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闻网:媒体莫纵情于“美色消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6日18:20 东北新闻网 | |
作者:肖余恨 美,是一个圣洁而令人愉悦的字眼。曾几何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美已经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了。这个朝阳产业既可以制造“美”,也可以出卖“美”,而制造则是以出卖为前提的。在这样的一个产业鼓噪之下,我们似乎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一个消费美色的时代。从青春美少女的养眼与活力,到F4组合的美色旋风,从西风东渐到“韩流”汹涌,“美” 现代科技让“美”不再听天由命了。似乎丑小鸭到白天鹅之间只是三十万人民币的距离:据媒体报道,号称中国第一“人造美女”的北京姑娘郝璐璐,历时近200天,耗资30万天价正式完成“变脸”。在媒体的大规模造势之下,作为某企业形象代言人的郝姑娘,风光无限地在南京亮相。据悉,她将出书挣钱,并且拥有硕士学位的她不无自得地坦言“希望做一个全职太太”。对于一个原本不美的郝小姐来说,“全职太太”恐怕是一个奢望,但一旦摇身一变美色加身之后,这个理想就不遥远了,可见金钱对人的影响实在太大。我不知道“简·爱”生活在当今时代,能不能拒绝如此巨大的诱惑?在媒体的渲染之下,一旦美色能够如此轻易地赢得丰厚的回报,因此如飞蛾扑火的效仿者就绝对不会少:这不,在江苏徐州,也传来了有关人造美男的新闻。 不过,在我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如此“幸运”的。美色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得遵循按市场经济规律。而一旦美色过多,泛滥成灾的时候,这投入与产出比就不会如此理想了。但是,总有“裸奔式”的强奸眼球的事件出现来填补新的空白。一个叫木子美的女人,靠写与不同男人的性爱过程来招徕眼球,而令有识之士不安的是,媒体再一次充当了造势的角色,成为窥阴癖的可悲的怂恿者——尽管是打着争鸣的幌子。当一个人拿自己的堕落当前卫的卖点的时候,而媒体先自就兴奋地勃起了,我不知道,这样的媒体还有什么责任可言? 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在报道一个新闻的时候,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取舍,不能轻易地被策划人调动和左右。传媒固然需要参与竞争,但是,这种竞争不是盲目的,更不是有闻必录。不仅需要提供有关新闻事件的全景式的信息来让受众选择、判断,还需要提供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评论信息。对有些新闻事件来说,不予报道本身就是最负责任的选择。绝不能让媒体沦落为一条嗅觉虽然灵敏,但却可以为一根骨头牵着走的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不仅附丽于人之外表,更在于人的内心,这两者虽然不矛盾,但绝不是消费的对象:人是可以被人尊敬的,不是用来消费的,美人也是如此。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就会理性地对待所谓的“人造美人”了——那只不过是一个特别策化的商业行为罢了——传媒应该理性地倡导人之为之的尊严与高贵。 可以想象,还有更多的人在前仆后继着做一飞冲天的“美梦”,这本没错,只是我们的传媒应审慎地对待这些,负责任地传播正确的关于“美”的价值观,而不能纵情于美色消费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更不能全然不顾“人造美色”背后社价值观的异化。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