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桃花坞的现代元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5日14:30 三联生活周刊 | |
今年整70岁的房志达是苏州桃花坞惟一还在创作的年画师傅,他告诉记者,从1948年他当上学徒起,这个行业的风风雨雨、极盛极衰他都见证过。他坚信眼下桃花坞的萧条并不是这项技艺过时了,而是人们还没有充分利用它的价值 记者◎孟静 校园中的作坊 工艺美术大师王祖德是桃花坞年画社的授课老师,他一直在寻找唐伯虎画的年画《风流绝畅图》,却一直没找到,他感慨地说:“找到唐伯虎的真迹不难,但他画的年画已经绝迹。” 桃花坞年画社坐落于虎丘的苏州工艺美术学院里,是全国第一个归入学校的年画品牌。这是一幢日式风格的房子,推拉门前延伸出一大块木地板,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展厅。房志达师傅被学校返聘,在这里日复一日地选纸、上色……其实,据说日本的国宝浮世绘就来源于桃花坞,年画社的日式风格于是在这里意味深长。 学院副院长吕美立告诉记者,在2001年以前,桃花坞是没有商标权的,全世界都可以随便使用它,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出过桃花坞画册,那时分管它的是苏州工艺美术局。后来工艺美术局关门了,在和文化局、版画院几家单位竞争后,工艺美院拿到了桃花坞品牌的所有权。学校不是盈利机构,但当时学校提出三点计划:一是传承年画技术,二是进一步研发,三是对艺术品、旅游用品、礼品的拓展。吕院长坦言,打动苏州市政府的恰恰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这第三点。他说;“政府虽然不是很懂,但他们知道,最有生命力的艺术就是最能赚钱的艺术。” 和杨柳青年画的作坊化不同,桃花坞划入学校的这一年多,对民间艺术的开发明显由自发变为自觉。学校设立了年画班,每年从各系培养四个学生,留下其中两个,作为后备人选。叶小香就是今年即将留下的学生,她是雕塑系学生,她天真地说:“我就是觉得年画好玩才学,每天看房师傅做这些,一点都不枯燥。”现在面临毕业,她的想法实际了许多,“桃花坞其实是有市场的,前几年划入学校前,在虎丘有个店,生意好得很,可惜后来不知为什么关了。” 房师傅也表示同样的意见:“好好弄,不是不能养活。”记者采访时看到,还是不断有人慕名到年画社购买年画。房师傅说,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其实从解放后就很少有人张贴年画,在相对落后的安徽农村还是有销路。他现在每年过年前要做一万张年画,有商人批到安徽。有趣的是,同样一张三尺左右的门神,他批给小贩是一元多一张,可放到年画社的展厅里,至少要200多元。记者正好碰到两个买年画的人,他们看中的年画只有A4纸大小,只不过镶在了镜框里,标价是1000多元。其中的利润可以想见。 解放前,年画同样是利润空间很大的行业。房师傅回忆说:“我当时所在的王荣兴年画店是苏州最大最正宗的,一天要做500张,那时价格是100张卖八块钱。在1949年,一包花生两分钱,一串糖葫芦也是两分钱,八块钱真的不是一笔小数字,所以我们店里光学徒就有十几个。苏州当时有两家小点儿的店朱瑞记和朱荣记,真正是‘三春靠一冬’,一年做这么几天就能养活了。” 房师傅于是感叹说:“现在苏州经济发达,消费不比上海低多少,过年的风俗早就不时兴了。再说苏州有工业、有刺绣,赚钱的路子多得很,现在谁来关心桃花坞?”的确,即使是世界级文化遗产,苏州也不缺乏。2004年即将举行的苏州世界文化遗产大会的主要保护项目是园林、昆曲。不过,因为经济优势,也实在使年画开始有了新出路。吕院长说,苏州工业园区人称“小台湾”,聚集着大量的台商和外资企业,正因为这个工业区,苏州老城区的二手房去年下半年开始飙升,从3000多元涨到了6000元一平方米,已经接近上海的价格,大量投资已经从房价过高的上海、杭州开始涌入南京、苏州。这个小巧的城市不到600万人,仅打工者就有150万。 台湾人最喜欢传统文化,于是推动了年画消费,年画也渐渐从过年时的日用品过渡为上好的礼品。苏州市正在山塘街修建民俗一条街,这条街上已经批给工艺美院一家年画店,采用前店后坊的模式,“你想想看,亲眼看到老师傅纯手工制作这种老古董,旅游者能不想购买么?”还没毕业的叶小香也想到了这一点,“我们同学毕业后有去上海的,有在公司搞设计的,一个月怎么也能挣两千多块,他们奇怪为什么我留在学校,又不是教师编制,薪水又低。但我觉得桃花坞是有市场的,这个手艺是必须口授的,年纪大的人又学不会,因此掌握它的人肯定会很稀有。” 苏州年画与法国时装 工艺美院有个服装系,他们和法国合办了一个时装培训班,在去年的苏州国际丝绸节上,以“刺绣和桃花坞”为主题的时装表演反响不错。负责这个项目的服装系主任冉卫红说:“其实从学校筹办桃花坞年画社就想到了以年画为母体的一些课题,最容易结合的就是服装设计。像武学凯兄弟获金奖的作品就是借鉴了剪纸,上海东华大学设计了敦煌壁画服装,还有以兵马俑为灵感的服饰。日本的浮世绘运用于服装、漆器上就更常见了,何况它还是来源于桃花坞呢。” 冉老师介绍说,这组时装是一年级学生设计的,早期和中后期桃花坞的风格都有所体现。唐伯虎时代的桃花坞风格雅致,多是仕女、花卉题材,有不少是四大才子的工笔画,后期的转入民间风格,色彩浓烈,有木刻线条的刚挺,经常是大块的红、桃红、绿、黄、紫色,内容也多是阿福、麒麟送子之类的喜庆图案。这些设计看起来还很粗糙,如果不事先说明,不一定能看出来自于桃花坞。不过冉老师表示,如果单纯地放置图案是相对初级的,他们的初衷就是取其意再发挥。他们准备把服装送到法国展示,并且正在和厂商联系,希望可以投入生产,所以设计的大多数服装是可以穿上街头的。 冉老师谈起在巴黎见到的文化保护:“他们强调传统工艺必须继承下去,并不注重创新,我们的第一步也肯定是先继承。至于在产品开发上,除了服装,还有你看到的挂盘、陶瓷,以及还在设计的配饰,桃花坞元素是可以运用到很多产品上的。” 以前苏州的文化用品商店古吴轩和台湾人都出过桃花坞画册,吕院长不无得意地说:“以后肯定不会有这种现象了,我们会保护知识产权,即使是木刻年画的展示也会收费。就像一个野孩子,现在被领回来了。”今年学校出了精装的画册,价值不菲,就连装画册的盒子也要几百元。吕院长说:“反正学校开了张也要玩的,课题要研究,学生要培训,为什么不利用好桃花坞这块牌子呢?”虽然只收回来了一年多,他不讳言今后桃花坞会带来更多的潜在效益。 声明:《三联生活周刊》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三联生活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