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管得少才能管得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3日15:22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尚德琪 1月9日早上,央视经济频道的“第一时间”主持人在谈到“振兴东北”的话题时,说到了两个地方官员办公室所挂的条幅:一官员挂的是“先天下人忧而忧”,另一官员挂的则是“官以不扰民为优”。主持人说,管得最少的政府才是管得最好的政府。同时说,东北三省的领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都表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服务上狠下功夫。 当天的《中国青年报》也报道说,由原上海市经委和市商委合并后新组建的上海市经委一亮相,就对外宣布要转变职能:今后,上海市经委将只管产业而不再管理企业。经委主任徐建国说,市经委的新使命是:实现从管企业到服务产业发展,从管理国有企业到服务全社会企业,从工商分开到工商合一的转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力量被认为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同时也被认为是一只强有力的手。首先要肯定,这只手绝不是多余的。同时,也得承认,如果这只手伸得太长,就会显得有些多余。所以,要评价这只手,重要的是要看这只手在做什么,在怎么做。 一说转变政府职能,必然会提到服务。其实,即使在职能仍然没有转变的一些地方政府那里,服务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提起。而且,即使是被公众认为扰民的一些政府行为中,服务也是其行为的理由。 所以,在转变政府职能,塑造服务型政府的时候,还必须走出“服务”的误区。 首先,服务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经济概念。在涉及市场,事关经济的时候,我们应该将服务与经济联系起来。现在很多官员都说要为市场经济服务,但身在市场中的企业家和个体户们总有人认为,走在仕途上的人,说的都是官话。这可能是他们先前的经验。但是,在眼下,如果我们的政府机构不改变政绩观,“政府服务于经济”也就只能是场面上的一种“应酬”了。 再者,如果政府服务职能的实现方式仍然是一种管理行为(典型的说法是“管理就是服务”),如果政府机构在企业面前,在任何时候都站在管理者的立场上,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那肯定会在一些时候显得与服务不协调。服务应该以服务对象的意志为转移,需要你就服务,不需要你就不能服务———管理者的态度再好,也不能叫做服务,因为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第三,政府应该和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或者至少应该站在市场的边线以外。如果赤膊进入市场,就不可能为市场服务。政府的服务,一不要承担商场服务员之于顾客的那种服务,二也不要承担商场经理之于商场服务员那种服务。政府的服务不应该带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同时也不能有太具体的服务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总是在国有企业中最有可能插手,最有可能发挥作用。因为一来国有企业是政府的,所以插起手来比较方便;二来国有企业不是企业家的,所以企业也不会太坚决地拒绝政府插手。如果是私营企业,政府插手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为政府不可能对私营企业的亏损负责,而私营企业家也不指望从政府那里得到什么额外的收益。 关于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有很多衡量指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多大。可以说,一个大包大揽的政府必然是一个低效率的政府;而一个低效率的政府也必然会使经济低效率运转。 要让政府管得少一些,并不是那么容易。政府除了转化职能,调整职能结构,减少管理“供给”以外,最根本的还是要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要对“一股独大”的国企产权结构进行脱胎换骨的调整,因为这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对政府的依赖,从源头上降低企业对政府管理的“需求”。 需求少了,供给必然会作出反应。市场规律在与市场有关的问题上,处处都可以体现出来。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