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石就如“黑哨”龚建平一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17:35 外滩画报 | ||||||||
评论家水皮(吕平波,中华工商时报社副总编辑)日前撰文,对“王小石事件”(王小石,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工作处 副处长,利用职务便利,向相关的上市公司透露了发审委人员组成名单,收取20万元“好处费”,日前被司法机关羁押)作 了评点。文章称,王小石已经成为中国证监会反腐的标志人物,是全国股民第一时间找到的一只替罪羊。 文章认为,王小石案令人警醒。警醒有三:
警醒之一,王小石只是靠出卖发审委人员名单就可以索贿20万,那么手中掌握上市公司命运的发审委员自己一旦出 卖良心又将如何?文章指出,伴随王小石案议论最多的就是发审委的大改组,不管正常与否,发审委的公信力都已严重下降。 警醒之二,发审委的名单是怎么成为机密的,要对谁保密?这种保密置“三公”于何地步?这样的保密本身的合法性 值得怀疑,为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因为没有公开,就没有监督。 警醒之三,从事实看,发审委的工作流程实际是走过场,形同虚设。2004年的“会峰期”,发审委频频开会,理 论上人均一天的审读量高达60万字,看都看不过来,又审什么? 文章指出,发审委“审”的东西,其实就是一堆格式文件。一个上市公司符合上市条件,但如文件准备不合格式可能 上不了市;而一个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只要把格式文件做得天衣无缝就可以成功上市。文章认为,这样的“文字性审核” 其实是多余的,徒增上市公司的负担。 文章说,王小石就如“黑哨”龚建平一样:比他拿得多的人有,比他贪心大的人有,比他位高权重的人更多,但偏偏 就是王小石被抓了典型。文章最后表示,中国股市都快变成垃圾场了,证监会这么多年却“很不正常”地没人出事,更有讽刺 意味的是,这次终于有人“出事”了,却是王小石这样的边缘人物。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