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邓小平:他才是中英谈判的中方首席代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11:19 南方周末 | |||||||||
从1982年到1992年,为了解决香港问题,小平同志花了10年时光。 事实上,在长达22轮之久的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中方首席代表不是别人,正是邓小平自己。 在解决香港问题的每一个阶段,他都在关键时刻,抓住关键问题,作出了关键性的
如果说,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在解决新问题方面所表现出的理论创新的胆略和勇气;那么,具体指导对英谈判和处理香港回归过渡时期出现的各种事件的过程,则突出体现了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对复杂事物的高度洞察力和英明预见性,体现了他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矛盾的领导艺术。 他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表现出的大无畏气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铁娘子”遭遇“钢小平” 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问题,本来已经充分照顾了英国在香港的利益,但这个老牌殖民主义者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是带着刚刚战胜阿根廷,保住了马尔维纳斯群岛这块殖民地的余威而来的。 根据英方当事人回忆,撒切尔夫人当时曾考虑过三种可能性:一是以武力抗拒中国收回香港;二是通过“全民公决”把香港变为“第二个新加坡”;三是利用国际力量搞“国际托管”。而在此之后,她又企图以一个新的不平等条约代替三个旧的不平等条约——名义上将香港主权交给中国,以此来换取中国同意英国继续长期统治香港,也就是“以主权换治权”。 但这位“铁娘子”碰到的对手,却偏偏是被毛主席封为“钢铁公司”的邓小平。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的外交较量—— 撒切尔夫人说,3个旧条约在法理上有效,不能随便废除。小平则说,主权问题是个不容讨论的问题,中国必须在1997年收回香港,“否则这个政府就应下台,我们这些人就成了李鸿章”。 撒切尔夫人说,中国搞“四化”需要香港的繁荣,而香港的繁荣是英国的统治带来的;没有英国的管治,就没有香港的繁荣;中国要收回香港,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小平则回应说,如果中国把“四化”能不能实现放在香港是否繁荣上,那么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更何况,香港是否繁荣,并不取决于英国的管治,而是取决于中国政府的对港政策。 “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小平毫不含糊地表示,“我希望用两年时间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如到时还不能解决,中国将单方面作出宣布。” 小平最后又强调:如果在这期间发生人为制造的动乱,“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回归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小平的这番话,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句句有千钧之重,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站立起来的13亿中国人民涤雪国耻收复失地的志气与决心。撒切尔听了之后精神恍惚,败下阵来。事后,她对英国代表团团长柯利达说:邓小平真是“毫不留情”啊! “为什么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驻军?” 小平的讲话,为整个中英谈判定下了基调。但英方并没有死心,他们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继续就“主权换治权”等一系列涉及主权的问题同中方纠缠。例如,在谈到香港的国防与外交事务必须由中国中央政府掌管,为此中国必须在香港驻军的问题时,英方就制造各种借口,竭力反对。 在这一关键时刻,小平同志又站了出来,在一次公开场合“拍了桌子”,当着中外记者的面批驳了英方。他反问道:“英国侵占香港之后一直在港驻军,中国收回香港之后,为什么反而不能在自己的领土上驻军?驻军是主权的象征嘛,如果这点权力都没有,还讲什么恢复行使主权?” 在小平公开发火之后,英方的态度才暂时有了收敛。真可谓“文王一怒而安天下”。 挫败彭定康 在起草香港基本法的阶段,小平同志从如何最有利于维护香港长期稳定和繁荣的考虑出发,对一些基本原则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香港必须有个稳定的政治制度,“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小平同志还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驳斥了英国和某些西方势力鼓吹的要搞“三权分立”和立法主导的代议制及“加速民主进程”、“还政于民”、“立即普选”等论调,指出香港的制度不能完全照搬西方。他说:“香港现在实行的就不是英国的制度、美国的制度,如果照搬,搞三权分立,搞英美的代议制度,并以此来判断是否民主,恐怕不适宜。对香港来说,普选就一定有利?我不相信!即使搞普选,也要有一个逐步的过程,要一步一步走。” 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的成员经过认真讨论,最终还是根据小平同志的意见,在基本法中规定了香港特区应采用“行政主导”而不是“立法主导”的政治体制;同时还确定,香港应按照“循序渐进”和“均衡参与”的原则,逐步发展民主。 到了1992年彭定康出任港督后,英方又推翻了协议,单方面搞起了所谓“加速民主进程”的变相直选,企图以此为突破口,变行政主导为立法主导,扶植其代理人掌权,以便在回归后继续由外部势力操纵香港政局。 这种图谋被小平同志一眼看破,他当即指出,英国是想从搞“政治民主化”入手,来实现其在回归后延续对香港的管治的图谋。 “在主权问题上,一分一毫也不能让,更不要说是一寸。”小平如此告诫中方的谈判代表们,“对英国人一点都软不得。对他们背信弃义的做法,必须坚决顶住,决不能让步。如果他们一意孤行,我们就另起炉灶。我过去讲的‘必要时在另外的时间、采取另外的方式收回香港’,今天仍然有效。” 我们坚决贯彻了小平的这些指示,最终挫败了彭定康的图谋,保证了香港的顺利回归。 1992年初春,小平南巡到深圳,我从香港赶去拜见,并向他表示“香港同胞都热切期待着你老人家在回归时去香港这片土地走走看看”。他连声说:“好,好,还要继续努力啊!” 没想到,在距香港回归只有几个月的时候,他突然与世长辞。 当时,香港同胞从早到晚一连几天排着长队到新华社香港分社来吊唁小平同志,许多人一进门就跪倒在地,号啕大哭。那种震撼人心的场景,真是令人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所幸的是,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1997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香港在暌离了一个半世纪之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两年之后,澳门也顺利地回归祖国。(周 南) 相关专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