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实录:河南省副省长王明义做客强国论坛谈三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7日16:19 人民网
河南省副省长王明义
  人民网3月7日讯昨天16:45左右,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副省长王明义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两会专区,谈“增收减负,发展农业”。以下是网谈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嘉宾视频访谈刚刚结束,现在开始与网友交流,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与王副省长共商“三农问题”。

  [创新特色]:王代表:我认为不能对农民增收估计过于乐观,因去年增收额中有6成左右属涨价因素。对此您有何评价?

  【王明义】:网友提出来不能对农民增收估计过于乐观,这个网友提的问题我觉得是很对的。我们对农民增收的问题和解决农民增收难是要充分估计到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困难也是很多的,绝对不是我们开一个会、发一个问题能解决的,要有大量的脚踏实地的工作要做。所以,这一点很有道理。比如说价格的问题,这是市场形成的,同时农业又有自然灾害的问题,粮食加工、畜产品加工,加工品市场的走向问题,科技含量提高,也有一个科技的引进和投资的成本问题,同时提高劳务经济,引导更多的农民离开农村去从事二、三产业这里面也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说,农民增收网友提出来不能过于乐观,这和我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农民增收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想得多一点、细一点、复杂一点,这样我们采取的措施要有对应性,这样的工作比较主动。我想具体措施我就不说了,我比较同意这个观点,就是不能看得过于乐观。但是,也不能被这个问题形成障碍,既不能看得过于乐观,又要看到路子是有的、办法也是有的,就是通过我们的工作千方百计的实现我们的目标。

  [七十年代出生者的声音]:你对河南农村了解有多少,你是农村人么,你到过基层么?

  【王明义】:这位网友提的问题我可以介绍一下,我不但是农村人,而且我出身就在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也是比较贫苦的农民家庭。我的父母都要过饭,当时我记得我们一家四口人住了一间很小的茅草房,床前支着锅不起床没有办法做饭,也是比较困难的。我在读大学的时候,老母亲还在家里要饭。所以,对农村特别是对贫苦农民的酸甜苦辣我是有比较深刻体会的。我也亲眼看到一些基层的农民群众他们为了解决生产生活的问题所经历的那些艰难困苦。农村的基层我走的是比较多,过去在基层工作的时候,我在三个县里工作过,从一般干部到县委书记,加起来有七八年。我在县里做一般干部的时候,曾经住过生产大队,就是住在农民家里面,后来走上领导岗位以后,换了两个县,也是在农村,也没有离开生产地区。到政府之后,我又分管农村联系工作五年,应该说对农村的情况、农业、农民还是了解一些实际情况的。并且我很主张到农村调查研究问题的时候到农民家里坐一坐、聊一聊,让他们谈实话,到田间地头聊一聊,这样很多实际情况农民就会告诉你。但是,对如何实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新的课题我本人仍然有一个继续学习、顺应形势需要、顺应市场经济需要,去千方百计的适应农民的需要,在这些问题上我还面临着一个继续学习、提高、了解情况的任务。

  [三叶青]:农民要增收,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农民减负,关键要减去哪些负担?

  【王明义】:这位网友说等候多时了,因为时间是预先约定好的。问我农民增收有哪些措施,我刚才已经说到一些了,我看大体上有这么六条措施。第一,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这个主线做文章,提高农业自身的效益,种植业也要调整,要千方百计的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去种植一些市场行情好、经济效益高的产品,而不搞强行的种植。发展一些特色农业的基地,在大农业内部调整,就是农、林、牧内部的调整,要千方百计增加畜牧业的比重,让农民通过养殖、转化提高粮食等产品的效益,农民在畜牧业上得到好处。这几年农民增收的这部分牧业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农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上要加快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提升二、三产业的比重。所以,结构调整仍然是农民增收的渠道。第二,走加工增值的道路,让农民不仅得到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得到加工环节的效益,大力发展粮食的加工,尤其是精深加工,不仅是粮食加工、面粉加工成食品,而且有的粮食可以做成粮食原料,比如说维生素E的提取等等。使粮食精深加工、延伸链条,提高自身效益。畜产品和一些经济作物都有延长加工链条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下大决心,这几年河南粮食加工的规模发展很快,我们连续几年投入20亿,对粮食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这样不但使一些农民进到加工企业里务工,得到务工收入,同时把农产品自身的价格提高,改变我们过去老是出售源资耗的状态。第三,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把现在一般的、分散的生产,使它变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提高组织化程度,让一家一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逐步对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农民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机制,带动一部分农民去种植、去养殖、去加工,这些例子很多。

