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邓小平的21个人生瞬间(14)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11:27 《人物》杂志 |
![]() ![]() 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五年了,到底怎么样,我要来看看” 经济特区是我的提议,中央的决定。五年了,到底怎么样,我要来看看。 --引自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时同中共广东省委负责同志的谈话 1984年1月下旬,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杨尚昆的陪同下,开始了他对经济特区的第一次视察。 1月24~2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视察。邓小平听取了深圳市委负责人关于特区工作的汇报,听完汇报后,邓小平表示:“这个地方正在发展中,你们讲的问题我都装在脑子里,我暂不发表意见,因为问题太复杂了。对有些问题要研究研究。” 1月26日上午,邓小平离开深圳前往珠海视察。 26日下午,邓小平入住中山温泉宾馆并在此休息了两天。他在会见港澳知名人士霍英东、马万祺等人时说:“办经济特区是我倡议的,看来路子走对了。” 1月29日上午,邓小平视察珠海经济特区。他听取了珠海市委的工作汇报,在珠海宾馆休息时说:“这里发展旅游的条件比深圳好。”他还为珠海经济特区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 2月7~10日,邓小平在王震等的陪同下,视察福建省厦门市和正在建设中的厦门经济特区。2月9日,邓小平为厦门经济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 2月11~16日,邓小平视察上海。2月14日,邓小平在听取中共上海市委负责人的工作汇报时说,我这次看了几个特区,看了几个饭店。现在看,开放政策不是收的问题,而是开放得还不够。我们的一些制度要改,吃“大锅饭”不行。 回到北京后,邓小平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他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厦门经济特区地方划得太小,要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除现在的经济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经济特区,但可以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邓小平提出,要让一部分地方先富裕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是个大政策。 在邓小平的倡议下,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议根据邓小平的建议,提出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并实行某些自由港的政策。会议建议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会议还讨论了进一步搞好对海南岛的开发建设问题。 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的经过 邓小平在视察深圳、珠海特区后来到广州,下榻广州珠岛宾馆。 他给珠海经济特区的题词使得深圳人再也坐不住了。此时,他还不知道,深圳的同志也已赶到广州,在等待他的题词。担负这一任务的是深圳市接待处处长张荣。1984年1月29日张荣接受任务,30日一早赶到广州。他通过有关方面将深圳人的请求向邓小平汇报了。邓小平说,回北京再题吧。 第二天是阴历的大年二十九,深圳人还在焦急地盼望着…… 2月1日,时间已到了大年三十,人人都准备过年了。羊城的太阳分外明媚。花城的“花市”已经开了几天了,到处花香袭人。早饭后,邓小平领着外孙在珠岛宾馆内的小花园散步。 邓小平的女儿邓楠看到迟迟不肯回去过年的张荣,想了想说:“那就这样吧,将他一军,我们把纸、笔都准备好了,他一回来,我就同他说。” 邓小平散步回来,看见桌上摆着纸、笔,连墨都研好了,便问:“啥子事?” 邓楠把张荣介绍给他:“这是深圳来的张荣同志。” 邓小平笑笑说:“认识,认识。还没回去过年?” 邓楠说:“你没给题词,人家哪有心思过年!?” 邓小平听后笑了笑说:“这么严重,还要等着过年?” 于是在沙发上坐下来,问道:“你们说,写什么好呢?” 张荣赶忙递上几个准备好的字条,有“深圳特区好”,“总结成绩和经验,把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更好”等。邓小平拿起字条念了一下,随手搁到一边,然后拿起笔,在砚中蘸上墨,几无思索就俯下身去,在纸上一字一字地题写: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 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六日” 值得说明的是,细心的邓小平在落款时,没有落在广州下笔时的时间,而是把时间稍稍提前了一点,落的是他离开深圳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