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新闻周刊第200期庆典专题 > 正文

2003年11月10日:“问题部长”田凤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2日21:23 中国《新闻周刊》

  从小学教员、公社书记,官至省长、最终成为掌控25万亿国资的“大管家”,出身寒微的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是标准的“草根官员”,他的仕途一路“顺风顺水”,且一度口碑不错。

  但事实上早在数年前,这位高官已经被洞查内幕的民间人士,编排进一出热播的反腐电视剧《大雪无痕》,并且是一个“腐败人物”的原型。

  现在来看,这名今年以来“下马”的第四名正省部级官员,其人生角色转换之变幻莫测,确实耐人寻思

  “没能走出黑龙江”的田凤山

  这位从小学教员成长起来的部长,在乡亲们的眼里以谨慎著称。但在后来步步高升的仕途上,轰动黑龙江的几起大案却据传与他有关。

  田凤山是如何走上“违规违纪”之路的?尚待官方的正式调查结论

  本刊记者/刘志明(发自黑龙江)

  “田凤山现在怎么样了?”

  黑龙江省肇源县义顺乡的副乡长邵井海对田凤山的情况很关切,这是他接受记者采访时问的第一句话。

  田凤山是义顺人,他的老家在距离义顺乡政府所在地约30公里处的一个叫做山岗子的“大屯子”里,很偏远。那里不通电话,几年前才架过去电线,一条崎岖坎坷的土路与外界相联,“因为有水,若不封冻,过都过不去”。

  官至部省级的田凤山无疑是这个偏远乡村的大人物。即使在田凤山“出事”之后,那名副乡长依然说:“作为他的乡亲,我们一直把田凤山当作我们的骄傲!”

  义顺已无田凤山

  田凤山落马的消息在黑龙江广袤的土地上很快便尽人皆知。无论是省城哈尔滨,还是偏远的义顺乡,人们无不议论纷纷。

  田凤山1940年出生在义顺一个普通农家,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二弟曾任肇源县县委书记,现已调任另一个市任副市长。三弟在肇源县交警大队工作,现已退休,居住在肇源县城里。

  在乡亲们的记忆里,60年代初,田凤山曾被送到西安解放军第二炮兵技术学院学习。当时肇源县共送去三人,因学校条件艰苦,其他二人受不住,很快跑了回来,惟独田凤山一人坚持着,后“因身体原因”没有毕业,最终还是回到了肇源。

  这段未竟的学习经历,是田凤山的最高学历。也使大专学历的田凤山成为新一届政府部长中学历较低者。

  从西安回到家里,作为当时当地为数不多的“文化人”之一,田凤山被安排到义顺乡中心小学做代课教师。

  现今52岁的邵井海曾是田凤山的学生。1965年与1966年,他在田凤山的班上读过小学五年级与六年级。邵回忆,当时田凤山二十多岁,性格温和,教书认真,由于一个班只有一个教师,因此语文、数学各种课程都由田凤山一个人来教。田凤山住在义顺小镇上,条件很艰苦,没有自行车,每到周末都要步行几十里路回家。

  不到两年,田凤山就被调走了,步入从政道路。

  田凤山先是任肇源县另一个乡的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后又任肇源县委副书记、副县长。1983年前后调离肇源,先后任肇州县委副书记、县长,绥化地区副专员、地委副书记、专员,牡丹江市委书记,黑龙江省副省长,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1995年2月至2000年1月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1999年12月调任国土资源部任党组书记,2000年3月,任部长。

  田凤山一路“官运极好”,知情人介绍,在他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时,中央便曾来考察过他,意欲让他出任另一省区的“一把手”。因身体原因,没能成行。

  义顺人称,田凤山从义顺起步,一直“干到中央”,因此“大伙挺荣耀”。

  田凤山给肇源县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很多人向记者介绍肇源县城市政建设得漂亮,他们说这都是田凤山兄弟二人之力。有人对记者说:“作为家乡人,在政策上能倾斜就倾斜一下,真能‘借到光’。”