  【王明义】:第四,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让农民增收。科技含量低是农业效益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打算通过引进、自体创新与使用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相结合,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技术含量,这样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比如说优良品种的引进,就可以一个品种引进好了,顺应了市场,自身价值提高了,农民就可以从中得到好处。第五,增加投入。这是个政策性的问题,对于农村生产条件所必需的一些基础设施,各级政府要逐年加大投入,农村的道路过去大量的是农民自己修,这样承担起来比较困难,这是必备的生产条件,我们打算下决心用三年时间解决村村通的问题。从今年开始每年无偿投入资金50亿元,解决乡村道路问题。并且要连续几年,人畜吃水问题连续三年解决了260万人以后,再抽600万元继续解决一部分乡村和农村、牲畜吃水的问题。卫生设施,我们打算由财政出资补助,用三年时间改变提升600所乡镇农业生产企业,这样下来需要2亿多元。过去一些危房改造,乡村中小学校的危房改造由集资等等方案解决,从去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完成440万平方米低级危房改造,总需用资金17亿元,今年我们筹措6.9亿,明年基本结束,就是减负增收。同时,实行实行农民和城市的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不同网也同价,减轻农民负担。同时我们决定从今年开始,卫生、教育、文化等等财政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农村,解决基层的问题。第六,深化改革,落实政策。首先农村改革的成果要公布,按照中央的要求和这一次代表大会的要求,今年全省农业税要降低,农业税降低这一项可以减轻农民负担7.5亿元左右。同时全省除了保留烟叶的特产税以外,其他的特产税全部取消,这样也会减轻农民负担1.2亿左右。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这一项大概11.6亿左右,这三项加起来就是22—23亿,平均每个农民可以得到补贴和减负加起来25—28元左右。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去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负增收。

  [创新特色]:发展农业不能仅局限于农业,而应跳出农业采取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请问王代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谢谢!

  【王明义】:这位网友提的问题很好,就是解决农业的问题不单纯靠农业自身来解决,还要通过工业来反哺农业,用工业的理念去发展农业,这个提法我是这样看的。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主要表现一个是用工业先进的管理办法去管理和指导农业,因为工业的管理是比较先进的。二是用工业这种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装备农业,我说的意思不是说用生产螺丝生产汽车的设备装备农业,而是说它的先进性,农村的一些设备、设施、技术一定要更新,要有先进技术装备农业、先进的设施装备农业,让农业逐步向现代化迈进。三是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农业的一个很大的薄弱环节就是分散生产,千家万户、千块万块、千顷万垄,不像工业一样组织化很高,要生产一个部件全厂都生产,这样批量的,从生产到设计到整个管理都是有组织化的,而农村比较提高组织化程度,这样才能解决千家万户和千变万幻的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四是要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用一种随意的、没有标准的、不减产、不化验的慢慢向标准化过渡,就是要顺应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专业化、多样化、优质化的要求,这样我们农产品的出路才能广,质量才能高。比如说西红柿,符合国际市场需求了,通过包装一斤就顶好几斤的价格,就是这个道理。要提高质量、提高标准化的程度,不能搞随意性,这样我们进入国内外市场才能有竞争力。同时,要提高科技含量,农业的科技含量与工业品比较起来还是偏低的,所以必须顺应世界经济科技化、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就是工业理念去指导农业,我感到用指导工业那一套思想观念组织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这一套东西,把它引入到农业生产上去,而不是把乡乡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行不行都去办工厂,不是这个概念。

  [子产]:请问你怎么看待口号农业、会议农业、文件农业?如何解决执行难的问题?

  【王明义】:这位网友提的所谓口号农业、会议农业、文件农业,我感到核心问题就是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如何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我感到农业和其他工作一样,关键的问题不在于讲和发文件,关键在落实。中央今年出台的一号文件和河南出台的一号文件,都有一些具体的规定,尤其是这次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讲的解决“三农”问题的六条措施,也叫任务,我感到都很具体,可操作性很强。要解决这些问题,我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用求真务实的精神,用一件一件办实事儿脚踏实地、抓好落实的作风去保证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都要树立民本意识,就是要看到落实一号文件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去落实一号文件,一件一件的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一条措施一条措施的落到实处,通过这些去解决“三农”问题,去发展农村,繁荣农村经济,去解决农民执行难的问题,而不是靠口号农业、会议农业、文件农业。政策落实好了,才能保证实际的效果。

  [子产]: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有新思路。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必须“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民众自己为自己松绑,着力培育和引导市场主体健康成长”。一、精简乃至取消乡镇级行政机构;二、结合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三、农村土地(耕地)收归国有,成立精简(不必按行政区划设置机构)和中央垂直管理的土地资源行政管理机构。http://www.qglt.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6217&typeid=97

