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温州模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0日14:08 钱江晚报 | |
李晓鹏:李强代表,去年下半年以来,温州经济的一些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报道称,温州去年上半年GDP增长速度全省倒数第二,七八月份更是降到倒数第一,温州经济到底怎么了? 李强:首先,非常感谢新闻界和社会各界对温州的关注和关心。我们认为,温州经济的发展总体上是良性的。去年温州GDP总量达到了1220亿元,同比增长14.8%,是近6年来温 李晓鹏:温州经济发展特别值得总结的地方有哪些? 李强:我认为有三条:一是温州经济发展是在国家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投入的前提下,靠老百姓自己发展起来的,温州经济是“老百姓经济”。二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温州老百姓的内在创业冲动被充分激发出来了,温州人“人人想当老板,人人争当老板”。这比创造多少亿的GDP,多少亿的财政收入要有意义得多,要有价值得多。三是20多年来,温州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家,形成了新时期独特的温州人精神,这是温州今后发展的宝贵财富。 李晓鹏:温州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否也面临一些不足呢? 李强:温州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一是土地资源制约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人多地少,这是温州最大的市情。温州全市人口750万,占全省六分之一,但是面积却只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多一点,加上“七山二水一分地”,不可能以消耗大量土地资源为前提发展经济。二是人才的数量和结构并不优越,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靠自己大规模发展高新产业。第三是由于人口相对较多,温州需要保留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本地的劳动就业问题,这样,有的产业层次不可能很高。第四,温州处于华东电网末端,缺电严重,去年高峰时期缺电达100万千瓦,平时缺电也高达70~80万千瓦,接近于全省缺电量的三分之一。这些都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制约温州经济的发展。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面临的新问题,不断增强忧患意识,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力争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再创辉煌。 李晓鹏:温州的财富是什么? 李强:温州经济最大的资源是温州人,最大的财富是温州人精神。去年,我们提出了“温州人经济”的概念,就是要做足温州人的文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温州人人都是有活力的细胞,我们要把细胞的活力变成温州这个“肌体”的力量,充分发挥温州人的能动性,张扬温州人的个性,激发、保持、引导好温州人的创业精神,把温州人经济转变为温州经济。 李晓鹏:未来温州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 李强:近年来,温州经济出现了一些好的发展态势,总结起来有三点:一是由分到合。过去温州有个“3000万”现象,一个企业发展到3000万的规模,就会分家,不再进一步发展。但是现在,温州企业出现了联合的趋势,锁业强强集团就是一个例子,八家大的制锁企业联合组建强强集团以后,最近又有20多家制锁企业要求加入该集团,全市不少行业也都形成了由分到合的趋势。二是由内到外。过去,温州企业主要在内部发展,与国内、特别是国外的企业深入合作较少。现在出现了积极寻求国际、国内合作的趋势。有代表性的企业就是“夏蒙服饰”,与意大利的杰尼亚集团合作,成立了夏蒙意杰服饰有限公司,请了意大利杰尼亚的总裁来做CEO,大大提高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三是由小变大,一些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流的大企业。如正泰集团,准备再投资100多亿元,实现新增产值200个亿,他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低压电器生产企业。 李晓鹏:人们把以温州为代表的经济形态称为“温州模式”,您怎么看待“温州模式”呢? 李强:我个人不大赞成“温州模式”的提法,如果一定要说“温州模式”的话,“温州模式”就是没有模式,因为模式意味着条条框框,温州人其实是在不断打破过去的条条框框下发展起来的。 相关专题:2004年各地两会召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