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天授商才”尚待磨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5日23:02 国际先驱导报 |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张运成 经过多年的努力,“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正得到逐步落实,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形象已经初步树立。据有关部门估算,中国境外所有投资项目的资产总和已达1500亿美元。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企业“走出去”已小有成就,进一步参与海外竞争的条件更加成熟。 需要指出,尽管中国在跨国经营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已经“走出去”的企业现状看,仍存在种种局限,投资效益尚不令人满意。实际上,这不是光喊喊口号就能解决问题的,企业拓展可谓水满自溢。而一些企业不知道外面的水有多深、不敢闯世界当然也有其难言之隐,它们最需要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其一,必须了解、遵守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并有效地利用这些规则保护自己。只有遵守国际贸易规则,才有权利同样要求其他国家遵守相同承诺,在针对中国及中国企业时也遵守国际规则。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不管它们走到世界哪个角落,只要那里属于世贸组织的管辖范围,这些国家的政府就有义务以国际贸易规则对待中国的企业,不能对中国企业采取任何歧视性的做法。 其二,应该避免国内管理方式照搬套用于境外企业。政府方面,中国没有《境外投资法》,对境外投资的管理很不规范。而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管理涉及外经贸、财政、外汇管理、税收、海关等多个部门,存在多头重复监管问题。企业方面,海外企业层次不高,很多境外企业设立混乱,经营模式与国内效益不佳企业的运作如出一辙。中国企业在境外设厂,应该有长期战略投资和经营打算,要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学会投资、融资操作,使资本运作与生产管理相结合。 其三,要避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据考察,中国实际海外投资数额要比官方公布的投资数字高得多,因为中国公司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通过对海外实体的投资来回避中国政府对外汇的控制。美国纽约中国领事馆估计,当地中资企业有300家,在领事馆登记的仅为130家,美方估计的中资背景企业却有1000家。可见国有资产在海外相当程度上处于管理与投入失控状态。缺乏内部与外部监督,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此外,现行的外汇、财政管理规定,使境外企业不愿将投资利润交回国内,而存于国外,资金易被转移或形成“小金库”。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尚需要迈过许多“沟沟坎坎”,像对国外投资市场不清楚;对当地法律法规不了解,导致“水土”不服;在投资地选择合作伙伴不够谨慎;缺乏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等等。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要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指出,一个企业要到国外去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先找准定位。此即意味着:要到国际市场上去,必须看清自己有什么比较优势。 梁启超曾言:“中国人最长于商,若天授焉。”我们不必为一个真正有内功的企业“走出去”过分担心。抓住机遇,找准市场切入点,中国商人和海外企业自有生存之道,并且可以做得与国外企业同样好。#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