  【王明义】:这位网友说的是非常对的,因为我们整个的形势在发展,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完善,市场经济的发育完善对我们解决“三农”问题就会提出很多新的问题,所以再用过去的老路子、老办法,解决新形势下的“三农”是不行的。比如说政府对农业的指导不能停留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那一套老观念,什么行政命令,强求种什么、不种什么等等,这就必须跳出来。而用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市场、研究流通、研究加工,用市场去引导农民,而不是行政命令引导农民,把过去我们大量精力用于促收促种,改为为农民服务,并提供技术的服务、信息的服务、农产品销售的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他们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政府对农业履行的职能,重点研究一家一户农民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大量的要靠他自己解决的问题,比如说种植、养殖等等,这些靠农户自己研究,满是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政府不干预,这是一个大的路子。第二,要立足于用工业化去带动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从传统农业跳出来,要顺着现代农业的路子往前推进,要推进就要解决以工业化去推动,用信息化去带动,同时用城镇化去推动,要解决农村的问题,就要靠城市,靠二、三产业,农民问题的解决最终是要农产品和农民走出农村,工业品、现代的信息、现代的流通手段进入农村,这样才能使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农民和城市居民同步增长收入落到实处。第三,有位网友提到,怎样把指导工业的理念和办法运用到农业上。归根结底就是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我想不能简单的一说农民增收就是过去计划经济下形成的那一套思维方式,那是不行的。在抓农业生产上,作为各级政府的领导来讲,还要有个观念,就是由过去的就生产抓生产,现在要转变为抓流通促生产,用市场去引导生产,就是把精力用到这些方面。及时向农民发布市场信息,这个服务我感到非常重要,现在已经是信息社会了。包括人民网也是个很主要的手段。

  [桐柏山人]:省长你好我听了你春节期间在电台与老百姓的电话对话。关于农业税问题上面一再说要减轻,但在南阳的部分地方好象农民并没得到太多的实质性的东西。

  【王明义】:事情是这样的,农民负担的减轻我们可以说迈了一步,就是2002年进行税费改革,把过去对农民的乡统筹、村提留、农业税、财产税、屠宰税这五种向农民收的税费加上一些集资,通通的合并,作为农业税附加,只有一个税种,应该说是有一定幅度的减轻。乱集资、乱摊派和屠宰税等等摊派的东西取消了,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规范了,不再多头上农民税,村干部也不再村提留了,也不搞统筹了。农业税规范以后再减轻的问题,是要从2004年开始,要降低1个百分点,然后每年都要降,在五年以内取消农业税,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讲的,从今年开始降。并且农业特产税全面取消,农业税用五年全面取消,就是今后不再拿农业税的,降低农业税是从今年开始的,现在还没有到纳税的时候,到小麦入库的时候就开始纳税了,纳税的时候就明显看到今年减税了。

  [拉灯不睡觉,那干点啥呢?]:我认为结构调整不是好主意,首先粮食是战略物质,总不能全靠进口吧。我们那调了几次,搞水果、搞鱼池。

  【王明义】:这位网友提的问题,我觉得要说两个问题。一个是结构调整不是只对多种几亩粮、少种几亩粮,或者多种粮食少种菜的问题,不是这个问题,讲结构调整,不是单纯的减少粮食。同时,这个担心也是有必要的,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所以对结构调整和稳定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是矛盾的,即使有些粮食面积会有变化,但是它是用其他措施来保证的。比如说我们的思路通过推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提高粮食的单产,主攻单产、提高质量、稳定总产,要稳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这是个大前提。同时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不被破坏,通过立体种植,就是搞粮菜、粮面、粮油等多种方式,按农民的话说就是把土地拉长,由过去的一种一收、两种两收变成三种三收甚至四种四收,通过套种来解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整体的问题。另外就是要发展一些优质专用的粮食,避免粮食的浪费。总的讲,对保证粮源,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个基本指导思想不能改变。所以,粮食不能光靠进口,一个是综合生产能力,第二中央和地方储备要保持一定的规模,第三要加强产区和销区的相结合,根据需求去搞好生产、发展订单,由一家一户和粮食部门的小订单,发展成产区和销区的大订单,根据订单发展生产,这样不至于产生产销的脱节。

  【王明义】:非常感谢人民网的各位网友今天和我一起共同探讨“三农”的问题,谢谢各位网友,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愿意探讨的话,还可以通过人民网和其他渠道进行探讨,我也很高兴和人民网的各位网友研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大家好,嘉宾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下次再见。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