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全球反恐更新之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10:24 外滩画报

  恐怖主义显现六大新特点国际社会采取六大新措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特约撰稿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新浪点点通个性天气 400医院专家为您解答

  编者按:八月末九月初,在“9·11”袭击将满三周年之际,世界又进入了一个恐怖主义的多事之秋:雅典奥运会 刚刚庆幸能在恐怖威胁的阴云下安然闭幕,相对平静了五个多月的以巴局势,又断送在以南部城市比尔谢巴发生的公交车大爆 炸案中;与此同时,俄罗斯两架民航客机、一个地铁站和一所中学先后被恐怖分子施以毒手,造成了惨重伤亡。

  在恐怖主义伸向全球的血腥魔爪面前,人们是不是在打一场大势已去的战争?在这个专门放冷箭的顽敌逼得各国且战 且走、穷于招架之时,这场战役的转折点究竟何在,国际社会还有没有反攻制胜的希望?本报特邀请国内著名反恐专家李伟, 对当前的全球反恐局势作出分析。

  “9·11”后,国际恐怖活动与反恐斗争进入一个新时期。一方面,国际恐怖活动更加猖獗、血腥,手段、方式不 断升级,活动区域继续扩大,对国际社会的稳定、安全与发展构成空前威胁;另一方面,国际反恐斗争全面展开,世界各国高 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打击恐怖主义,反恐合作已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但是,由于美国为己私利执意打伊,偏离反恐的正确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恐怖主义的发展与蔓延。加之恐怖主 义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民族与宗教的背景与根源,短期内难以解决。因此,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的长期化 、复杂化与艰巨化已成定局。

  国际恐怖活动的新特点

  当前,在世界各地恐怖事件仍在频繁密集地发生,凸显国际恐怖主义的新变化与特点。俄罗斯近来的系列恐怖事件、 西班牙“3·11”大爆炸,以及此前印尼、沙特、摩洛哥、土耳其等国发生的多起惨案,均有“基地”阴影。更具杀伤与冲 击力的袭击渐成“时尚”,以“基地”为核心的全球恐怖势力正暗中合流,四处蔓延。

  一、在组织结构上,“基地”及其领导人本·拉登成为国际恐怖势力的“精神支柱”,具有相同恐怖理念的各类恐怖 组织与其建立起有形、无形的勾联网络。恐怖分子不仅化整为零、相对独立,而且盘根错节、遥相呼应。

  因此,与“9·11”前的恐怖组织指挥结构相比较,恐怖活动已由单中心(阿富汗)变为多中心(分散到世界各地 );行为方式更像是“恐怖蚂蚁”:依靠相互能够识别的“气息”,“努力”攻击共同的“目标”。

  同时他们也具有“恐怖杀人蜂”的特点:外来恐怖理念、技术、资金和人员与当地恐怖活动相结合。据研究,“9· 11”以来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自杀性汽车炸弹,其技术出自同一本“教科书”;自杀性人体炸弹使用的是相同的“自杀性腰带 ”。

  二、在人员构成上,更趋凶残狡诈和职业化犯罪特征的新生代恐怖分子渐成气候。德国情报部门认为,“基地”组织 网络已经更换了一批新领导人,“他们很多人都是在‘9·11’事件中加盟的。他们是冲着飞机撞大楼的震撼力而来。”也 有一些是在“9·11”后异军突起的。

  许多恐怖组织年轻一代的思想也正发生转变,认为老一代的活动方式使他们的组织陷入无足轻重的境地,只有“基地 ”式攻击方可重新使“埃塔”为世人瞩目。当今国际恐怖组织新生代中不少人曾在西方接受教育,对恐怖犯罪技术手段和西方 社会治安漏洞了如指掌。

  三、在作案手段上,“让更多人看,更要让更多人死”的“基地”组织作案模式成为新一轮恐怖活动的“蓝本”,被 越来越多的恐怖组织效仿。近来,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恐怖事件都呈现长期准备、精心策划、连环爆炸、滥杀无辜等“基地” 特征。

  今年俄罗斯几起重大恐怖事件更是如此:5月在体育场暗杀车臣总统卡德罗夫的炸弹早已埋在建筑内;刚刚发生在北 奥塞梯的人质劫持事件,炸药在去年就已运进学校。

  四、在袭击目标选择上,扩大化趋势非常明显。一是陆、海、空目标都处于恐怖袭击的阴霾之下,针对“软目标”的 袭击越来越多。陆上目标仍是恐怖袭击的主要对象,包括建筑物、地铁、商店等公共场所;民航客机仍有遭受恐怖袭击的危险 ,包括以肩扛式导弹攻击、劫持、炸机,或将客机当作再次攻击的武器;港口、海上船只与设施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大,20 02年法国油轮在也门附近海面遇袭,伊拉克海上石油输出设备遭攻击等。二是转向更加脆弱的目标。北奥塞梯人质惨剧表明 ,残忍的恐怖分子已把矛头指向小学生,这使得反恐斗争更加艰巨。

  五、在地域活动空间上,“基地”虽在阿富汗遭受重创,但仍在亚洲一些国家负隅顽抗,并开始建立新据点,活动营 地从北高加索、中东、南亚、东南亚、中东这条“恐怖链条”,向非洲、拉美等地扩展。目前,“基地”在60多个国家仍有 分支。伦敦战略研究所估计,潜散各地准备突袭的恐怖分子有1.8万人。

