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在思想与时代之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22:51 新民周刊

  思郁

  王晓明近些年的著作少了许多,所以一看到这本南京大学“鸡鸣丛书”里的自选集《思想与文学之间》,我的心里着 实有了些兴奋。但是,当我仔细翻过这本书后,却感到不满足。

手机聚焦中国军团战况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王晓明以前的著作中,《潜流与漩涡》和《鲁迅传》是我最喜欢的。作为文学评论学者,《潜流与漩涡》证明了他内 心对于经典作品的偏爱以及极其敏锐的艺术观察力;而《鲁迅传》则证明了他思想的深度以及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时刻不敢忘 记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和良知。学者与知识分子,这两种身份的交叉,反映了他在特殊时代不断挣扎自救的过程。

  在王晓明的这本新选集中,收录了很多他以前的文字,新增添的是近年的一些访谈或对话。这本书的题目就是他接受 《学术月刊》访谈的标题。之所以将这个访谈作为自选集的名字,他觉得“这个访谈的基本内容,正能够表现我置身于‘思想 ’和‘文学’之间,既主动往返,也被动接受两边牵制的复杂状态”。其实,置身于“思想”与“文学”之间是对于他的学者 和知识分子两种角色而言的,从我的角度分析,学者和知识分子的使命在其内心的冲突,恰恰反映出他内心的思想和这个时代 之间的冲突,进而带来了一种焦虑感。作为一个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学者,他自然希望能够潜心完成自己的学术使命,事实证明 王晓明在这方面很有成就,他的学术著作一直都受到很高的评价。但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作为鲁迅批判精神的继 承者,他依然不可能静坐在书桌前。

  记得上世纪90年代,他参加了名噪一时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他一直认为,知识分子在当前的某种发展趋势对我 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将来不利,我们要对这个时代的某种道德精神的堕落负很大的责任。在他看来,从五四继承下来的知识分 子的“启蒙”意识,并不像现代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乌托邦的幻想,已经过时了。相反,批判精神仍然是需要的,因为“消 费社会/后工业社会”侵蚀了我们的环境,商业化的到来是对知识分子的最大的挑战,它无处不在,甚至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 活和思维之中,这是我们更加要警惕的东西。

  很多人对王晓明由文学批评转向都市文化研究感到不理解,以为他背离了原来的学术立场。其实这种转向在我看来除 了他说的面对21世纪文学环境的变化,感到有一种“失语的恐惧”,更多的是一种知识分子的使命感,指使他挖掘我们日常 生活中的意识形态并对其进行批判。

  细读这本书所收录的文章,发现在文字下面可以梳理出一个潜在的文本:文学的精神。所谓“文学的精神”,强调的 是文学和精神两方面的冲突与融合。无论是“人文精神”、“知识分子的传统”,还是“美和诗意”、“寻根文学”,都是他 面对这个时代所产成的困惑和焦虑的产物。他本想把文学作为自己的一个宗教,皈依自己的灵魂,但灵魂的躁动是时代性使然 。他试图使文学和时代相互融合,从中寄托自己的精神,但很显然,面对这个时代的瞬息万变,他无法在一系列的“能指”的 不断流动中寻找到“所指”所在的意义之链,换句话说,他的思想在与时代不断对话中,困惑和焦虑依然还在,他无法走出自 己内心的困境。而想在书中跟随学者的思路找到答案的我,自然也跟着进入这个困境。

  这也许就是我对这本书感到不满足的原因吧。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