  据称,1998年松花江大水,肇源本是行洪区,但在田凤山力保之下,肇源才被保住。很多肇源人在提及田凤山时都讲起此事,说:“没有老田,肇源县早就没了。”

  义顺人对田凤山的落马既感到惋惜,又感到意外,因为在他们的印象里,“老田胆子很小,非常谨慎。”

  他们举了一个例子:1998年松花江大水时候,“为避嫌,老田把指挥部设在另外一个地方,不设在肇源。”

  “田凤山深悟‘做人’之道”

  记者在哈尔滨、肇源、绥化等地采访期间,许多人提及田凤山时,都用过“谨慎”一词。很多人评价说,田凤山为人随和,没有架子,不霸道。

  在绥化,记者接触的一些老干部,都对田凤山印象不错,但在他们看来,人都是有变化的,“特别是经济大潮涌起之后,人的改变更是非常之快。”“田凤山的落马,是在省里做官之后‘犯的毛病’。”

  原黑龙江广播电台绥化站站长陈起潮对于田凤山的落马极感意外,因为在前不久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他还在电视上看到田凤山露面。他向记者讲起一事:田凤山任绥化地区专员时,有一次陈路过田的办公室,门开着,田看见他,很热情地叫他到办公室里去坐,让陈谈外界对他有何反映。

  陈起潮说,当时绥化的这个班子,成员可分三种类型,一种是原来的老干部、老班底;一种是来绥化镀金的,这种干部但求工作不出错误,很快就调走;另一种则是靠业绩上来,踏踏实实做事。陈起潮把田凤山归为第三种类型。他说,田凤山在各个级别上,无论是县里、乡里,都曾做过政府或党委一把手,没有靠山,是靠自己的业绩“整”上来的。

  “10月15日北京宣布田凤山停职检查,16号我们这里就知道,17号则传遍全城了。”黑龙江某报驻绥化记者站站长说,“田这人,后期是否变化不得而知,但从前期看来,他很难出问题。”

  据他介绍,在绥化工作期间,田凤山颇得人缘,至今评价仍“很不错。”田凤山当专员时,见了什么人,都主动打招呼,即使在升任省长后,仍是如此。在绥化工作五年左右时间,田凤山既没跟谁有过利害冲突,也没跟谁有过密交往。

  原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李根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田凤山是农民出身,做过小学教员、公社书记,各个级别的职务都做过,他是一步一步地做上去的,在黑龙江属于‘主渠道’上来的官。”

  在李根深看来,田凤山很是个“当官的料”。

  被传与田凤山有关的几个案件

  田凤山突然落马,究其原因,官方尚无正式消息披露,故在黑龙江有多种说法流传。

  一种说法是,与他在北京主政国土资源部期间国内出现违规用地问题有关。但在这一问题上,有媒体引用国土资源部官员的话说:外界盛传的违规批地问题,可能性较小。

  另一种流传更广的说法是:与他在黑龙江省期间,该省发生的几件案子有关。

  一个是绥化的“马德案”。据记者了解,“马德案”在2002年4月案发,至今已有一年半时间,现在仍没有了结。本刊记者为此案两赴绥化,但据称因有关部门做了规定,绥化上上下下的官员对此均守口如瓶。

  有关部门此前对外公布的是: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自1995年上任以来,大肆买官卖官,疯狂敛财折合人民币2385万元。绥化市包括下辖的十个县市,一半以上的处级以上干部,都卷入了马德案。而在今年5月13日,黑龙江省委公布的数据是马德收受贿赂502万元人民币和25000美元。

  一位老干部告诉记者:马德在绥化任市委书记期间,非常霸道,独断专行,开会讲话都是一些骂人的粗话。而据通报,“马德案”已涉及到260多人。“现在省里来人,只是查一些大的,按买官金额来算,人数太多,小的就不查了”。

