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顶恶帽扣向中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0日10:34 国际先驱导报 | |
【提要】历史不断重演但每次剧本不同。10月7日,美国国会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查克·格拉斯利致函中国商务部部长吕福源,要求人民币汇率浮动升值等。格拉斯利以来信方式向中国政府施压,这在中美经贸关系20年的风风雨雨中倒算得上是一个新招 驳美国国会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查克·格拉斯利致中国商务部部长吕福源的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张运成 在这封信中,格拉斯利首先表明自己长期对中美贸易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支持,接着将话锋转到对中国的不满,认为中国在透明度、非关税壁垒、关税定额、出口补贴、增值税、知识产权、服务业和货币八个方面没有实现其对世贸组织的承诺,信的最后是对中国的“劝告”、“建议”,细评其中一句“我呼吁贵国政府仔细考虑这封信和遵守世贸组织承诺的重要性”还能体会出语带威胁的味道,言下之意,如果中国不让人民币汇率浮动并按照美国的利益信守贸易承诺,美将对中国采取实质行动。 偷换概念,动机不纯 格拉斯利参议员对中国的指责相当高明,“怪罪”中国却拿中国与世贸组织的关系说事,仿佛“义正辞严”,有意把美国描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受害者,不负责任地给中国扣上不守信用的“帽子”。 但需指出的是,中国入世接近两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履约情况得到了世贸组织以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一些客观的官员和学者的认可和称赞。作为一个新会员,中国在履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不足,经过解释、沟通和努力,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理解,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格氏等人在批评中国之前应当搞清楚一点: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并不等同于中国与世贸组织之间的关系。 因此,这封信实际上与今年以来美国国内相继出现的几波指责中国的论调没有什么区别,所要传递的信息也了无新意,简单讲就是动机不纯。在美国有一些人怎么看中国都不顺眼,再赶上中国日渐发展而美国不顺,结果可想而知。摩根士丹利的斯蒂芬·罗奇在本月10日的一篇题为“全球互相谴责的游戏”中就表示,“经济困难时需要制造替罪羊,美国就是一例,已把目标对准中国”。目前形势的发展已经初步表明,中国基本上成了美国经济复苏却无法创造就业的“替罪羊”。 经济内伤,枪口外指 自2001年11月美国经济复苏以来,美国就业市场一直疲软,被称为无就业复苏。据称,美国人在两年间已丢掉了270万个工作岗位。因而美国政府有人总是将其归罪于中美贸易,具体做法是把矛头指向人民币,认为中国政府人为操控货币使其处于低水平,从而抢走了美国制造业的生意和工人的工作。 这种逻辑乍一看似有道理。但美国经济问题主要是由其自身原因造成的,因为中国产品在美国总共进口的产品价值不到10%,在美国GDP中占不到2%。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由于结构性变革,美国自然流失的那些岗位再也不会回到美国——这恐怕只能“怪罪”基本的经济规律。 与此同时,也不存在中国政府操纵汇率损害别国利益这样耸人听闻的问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比重较小,其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球总GDP的3.5%,对外贸易额只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对世界市场价格并无影响力,所以即使人民币升值也解决不了美日经济问题。存在的事实是,美日等外国企图向中国施压,迫人民币升值,背离市场实际,陷中国经济处境于不利。 格氏议员列举的八个方面落脚点还在于双边贸易存在高额逆差,这才是美方真正的“心病”。按美方统计,2002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高达1030亿美元。事实上,中国总体的对外贸易顺差很小,2002年只有300多亿美元,而其对美贸易的巨大顺差主要是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强造成的。换句话说,主要是由于中国能够从其他发展中国家手中抢走生意,而与美国的直接竞争并非主要原因。 “中国开放程度比日本高3倍” 依托全球化平台,中美之间的经济正变得难舍难分。双方贸易统计都表明:过去20多年来,两国贸易年均增长达18%以上,超过了同期对其他绝大多数国家的出口增长速度。截止到目前,中美贸易额占美国对外贸易的仅5%,而美国累计对华投资仅占其对外投资3%而已。与巨大的潜力相比,中美之间的经济交往才刚刚开始。 中国一直在增加从美国的进口。今年前7个月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22%,而对世界其他地方的出口仅增长3%。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也流向中国。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139%。更应该看到,中国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开放大部分经济领域,尤其是贸易方面。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9月11日举行的听证会上,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经济专家尼古拉斯·拉迪就指出,中国的开放程度几乎比日本高出3倍。预计,2003年中国的进口将首次超过日本。种种做法显示,中国对推动国际贸易有序发展持负责任态度。 选举语言不要漫过大洋 随着美国大选临近,经济复苏缓于预期、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就业岗位的流失,都会使中国因素成为美国国会延续到明年的热门话题。美国政府苦无良策,不时把焦点往外转移,把本土劳工市场疲弱与个别国家的汇率政策挂钩。这种误导本国普通民众的做法固然是种不错的选举语言,在短期内结合一群所谓受害人一起声讨一个国家以推卸责任,但如前所述,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缓和中美贸易矛盾最终还是需要两国合作。参议员格拉斯利还是应该退出这个声讨的队伍,最好能亲自到中国来看一看,谈一谈。隔洋指责只能加剧误会。毕竟中美两国和则两利,破则两伤。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