英文摘要之类的,其它的没有任何用处,这么长时间了——
原杰:说不定以后,您还想把自己的成果翻译成英文给别人看?
张晓峰:我找别人翻也可以。
原杰:您后悔了?
张晓峰:花这长时间学英语,结果没用上,如果我把我的时间用在专业课上,我的水平可能会更好。
龙协涛:反过来说,大学的历史学博士、中文系教授,他不懂一门外语好像也说不过去。这是整个社会整体进步,整个全面素质的提高。
原杰:对,人们现在把会不会外语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之一。
赵仁圭:它还是有一定用处。所以有的外国人学汉语,我看一个材料,像法国人学汉语,他的功利性,目的性很强,到中国来经商,有的就是一种爱好,我要掌握汉语。
原杰:我觉得能当作爱好,恐怕学起来会非常轻松。
范林:学语言的最初目的也应该是出于一种爱好。
张晓峰:而且语言重在使用。你看参加过博士的,GRE还是硕士的考试,他都没有实用性,我考分数可能非常高,80分,但是跟别人说可能几句。我认为会说一门语言,你上一个口语班、训练班就解决问题了,不用花这么长时间。
原杰:咱们讨论了这么多,有些听众没机会在这儿发言,但是他恐怕在收音机前愤愤不平,说你们都是教授了,都考研了,都成律师了,你们都学过来了,我们还什么都没有,我不学这个就没有出路。
秦兵: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号召,尤其是人大代表或者政府官员,在制定一个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一下,它的经济效益是什么?尤其是英语学习,到底能给我们民族带来什么?我觉得最好的是做一场经济辩论,大家都来说一说。虽然我反对学英语,但是我不反对那些愿意学英语的人,给他们说话的权利,大家公开辩论,到底学英语有没有用?我觉得在中国,90的人不愿意说英语,不愿意学英语,不愿意花这么大的时间研究这个东西,它对我们的用处太小太小。
原杰:但是有一种可怕,他不愿意学英语,也不愿意学汉语。
秦兵:让他自己选择,一定要尊重个人的选择。
龙协涛:我觉得一定要学好汉语,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征啊,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它的语言,这个民族就很可怕。
秦兵:汉语的问题你不用说,他为了自己的生存自然就会。
龙协涛:现在中文的水平在下降,古文的水平在下降,文字表达能力在下降,我作为学报主编,我每天看很多文章,有硕士生的论文,有博士生的论文,还有大学教授的论文。
秦兵:而且都是北大的硕士,北大的博士,北大的教授。
龙协涛:这里面,确实也使我震惊,就是他们的基本的语言文字关没有过,包括一些博士生。你现在提倡学英文,如果把英文作为一个专业,作为一门学问,一种兴趣去学,这不会妨碍你掌握汉语,掌握中文,如果你把英文纯粹作为敲门砖,功利色彩非常强,你就会忽视汉语的学习,这是一个误区。
原杰:我觉得关键问题是你在学外语的同时,你放弃或者不重视它,确实会出现母语倒退。
赵仁圭:从国家政策的制定上,这些领导,他们强调学外语,是根据现在形式的需要,但是他们并没有糊涂到为了强调学外语,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或者母语要求降低的地步。
张晓峰:但是现在高考考英语,考研考英语,考博士也要考英语,如果高考不考英语,学生的素质会不会有影响?
赵仁圭:当然有影响。现在应用最广的还是英语。
秦兵:一生中应用最多最广的是汉语。大学考研究生考汉语吗?不考。
赵仁圭:考研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你考大学是因为你要全面检查你的素质,如果考研究生我考数学有什么必要考外语?