  一位老干部告诉记者,田凤山落马之后,在绥化传闻很多,说田凤山的落马与“马德案”有关,但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牵扯到一块的。

  知情人告诉记者,1988年前后,田凤山在省里进行副省长的差额选举,没有选上,后调任牡丹江市任市委书记。这期间,马德曾任牡丹江下属海林县县委书记,“田凤山直接管过一段时间马德”。知情人说,“田凤山任省长之后,是否与马德有关联,不得而知。”

  而在马德案发半年之后,绥化又发生了市长王慎义的经济案件。现在这个案子也未了结。而据绥化一位老干部告诉记者,田凤山的落马也许与王慎义的案子更有关系,据说王慎义曾送给田凤山数目不菲的钱财。

  但熟悉王慎义的一位知情人说:“审查过程中,王慎义很有‘经验’,不可能主动交代这一问题。由于王的案子主要是涉及他‘卖工程’的问题,牵扯的是下边的大小包工头,很复杂,因此这个案子很难查,很棘手!”

  另有人认为,田凤山的落马与黑龙江一家较大规模的客运公司有关,该公司近七八年来盛极一时。据说田凤山有亲属在该集团任职,牵扯到银行贷款问题。但这一说法同样无法得到证实。

  “国贸城案”另有隐情?

  另一据说与田凤山相关的案件是曾经名噪一时的“国贸城案件”。

  现国贸城副总经理于新华是当年国贸城事件的举报人,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国贸城的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国有资源流失”问题,一个是“国贸城的偷漏税问题”。按于新华的说法,此案在当年专案组调查过程中,因为受到各种阻力“夭折”了,“根本就没有查下去”。

  于新华说,该案“了结”之后,田凤山已是黑龙江省长了,但他仍与一些商户过从甚密。有商户曾说:“田凤山这人容易交结,但就是‘黑’!”

  至于当年“国贸城案”与田凤山有何牵扯,于新华说,田凤山曾收受过一名港商的好处。当年此人想与哈尔滨国贸城谋求合资。而就是这个“合资”,有“虚假投资”与造成国有资源流失之嫌,从而引出了当年的这一案件。

  据于新华透露,这名港商一到哈尔滨,就曾送出三台车,其中一台奔驰车就送给了田凤山。

  另有知情人介绍,当时国贸城总经理张庭蒲还曾向哈尔滨各政要送出价值不菲的约20件貂皮大衣。国贸城发生这些事件的时候,田凤山是哈尔滨市委书记。

  “国贸城案件”侦查的结果是查处了以哈尔滨市常务副市长朱胜文为首的数十名官员。其中局级干部7人,处级干部13人,共有67人被刑事立案。朱胜文因“受贿34.5万元”。1998年4月30日,被哈尔滨中级法院判处无期徒刑。1998年12月25日,被黑龙江省高院改判为有期徒刑17年。

  朱胜文因此成了后来以“国贸城案件”为背景的电视剧《大雪无痕》角色周密的原型。

  于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这一事件,她说:“若当时国贸城的案子能彻底查下去,田凤山早就落马了!”

  黑龙江的一位要求匿名的政界人士分析道,“田凤山在黑龙江经营数年,后调任北京任国土资源部部长,最终又因黑龙江的事情落马,在这个意义上,他并没能走出黑龙江。”

  

  《大雪无痕》中的“田凤山”

  

  早在7年前,作家陆天明便将田凤山作为“反面角色”写进了电视剧。由此,有人质疑:陆天明当时为什么没有揭发田凤山?

