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坏账不再是华尔街的聚宝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12:29 青年参考 | ||||||||
(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已大致完成了危机后的重组工作,日本的经济正在改善。随着中国政府处置大型银行所背负 的不良贷款的逐步推进,亚洲的“问题资产时代”可能正接近尾声。) 永安大厦是位于中国北方的一座20层办公楼,看上去坚固、摩登。但大楼内空空荡荡,电梯停在布满蛛网的升降井 内,水管干涸,各种设备上都积着多年的灰尘。这座大楼的
永安大厦远不如曼哈顿的摩天大楼那样熠熠生辉,全球最大的一些投资银行都在那些摩天大楼中落户。但在纽约市中 心的这些投资银行看来,永安和亚洲各地其他数千座残破建筑和失败的开发项目,却都是有价值的资产。 1997年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令该地区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不良资产市场。有资料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 末以来,亚洲国家的政府和银行出售或处理了逾1万亿美元的问题资产。在这一企业和国家资产负债状况的集中清理中,外国 买家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海外投资者包括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还有私人股本基金孤星基金等,它们在不良贷款方面 的投资回报远远高于传统业务。 金融集团小心翼翼,对自己在这块业务上的利润秘而不宣。但分析师表示,以相当于账面价值很小一部分的价格买入 不良贷款,然后要么收回这笔贷款,要么出售基础资产,回报率最高可达30%。粗略估计,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该行业从 问题资产中所获收益有数亿美元。 但是,控制着全球不良贷款市场的高盛、摩根士丹利和其他约40家大型投资者开始担心,亚洲可能很快将不再为它 们供应如此丰厚的收入。“亚洲不良贷款市场正处于关键阶段,”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战略投资集团负责人拉里·斯柏林说, “全球投资者目前正在比较亚洲和欧洲的不良贷款市场机会。投资配置将随机会出现的地方而调整。”一旦亚洲问题贷款市场 瓦解,投资银行和私人股本基金每年将减少数百万美元的收益。 过去几年的增长来自日本,那是亚洲最大、也是问题最多的经济体。直到1997年,在日本资产泡沫破裂六、七年 后,日本的不良贷款市场才真正起步,各家银行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摆脱问题资产,而在这场仓促的不良资产处置行动中,已等 待数年的外国投资者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3年前,这股业务潮开始枯竭,部分是因为大部分坏账开始得到解决,同时也因为政府机构开始收购问题资产。虽 然日本还剩下约33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但外国投资者认为机会正在迅速流逝。 回报下降已促使不良资产投资者把目光投向日本以外的市场。大多数外国投资者对中国下注,因为看准该国迫切需要 金融改革。 中国政府于1999年将四大银行的1.4万亿人民币不良贷款转给4家资产管理公司,并要求其在2009年前处 置这些不良贷款。此举唤起了投资者对不良资产闸门将要打开的希望。 但现在已经5年过去了,仅完成了一笔交易。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华融通过拍卖售出了票面价值达128亿元人民币 的不良贷款。买主是两个银团,分别以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为首。由于必须经过无数政府机构的批准,这宗不良资产处置行动花 了两年时间才完成。交易耗时良久,令投资者大为沮丧,也使其成本上升。这就是所谓“华融一号交易”面临的问题,而且事 实上,自那以后只举行了两场问题资产的拍卖。这些都表明,中国不良贷款市场问题重重。 据悉,由于生意不足,孤星即将关闭在北京的办事处。即使那些留下来的投资者,也在考虑房地产等其他机会。他们 怀疑,中国的不良贷款市场究竟能否摆脱政治与官僚桎梏。 乐观人士认为,对改革的政治要求将加快中国处置不良贷款的进程,特别是考虑到建行和中国银行这两家最大的银行 正准备明年赴海外上市。“中国的不良贷款市场已出现一些大型交易,但这一市场仅仅刚开始。有关它的潜力,我们现在还没 看出来,”德意志银行中国战略投资集团主管奥立佛·魏斯贝格表示。 一些外国集团在中国投入了大量资源,它们寄希望于另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在过去几个月中,信 达采取了一项非同寻常的举措,压倒了它的三个同行企业,从三家大型银行购买了面值超过38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多数投 资者期望,信达将在今后18个月内售出这些不良贷款。但是,这家莫测高深的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记录也是一团糟 ,把中国不良贷款市场近期的希望寄托在这样的公司身上,表明了不良贷款处置行业面临的问题。 尽管中国需要金融改革,但其不良贷款市场的开放速度不可能很快,无法满足国外投资者对资产的贪婪欲望。尽管中 国正极力打破围绕不良贷款问题的官僚机制,但投资者将发现,很难再赢得他们迄今在亚洲的问题债务中所获得的丰厚回报。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