秦兵:我全面的素质根本没有必要通过英语检测。世界发达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强迫本民族的纳税人去学异民族的语言。
张晓峰:比如美国人是不是会强迫他们把汉语放进他们考大学,当然不可能。
赵仁圭:但是大家不得不承认,英语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语言。
张晓峰:汉语也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啊。
秦兵:不能强迫,只能要求本民族的人说本民族的语言,不能强迫人家,但是考大学就是强迫。
赵仁圭:没有人要你考大学,你可以不考大学。
秦兵:我纳税了,我供养了大学,当然要念大学。我有权利来到这个地方,你没有必要让我必须学英语。
赵仁圭:要进入大学就要有一定条件,要有一定知识基础。
秦兵:不应当包括外语,我100的认定。
原杰:这是一个观念的冲突。
(音板:生活中,不乏学习外语的诸多理由,但是在重视外语学习的同时,更别忘了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汉语学习。请继续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我们为什么学习外语》。)
龙协涛:我觉得现在学外语,主要是学英语是可以理解的,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它的合理性或者必然性。通过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重视起来,觉得应该懂一门外语,这种认识是很难得的,但是现在问题的弊端就在于好像重视学英语,甚至学英语,掌握了英语,我就身价高了,而对学中文,我们自己的母语不重视,实际问题在后面。在我看来,你学好英文是很难的,你真正要掌握好中文,用中文很自由甚至很优美的写作也很困难,你英文也好,中文也好,都好这可是难上加难。
赵仁圭:改革开放以后,学外语成了潮流,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提倡的,但是问题在:学英语的同时,怎么摆正学英语和母语的关系,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我觉得这个观念有两个层面的区别:第一在具体的实时操作中,为了提倡学英语,可能会出现一些偏差。另外就是宏观的,怎么学习外语和继承发扬我们母语的关系,可以说是比较深层的思想认识的问题。从具体的实际操作、实施这方面来说,确实存在问题。比如考试、考教研生,评职称,把外语看得过重,以至于一些人才得不到提拔,这是明摆着的现实。我觉得主要的还是操作上的问题或者体制上的问题,我们上面政策的执行者往往有一种理科思维的模式,等于是现在学理科的,数理化,理工科,我觉得大力提倡学外语,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你一点不懂外语,学现代自然科学,肯定是跟不上,就是需要大量看国外新的东西,所以对他们来说,必须让他们有高水平的外语,我觉得这是应当的。
原杰:而且作为个体,你要从事这个专业,你要做这方面的研究,你应该要求往这方面做。
赵仁圭:对,但是对于其它专业,像文科中的某些专业,英语的好坏跟他的专业没有直接关系或者关系不大,对这些专业,对从事这些专业的人,我觉得应该区别对待,这个问题怎么办?从国家来讲又不能不抓,如果不抓,下面执行起来就五花八门了,我们国家抓是对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时候抓得比较死,我觉得随着各种制度的完善,有的应该放权,某些专业或者人才应该有区别对待,我想这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音板: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节目——《我们为什么学习外语》,主持人原杰和嘉宾一起在探讨有关外语学习的话题。)
原杰:恐怕在收音机前的很多听众会有困惑,当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他可能会对咱们探讨的一些问题有认同感,同时有一些困惑,我现在应该怎么办?我应该在学习的问题上怎么达到不盲目?怎么达到有效率?怎么达到不偏废?
秦兵: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如果规定他考大学考外语,那也只能考,但是他一定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学好中文,尤其是中国的古典文学、诗词歌曲,对他一生都受益无穷,我现在必须写一些法律文书的时候,我就经常注重一些比喻呀,排比,说起来又非常带有感情色彩,非常具有说服力。
原杰:有文采不管是对当事人,律师,还是法官来讲都会觉得非常舒服。听听两位教授的观点。
赵仁圭:现在汉语的学习也存在很多问题,就像外语的学习一样,因为我们的教育方法上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我们学外语,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学,大部分从小学开始学,一直学到高中大学,最后还是不怎么样,这个问题不是说不应该学外语,而是我们学外语的方法、环境、条件可能存在很多问题,学母语也存在这个问题。
原杰:我多问一句,您觉得要学好母语应该怎么学?
赵仁圭:从小的熏陶很重要。
原杰:但是很小的孩子背点儿他们完全不懂的东西也有必要?
赵仁圭:有必要,虽然他不可能完全理解。
原杰:包括一些音律启蒙,可能他学学背背对他今后写东西,理解诗的韵可能也有用。
赵仁圭:意思他不能理解,诗的情感他更不理解,但是诗的味道,类似音乐里的一种东西,能潜移默化。
原杰:我觉得像中国古代声律启蒙这样的东西还是很浅显的,云对雪,雪对风,宝剑对弯弓,这些东西你要给小孩儿讲,他可能也能理解。
赵仁圭:原来中小学经常学一些正论文,也没有太大必要。现在完全不顾深浅、也不顾对象,完全从古文里找,估计也不行,还是教材编写的本身要非常适合孩子的接受能力,有些东西孩子当然不可能完全接受,但是要有科学的规划——
原杰:这些方面恐怕赶时髦是不行的。
赵仁圭:国学的东西还有无形的意义,就是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喻于学习中,这无形的就是爱国主义教育,他能了解我们祖国的文化,了解祖国文学氛围的优美,他自然爱国。我们运用起来确实感到一种愉快、一种幸福,要想享受到这种愉快和幸福,必须从小打下坚实的母语的基础、汉语的基础,这对每个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你究竟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你学外语很重要,但是母语更重要。
原杰:而且我觉得你作为中国人,深入中文更有条件,所以我刚才听了赵教授说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总是想走向世界,但是在走向世界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东西。其实我觉得像咱们今天从学习英语或者学习外语这样的话题开始讨论,这样的话题看起来是不大的话题,但是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包括我们短短几十分钟想完全把它讨论清楚是非常难的,但是是有意义的,能给所有学习母语,学习外语的人提个醒,就是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要盲目。在节目的最后,主持人代表本期节目的责任编辑董廷燕、汪雪感谢所有到场的嘉宾,也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谢谢大家!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