  本刊记者/粲然

  10月24日,写过一系列“反贪题材”的作家陆天明在一次闲谈中得知,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被“双规”,他松了口气。此时,人们才知道,在他数年前创作的电视剧《大雪无痕》中,就已有了田凤山的身影。

  惊叹于这位作家“先见之明”的同时,也有人以“陆天明为何没有揭发田凤山”为题提出质问。

  事实上,陆天明根本没见过田凤山。

  他第一次听人谈起田凤山是1996年底。陆天明看到一篇名为《一个女人告倒一群贪官》的报告文学,颇为感动,动身前往黑龙江采访文章中的当事人:原哈尔滨国贸城总经理于新华。那时,轰动一时的“国贸城案”告一段落,中央专案组已经撤离;以哈尔滨市副市长朱胜文为首的一批贪官纷纷落马;上访检举的于新华被树为“反腐英雄”,出任国贸城总经理。

  让陆天明感到奇怪的是,在当地,他并没有感受到反腐“大战告捷”的气氛。相反,“情况显得很复杂”。

  接受采访的当地检察院专案组不敢请他们到单位去,只是以“请朋友吃饭”为由,把陆天明一行带到专案组一个公安干部的妻子开的小饭馆里。“英雄”于新华的处境更不好。虽然名为国贸城总经理,但依然受到百般刁难——原本在国贸城附近设立的公交停靠点被移了位置,一些税务机构隔三差五来找麻烦,她还时不时收到一些匿名威胁电话……

  在那次采访中,心直口快的于新华对陆天明说“事情还没有完”,还说,“我听说田凤山也不是好东西。”

  事情确实没完。导演雷献禾邀请别的编剧,想以于新华为题材创作一个电视剧,一个被陆天明形容为“很高,高得你难以想象”的领导发话,叫他们别碰这个题材。这件事一度因此搁浅。

  雷献禾找到陆天明,陆天明说,这事干啊,但我们要干得聪明。于是,在《大雪无痕》的剧本里,以于新华为原型的“廖红宇上告”成了副线,而侦破副市长周密(原型即为朱胜文)杀人案成了主线。陆天明也把始终让他存疑的时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的田凤山写进了戏里,不过,他的角色是一个较不起眼的省委“顾副书记”。

  “顾副书记”公社干部出身,一个乡长保护了他,从此两人在仕途上互相”提携”。“顾副书记”公然向地市级领导索贿,接受周密十几万元现金和几十万国企股票。案情真相大白时,这个受贿主角却依然逍遥法外——种种情况,便是在黑龙江省内流传的田凤山“发家史”。

  《大雪无痕》播出后,反响很好。但陆天明说,这7年来,他一直不敢提起这部戏的内幕。原因之一,就是要保护至今还官司缠身的于新华;原因之二,对一切指向田凤山的猜疑仅仅限于“道听途说”,苦于无证据;原因之三,陆天明说他也得保护自己的戏,保护一系列反贪题材的作品能被顺利创作和播出。

  陆天明说,这是他,一个“小小编剧”的“反贪”策略:“老鼠我没本事抓,但我要让大家知道‘中国有老鼠!’喊打老鼠的人多了,老鼠起码不敢像猫一样堂而皇之。”

  田凤山被停职审查,让陆天明消除了多年心头的隐隐疑窦。陆天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前几天于新华打电话说,刊登他评说田凤山事件的报道,被黑龙江一家报纸转载,一时间洛阳纸贵,报纸被一抢而空。

  “这可不是因为我陆天明。必须澄清,我在反田凤山这个案子中,没有起任何作用。是中央,是黑龙江的人民和广大干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民在关注反腐败这事,他们痛恨黑暗和腐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反贪作家”,陆天明自然快意于贪官“落马”。但他说,这几年他耳闻目睹的一个最大的体会是,仅仅靠几个高官的清廉没用;靠几个以死相争的反腐英雄也没用;只靠机构查,机构又不掌握绝对的权力,依旧防不胜防,查也查不深,捉也捉不净。只有在体制上想办法,建立起一个对权力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严格控制行政权力,中国才能有效地减少田凤山、程维高的后来人。

  田凤山25万亿国资的“大管家”

  作为“最大宗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在田凤山的国土资源部部长任期中,中国出现了新一轮“圈地热”。但田本人是否应为此负责,尚不明了,而重整中国土地市场的重任,无疑留给了他的继任者

