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温总理讲的“三件小事”为何撼动省部官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2日10:14 红网 | |
作者:冯创志 温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所讲的“三件小事”引人注目。据悉,在场的“省长、部长和代表们听了,感慨不已”。又说“深深地打动了与会者。报告结束时,会场上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见新华社9月19日电)笔者细细“品嚼”“三件小事”,耐人寻味之感油然而生。 “三件小事”讲的都是温家宝同志目睹三个省两间农村困难小学和一户“残缺不全”农民的状况。从时间上看,最早的访问是1993年7月4日,最近的访问也在2002年6月25日。尽管时隔多年,身在中央领导岗位的温家宝同志仍然惦记起曾访问过这三个点。可见,这三个点使他一直不能忘怀,以至成了温总理在2003年9月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发言中列举的“三件事”。“三件事”一是山西吕梁山区一个“只有10多套破旧的桌椅,五个年级的同学混班上学,光线很暗”的所谓窑洞小学实情;一是甘肃省靖远县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父亲痴呆,双目失明的母亲哭着向温家宝同志要求女儿读书的真情;一是陕西佛坪县沙坑村被淹后,老师带着一些父母在洪灾中遇难的孤儿上课的动情。这三件“现场直击”的事表明,农村教育或天灾人祸或其他方面原因还存在一些死角,还有一些盲点,还有一些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需要领导去过问去关心去调查去逐一解决。 解决这些问题得关键的是知实情,此实情既不是以偏概全的“偏情”,也不是“形势大好越来越好”的表象,而是“有好说好,有坏说坏”“有碗讲碗,有碟讲碟”的真实情况。不知实情等于心中无数,决策就会脱离实际,指挥就会出现失误,工作就会脱离群众。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在信息化时代,也要防止官僚主义现象得蔓延。本来,在通讯交通条件越来越发达的时下,各级官员尤其是市县乡官对基层的实情应了如指掌。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一些地方领导靠汇报来制定决策,一些官员碍于面子,在陪上级访问时往往只导看“闪光点”,不报“暗淡点”;只讲成绩大好,少讲或不讲存在问题。这样一来,基层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也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温总理引用三个现场直击的“小事”告诉人们,“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经常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家访听取意见才会了解到真情、听到真言、看到真貌。 温总理讲“三件小事”的意义还在于生动地论述了“小事”与“大事”的关系。正如温总理所说的“我说的三件事的意思是,我们是共产党,我们的宗旨是实践‘三个代表’执政为民。执政为民就要想着广大群众,想着八亿农民,想着一亿六千万儿童的就学问题”。也就是说,“三件小事”都是事关执政为民的大事。执政为民既体现在执政的方针政策和从政作风上,也体现在一桩桩为人民谋利益的“小事”上。通过努力,把诸如“三件小事”那样的事情办好了,人民才会从“小事”中看到希望、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社会才会形成干群团结和衷共济的局面。有感于此,可以相信,温总理讲的“三件小事”不但撼动着省部级官员,也会启迪着各级官员:实践“三个代表”,执政为民需从一桩桩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小事做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