  在伊拉克,武装冲突与恐怖活动相互交织。美占领伊拉克,特别是“虐囚事件”暴露后,中东地区原有的反美情绪更 加高涨。恐怖组织借此广为煽动极端主义情绪,呼吁对“异教徒”发动更猛烈的“圣战”。

  虽然美在表面上已将伊政权移交伊临时过渡政府,但伊境内各种恐怖暴力事件仍有增无减,爆炸、绑架杀害人质的事 件仍在大量发生。伊拉克既成为各种伊斯兰极端势力的聚集地,也成为国际恐怖势力宣传、募集资金、招募人员的温床。

  六、此外,恐怖活动更具谋略性。“基地”组织选择西班牙大选前制造爆炸事件,使其政权发生更迭并从伊拉克撤军 ;在伊境内绑架、杀害人质,迫使菲律宾军队提前离开伊拉克,分化美打伊阵线;沙特的恐怖势力袭击西方石油公司,打击国 际油市、波及世界经济的意图明显。

  国际恐怖势力仍在策划新一轮大规模袭击。伊斯兰极端势力抓住驻伊美军“虐囚事件”煽风点火,伺机报复。如约旦 挫败化学恐怖袭击事件,欧洲与中亚查获放射性材料走私案。同时,恐怖组织加紧训练潜水员显示海上恐怖袭击防不胜防。

  由此可见,国际恐怖势力不断重组、重建、发展蔓延,恐怖袭击追求“大规模杀伤效应、大规模轰动效应”的特点最 为突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恐怖活动仍是国际社会的主要威胁。

  国际恐怖主义既源于深刻的历史、社会、民族宗教矛盾冲突,也受时代大背景的影响。恐怖主义仍将作为国际社会发 展的一种畸形表现形态长期存在。短期内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借助北高加索、中亚、南亚、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客观环境与条件生存发展,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恐怖活动 的高发地区。

  二、恐怖分子仍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作为首要打击目标。

  三、自杀性恐怖袭击仍将是“基地”组织的主要手段,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四、恐怖分子一方面可能借助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种种非法手段,扩大其活动能力与空间,另一方面恐怖组织也可能与 跨国犯罪集团相勾结,使国际社会反恐斗争更加艰难。

  五、反恐措施薄弱的国家与地区,将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的下一个目标。

  联合国反恐主导地位受挑战

  “9·11”后,在联合国的主导下,国际社会基本形成全球性的“反恐联盟”。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一系列反恐决 议,以及安理会反恐特别委员会的成立,对各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美对伊拉克的“反恐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国际反恐联盟出现分歧。战前许多国家都曾警告说,打伊会激 发更多的恐怖活动,从目前伊拉克局势与国际恐怖活动看,这些警示都不幸言中。

  尽管如此,区域性反恐合作仍不断加强。众多地区性组织,无论是军事、政治,还是经济、文化性质的组织、机构、 论坛等,以及双边合作,都已把反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包括交流共享反恐情报信息,切断恐怖活动的资金链以及各类恐怖组 织之间的联系。

  双边反恐合作形式与内容多种多样,如展开联合反恐训练,同时加强执法机构的合作;加大打击恐怖主义、毒品走私 和集团犯罪的力度;建立提供恐怖与反恐怖方面的情报交换和分享经验的平台;举办论坛和研讨会,研究加强边境安全和对付 恐怖袭击的措施等。各国目前的反恐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立法,扩大执法与情报机构权力,严惩恐怖分子。

  二、加大反恐资金、技术以及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如美国在2004年度财政预算中大幅增加与反恐相关的费用。美 国防部还拨款70亿美元给美国特别行动司令部购买设备及战机并为其增加4000人提供经费。俄将增加20亿卢布的反恐 投入。

  三、设立新的反恐机构。日本警视厅新设“紧急恐怖对策本部”;美国建立“恐怖威胁综合中心”,为政府提供包括 情报与分析等在内的恐怖威胁评估。

  四、加强对恐怖主义动向跟踪。包括加强对私人通讯的监管力度。密切跟踪高危人员。美吸收大量阿语人才,从电话 、互联网上准确截获恐怖分子的交流信息,有效遏制一些极端势力对西方国家的恐怖图谋。加强对可疑流动资金的监控。英美 等国在银行中派驻情报人员,监视可疑资金的流向。

  五、重视反恐的综合治理。同时采取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手段,开展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加大发展经济 的力度,努力消除贫困现象,根除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源。与此同时,许多国家还为可能发生的涉及生化核等大规模杀伤性恐怖 活动预作准备。包括储备天花疫苗,启动生物袭击监测系统,加强对核设施和各种放射性材料的保护,严防核恐怖活动的发生 。

  最后,联合国的地位与作用重新引起各方关注。阿拉伯世界反美情绪空前高涨,国际恐怖势力乱世再起,彰显美恃武 反恐加剧了“文明冲突”。美束手无策,被迫再次求助联合国,促使更多国家希望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

  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及全面参与将对美反恐谋霸形成一定牵制,难免与美垄断伊石油资源的战略目标相悖。联合国能在 多大程度上起主导作用,仍然有待于观察。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