  本刊记者/刘英丽

  2003年10月14日,作为中央委员,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参加了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闭幕式。这是他最后一次在政治舞台上露面。

  就在这一天,中共中央下发文件:田凤山停职检查。次日,国土资源部内部便传出消息:田部长被“双规”了。

  “我们的工作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一切照旧。”国土资源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据她介绍,国土资源部首先在内部传达了田凤山被“双规”的消息。随后,田被免去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的职务,由副部长孙文盛接任。

  接下来是法律程序 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免去田凤山国土资源部部长职务,任命孙文盛为国土资源部部长。

  迄今为止,官方尚无对田凤山“问题”的详细披露,国务院只是在提请任免的文件中说,“田凤山同志因有严重违纪问题,正在调查。”

  按照常规,由中纪委公布更详细的情况和处理结果,或者进入司法程序,还要等较长一段时间。对田到底犯了什么事,外界议论和猜度纷纷。舆论注意到,这是今年以来“下马”的第四名正省部级官员,也是今年第二名被免职的部长。

  初上任时的一盘棋

  田凤山作为国土资源部部长的最后一次公开的工作露面,是2003年8月6日由国土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建设部、审计署组成的10个联合督查组,对全国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进行联合督查。

  在督查组成行前,田凤山做了鼓舞人心的动员。颇有深意的是,此次督察组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清查全国的各类开发区。在田的三年任期的末尾,乱占耕地、乱建开发区的问题,再度成为中国上上下下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在田“下台”后的10月28日,温家宝总理以严厉的语气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要清理各类开发区,坚决纠正违规擅自设立开发区和盲目扩大开发区规模;要严肃法纪,对违反规定乱批、乱占、滥用耕地的务必严肃处理。

  田凤山黯然去职之时,中国正试图打压愈演愈烈的开发区热。在这场热潮中,难以统计数量的耕地在各个地方被转化成开发区,变成了工业区或者商品房;另有一部分被闲置,荒草萋萋。

  客观地讲,在这场全国性的“圈地”热潮中,作为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管家”,田应为此负多少责任,现在还很难明晰。

  田凤山2000年3月接任国土资源部部长时,距离1987年中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已经13年了——据国土资源部下属《国土资源报》总编辑刘允洲回忆,1988年至1991年,中国的土地使用市场“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直到“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加上法律修改,对土地转让、出租、使用政策的阀门打开,各地才于1992年至1994年春天刮起了一股“开发区热”。

  建设部公布的一份资料显示,截至1993年底,中国大陆县级以上的开发区甚至比当时城市用地面积总量(1.34万平方公里)还多出0.16万平方公里,这个统计尚不包括村级、乡镇级的开发区。而据一位土地专家计算,这些开发区用地80%以上是耕地,当时的“耕地流失每年至少1000多万亩”。这些被占用的耕地之后也并没有全部真正“开发”,而是造成大量闲置。

  据一位知情人士披露,1997年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在听取关于中国土地状况的汇报时,一位领导惊呼,“中国的耕地完了”。

  同时,1997年,中国第一次提出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并于1999年实施修改过的《土地管理法》,使土地审批更加严格。

  在中国土地市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田凤山还在黑龙江任职。

  1999年12月,田凤山来到京城,被任命为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2000年3月,出任第二任国土资源部部长。

  “我们脚下的土地,是价值25万亿元的最大宗国有资产。如何才能管好、经营好这笔人民共同的财富?”田凤山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如此阐述自己肩负的重任。

  任期内土地问题卷土重来

  1998年,中国经济再次发力,各地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之一是吸引外来资金,而土地仍然是吸引外来资金的主要筹码。

  于是,1998年后刮起了新一轮的“开发区热”。

  不少地方政府为吸引外资,甚至争相压低地价。据报道,2001年,在北京通州区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得到零地价、零租金的优惠;湖北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全省推出“零土地出让金、零征地补偿费、零项目报建费、零行政事业收费、零房租、零地方税。”

