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未阉割的真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16:27 外滩画报 | |||||||||
郑良中 大开大阖地奔跑与劳作,正是新闻带给我们的快感与原罪。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不能在真相被阉割之前披露,对操 作者而言无疑痛苦。 而有关徐国健的落马事件,从采写成文到最终见报,刚好过去一整月。应该说,我是
其实早在三个月前,在调查王文锦、章俊元和韩建林被“双规”的案件时,我已接触到举报人与江苏当地官员。在与 多层面人士的访谈中,我预感徐国健“出事”已无悬念,不过是扳着手指数日子而已。 因为具备之前的人脉积累,采访比较顺利,料也齐备了。当期值班的21世纪一编委特地鼓气,“头版头条转二版, 留一万字篇幅。放开手写。”信任难得。始料不及的是,编委下午电话来:此稿最近不能发。于是,呼之欲出的报道胎死腹中 。 成稿了却无处可发,一月间连找数家报社,宁愿出让首发权。中青报下属一周报老总大胆编用此稿,可最终在付印前 一刹那被母报老总撤稿。楚天都市报副总编辑说:你们南方(报纸)都不敢,谁还敢啊。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掌控着独家的核心材料。后来,东方早报、新京报的同行陆续前来相求,因为他们无法拿到 最核心的材料。 必须佩服21世纪的勇气。新华社仅发了片言只语,21世纪就果断见报。《新京报》在发稿前一天,专门来电要原 稿。后来公众看到的信息,基本上属于整合21世纪和凤凰周刊的报道。 这些真相信息,差一点就被阉割。而我一直推崇,在真相未被阉割前,抓住哪怕是片段的新闻,是最富于原初意义的 。也许记者只能尽量逼近真相。揭开的,也永远只是冰山一角。 事实上,并不在于你拨开完全真相,而在于你揭了盖子,还公众以知情的权利。 这样把管“相人用人关”的部门,这样位高权重的人买官卖官无论如何,公众有权知道真相。一般来说,有些人总 希望记者“听招呼”,或有了“说法”后再进行报道,但那时口径已统一,信息过滤的痕迹太重。所以,很多时候新闻界在事 后努力还原真相。 大量取证和小心求证,调查记者很多时候扮演了检察官角色,但尴尬在于你不是,你仅仅是记者。这注定采访艰难, 但这个职业的苦痛和魅力都在于此。 值得品味的是,最近中纪委特别叮嘱各地派驻人员,重视那些举报信和传言,因为存活率很高。“一切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时常见诸报端的新闻,其实在最知情的人或新闻制造者看来,是很可笑的。这种经常的自我怀疑,并不是否认记者的 工作。我们所能做的,还是一点一点地记录,把诸多事实多层面地呈现纸上,是非自有人说。 当年李真是“河北第一秘”,而徐国健的长子,人称“江苏第二组织部长”。据说此君走到哪,就必有市级或厅局级 干部奉迎。还有民谣如是,“只要靠上徐公子,谋得县处很容易”。可惜,这个“二部长”的概念囿于时机不能抛出。留下遗 憾当然更多,比如,还求证到“徐公子”的学历造假——在一所专科学校,居然拿到本科文凭。 这一组报道下来,一股莫名的忧伤袭上心头,疲惫异常。以前敬畏不可方物的组织部长,居然也在买官卖官,那我们 还能期望什么?只有看看《李卫当官》。 我也心累。MSN上的ID已改为“与批评报道决绝”。 (作者系《21世纪经济报道》驻沪记者)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