  有专家指出,上一轮圈地运动所建立的开发区特点是:炒卖土地严重,但还是想引进一些企业;而新一轮开发区热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少开发商是以办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名划拨圈地,然后改变土地用途搞房地产开发,导致土地变相非法入市。

  据2003年一份对全国24省市区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各类开发区已达3837家(与当初建设部统计的范围不同)。其中经过国务院批准的只有232家,省级批准的1019家。

  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已经达到3.6万平方公里,这个数据比1993年的1.5万平方公里,又多出2.1万平方公里,也超过了现有城镇建设用地的总量。

  而在大量圈地以后,一些开发区再次陷入荒芜。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在全国省级以上900多家开发区中,国家批准规划的近3000万亩,但直到2003年初,已开发面积却仅占规划总面积的13.51%。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在开发区规划用地时不尊重农民意愿,强行征用农民集体用地,经济补偿不到位、不安排农民就业等,又造成一定的社会不稳定,引起高层的重视。

  2003年7月1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7月3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进一步整顿土地市场电视电话会议。8月6日,国务院部署,10个中央督察组将在两个月时间内对全国所有省、区、市进行一次大范围的督察。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清查整顿各地的开发区。

  当时还在任上的田凤山在会议中讲话说,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片面经济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脱离本地实际和产业发展规律,盲目上新项目、铺摊子的冲动相当激烈,反映在土地上就是各种名目的开发区违规大量圈占土地的行为又有抬头之势。

  土地管理失控谁之过

  田凤山的讲话中,把土地失控之责归咎于地方政府,认为地方政府应该承担起新一轮圈地热的主要责任。刘允洲也认为新一轮的开发区热是“地方政府推动的以经济增长为目标,以政绩为动力的结果”。

  地方政府官员考核的标准是以GDP与财政收入增长为主要因素的。为推动经济增长,不少地方政府的确把出让土地作为第二财政。

  此时,土地已不仅是一种资源,更加成为“资产”。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套现就可以获得政绩。

  更重要的是,一些地方政府赋予了开发区“征地”、“规划”、“出租”、“转让”、“出让”甚至“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等所有用地权利,使之成为一个“圈地”特区。

  一位国土资源部的干部无奈地对记者说:“开发区怎么用地,我们从来管不着。”

  地方政府的“发展冲动”带来土地违法违规的操作,愈演愈烈的原因是“违规操作成本很低,所以敢于冒险”,据刘允洲介绍,1998年至今,“几乎没有县级以上的干部是因为违规违法出让土地而被处理的。”

  虽然手中掌管着价值巨大的土地资源,国土部门的人却抱怨说,他们对各地的圈地热无能为力。

  据刘允洲说,国土资源部门有自己的执法局,但在具体操作中,“需要配合中纪委、监察部,才能落实到具体的人”,所以行政执法的能力不够。如果在检查过程中,确实发现问题,国土资源部执法局有权利将涉及犯罪的人送交法律程序处理,但“目前为止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征地制度的缺陷,和执法的软弱,使得地方政府圈地的积极性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土地管理方面的另一个老问题是,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通过协议、招标、拍卖三种方式进行,但据统计,2000年中国出让的30万公顷土地中,以招标、拍卖方式出让的只占总出让量的5%。

  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资产处提供的数据,1999年,全国招标拍卖的土地面积1000万平方米,收到的土地价款高达114亿,平均单价每平米1057元;然而从1992年到1999年,全国出让土地面积30万公顷,土地收入却仅有1000亿,平均每平米收入只有130多元,前者是后者的8倍还多。

  田凤山任期中的国土资源部11号令对这一情况的改观意义重大。这份名为《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再次肯定补充了“招拍挂”三种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式,并禁止“经营性用地采用协议转让的方式”。

  另据刘允洲披露,目前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着的《土地管理法》修改也将围绕征用耕地进行。过去,农民集体用地只能通过国家征用然后入市的做法,有望改为由房地产开发商直接与土地使用权的持有者谈判。

  如果这样的修改得到落实,地方政府手中的土地资本权利将进一步削弱。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胡存智说:“土地转让过程中偶然性的暴利机会将大大减少。”

  2003年6月24日,田凤山在第13个全国土地日前一天,接受了新华社两名记者的专访,强调要“建立世界上最为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中国经济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但仅仅三个多月后,这位部长就黯然离去。而重整中国土地市场,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生存空间的重任,无疑留给了他的继任者。

  

  谁来揭发田凤山?

  即使陆天明真的勇敢地起来揭发了田凤山的问题,也未必能起多少作用。真正能起作用的不是几个“反腐英雄”,而是有效的、有强大抗干扰能力的监督体制

  文/汪玉凯

  据新华社报道,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因严重违纪于近日被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查处。

  田凤山的被查处,在海内外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又一次显示了新一届领导集体根治腐败顽疾的决心。

  据近期各种媒体对田凤山问题的相关报道,田凤山的违纪行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其在黑龙江任职期间,与该省发生的多起腐败案件有涉;二是在田凤山主政国土资源部的工作期间,全国一些地方在土地审批、流转和国土专项资金使用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不管上述有关田凤山的违纪、腐败报道是否属实,但可以肯定,在中纪委没有掌握这位被西方看来是“内阁”官员的违纪、腐败事实前,决不会轻易做出这种决定。

  既然如此,如果把田凤山违纪的蛛丝马迹和他仕途发迹的过程加以比较,不难发现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深思之一:在田凤山身上,存在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他违纪、腐败,而同时又在不断地被重用、升迁?

  比如,他在担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期间,就与国贸城的受贿案有关,但后来被提升为省长,再后来又进入中央,所有这些调任、升迁,按照选拔任用程序,均需进行严格的考察。但田仍能一路升迁,现在看来是否反映出在重要领导职务的选任方面,还存在着制度缺陷?

  深思之二:在对高官的监督中,人民群众究竟能够扮演什么样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理论上讲,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所有公职人员行使的权力,都应该受到人民的制约。但在现实中,人们似乎很难体会到人民对官员、公仆监督的力量。以田凤山违纪、腐败案为例,田凤山落马后,作家陆天明透露电视剧《大雪无痕》中的腐败分子省委顾副书记,就是以田凤山为原型。

  《大雪无痕》已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过两年多,其间田凤山依旧当他的大官。我们不能苛求一个作家当初一定对田凤山的问题进行揭露和举报,退后一步想,如果这位作家当初真的勇敢地起来揭发了田凤山的问题,也未必就能起多少作用,搞不好,还可能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灾难。这些官员打击报复的手段令人担忧。石家庄市建委那个与程维高斗争了8年的干部被投入监狱的事实,即是对这一问题的绝妙注释。

  在“主人”不敢揭发“公仆”问题的地方,在人民害怕官员打击报复的地方,人民还能发挥其主人的监督作用吗?

  深思之三:对于行使公共权力中的特殊岗位,需要不需要建立特殊的监督框架?

  实际上从程维高、刘方仁,到田凤山,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现象就是:这些人不是没有经历过一番奋斗,也不是一开始就想成为一个腐败或违纪分子。他们的共同悲剧在于,当他们的权力过大又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状态下,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欲望远远超过了人性本身所具有缺陷的自制力,以至把自己曾经构建的人生追求、理想大厦用自己的言行击得粉碎.成为一个失去正常人格力量的“另类”——一方面冠冕堂皇的职位,决定他们必须在人前演戏,装出“正人君子”的姿态;另一方面,他们又惶惶不可终日,连做梦都想着一旦真相暴露,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

  腐败官员人格分裂、家破人亡所造成的一幕幕悲剧说明,对那些在公共权利行使中的特殊岗位(位高权重),只有建立特殊的监督框架,才能避免这种“另类”的大量涌现,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公共权力的滥用,给党和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本文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第200期庆典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