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事记(1404~1894)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11:00 城市快报 | ||||||||||||
明永乐二年(1404年2月11日~1405年1月30日) 1十一月二十一日,天津设卫建城。 2十二月九日,明廷决定设立天津左卫。
明永乐四年(1406年1月20日~1407年2月7日) 3十一月八日,改青州右卫为天津右卫,至此,天津共设三卫。 明永乐九年(1411年1月24日~1412年2月11日) 4二月初,开会通河,大运河基本贯通。 5是年,明廷设长芦巡盐御史管理盐政。 明宣德十年(1435年1月29日~1436年1月17日) 6是年,设立户部分司管理仓储收放。 明正统元年(1436年1月18日~1437年2月4日) 7是年,建天津卫学,是为天津卫学的开始。 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1月27日~1447年1月16日) 8是年,将通州以南的钞关迁至河西务。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1月17日~1448年2月4日) 9是年,王鹓中举,为天津第一个举人。 明成化二年(1466年1月17日~1467年2月4日) 10是年,刘钰成中进士,是为天津人入选甲科之始。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1月31日~1520年1月19日) 11是年,《天津三卫志》刻成,是为天津方志之首创。 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1月20日~1521年2月6日) 12是年,会试,高山中武进士。此为天津有武进士之始。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1月14日~1565年1月31日) 13十一月三日,添通判一员(天津通判)。 明万历七年(1579年1月27日~1580年1月15日) 14是年,修建藏经阁,人称“铃铛阁”。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2月5日~1591年1月24日) 15是年,《天津三卫志》续修刊刻。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2月9日~1596年1月28日) 16八月一日,明廷制定有关长芦盐政6条措施,分别规定设防守、清场地等事宜。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2月14日~1601年2月2日) 17是年,明军防倭东征过津,在寺的废基上重建挂甲寺。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2月19日~1614年2月8日) 18是年,徐光启寓居津门。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1月29日~1616年2月16日) 19是年,北方屡有蝗灾,天津人就行捕食,是为吃“吃蚂蚱”风俗之最早记载。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2月19日~1644年2月7日) 20四月一日,明总兵周遇吉以500名骑兵在杨柳青伏击清兵,鏖战一天,清兵北上。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2月8日~1645年1月27日) 21三月十九日,明朝驻津士兵起义归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同年,清军攻破天津。 22是年,天津发生瘟疫,俗称“探头病”。 清顺治九年(1652年2月10日~1653年1月28日) 23五月十六日,天津左卫、右卫并归天津卫。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1月26日~1657年2月12日) 24六月十六日,顺治皇帝颁布禁海令。 清康熙四年(1665年2月15日~1666年2月3日) 25七月十日,天津钞关由河西务移驻天津。 清康熙八年(1669年2月1日~1670年1月20日) 26十一月,康熙皇帝巡视天津。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2月17日~1674年2月5日) 27是年,纂修《天津卫志》,1675年成书。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1月27日~1684年2月14日) 28闰六月一日,奉天海运木材至津贸易。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2月5日~1705年1月24日) 29十一月二十二日,天津总兵蓝田请求在天津等处开垦水田,后被称为“蓝田”。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2月13日~1707年2月2日) 30是年,天津总兵蓝田在南门外3里建普陀寺,1719年康熙帝赐名“海光寺”。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2月3日~1708年1月23日) 31五月十九日,康熙皇帝巡视白庙并为之亲书“孤云寺”匾额。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1月26日~1714年2月13日) 32是年,清廷在海河西南岸建皇船坞。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2月4日~1716年1月23日) 33是年,西沽浮桥建成。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2月11日~1718年12月30日) 34是年,天津最早的水会(救火会)成立,名为“同善水局”,为民间慈善组织。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2月19日~1720年2月7日) 35是年,三取书院建成。 清雍正元年(1723年2月5日~1724年1月25日) 36是年,盐商查日乾开始修建水西庄。 清雍正三年(1725年2月13日~1726年2月1日) 37三月七日,清廷改天津三卫为天津州。 清雍正九年(1731年2月7日~1732年1月26日) 38二月二十三日,天津直隶州升为天津府。 清乾隆四年(1739年2月8日~1740年1月28日) 39是年,天津闽粤会馆建立,此为津门最早的商人会馆。 40是年,《天津府志》和《天津县志》成书。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1月30日~1749年2月16日) 41二月,乾隆皇帝赐名水西庄为“芥园”。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1月21日~1766年2月8日) 42是年,大直沽西南建造“柳墅行宫”。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1月23日~1774年2月10日) 43是年,清廷修建“海河楼”。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2月11日~1794年1月30日) 44六月二十二日,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抵津。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1月31日~1795年1月20日) 45是年,长芦盐政征瑞奏准建“育婴堂”。 清嘉庆二年(1797年1月28日~1798年2月15日) 46是年,山西商人雷履泰在经营的日升昌颜料铺,首创汇兑业务。 清嘉庆七年(1802年2月3日~1803年1月22日) 47五月,《辛酉工赈纪事》编集成书。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2月2日~1833年2月19日) 48是年,梅成栋编选的《津门诗钞》刻成。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1月26日~1839年2月13日) 49九月十九日,天津硝烟13.15万余两。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1月27日~1847年2月14日) 50是年,《津门保甲图说》编成。 清咸丰三年(1853年2月8日~1854年1月28日) 51九月六日,太军兵临天津城。 清咸丰五年(1855年2月17日~1856年2月5日) 52是年,天津华义堂按《嬉牛豆略》试种牛痘,此后,王莲品在天津创建保赤堂牛痘局。 清咸丰八年(1858年2月14日~1859年2月2日) 53五月,《天津条约》签订。 清咸丰九年(1859年2月3日~1860年1月22日) 54五月二十五日,英、法、美舰队闯入内河,大沽炮台守军给予还击,取得了天津近代反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重大 胜利。 清咸丰十年(1860年1月23日~1861年2月9日) 55正月二十六日,开始动工修筑濠墙。 56七月八日,英法联军占领天津。 57九月十一日,《北京条约》规定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 58十月,上海、烟台、天津航线开通。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2月10日~1862年1月29日) 59二月,洋人控制的天津海关开关。 60七月二十八日,《中德通商条约》在津签订。 清同治元年(1862年1月30日~1863年2月17日) 61七月十八日,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与葡萄牙使臣在天津交换《中葡和好贸易条约》。 清同治二年(1863年2月18日~1864年2月7日) 62五月,英商“天津赛马会”成立。 清同治五年(1866年2月15日~1867年2月4日) 63是年,大沽口曹妃甸始设灯标。 清同治六年(1867年2月5日~1868年1月24日) 64正月二十八日,京津两地海关通邮,这是中国海关在天津兼办邮政的开始。 65三月,天津机器局在海光寺设立。 66是年,外轮首次参加漕运。 67是年,天津设有官立牛痘局。 清同治七年(1868年1月25日~1869年2月10日) 68二月中旬,天津机器局东局完工。 69三月中旬,捻军逼近天津城。 清同治九年(1870年1月31日~1871年2月18日) 70是年,吴惠元总修《续天津县志》出版。 清光绪元年(1875年2月6日~1876年1月15日) 71四月二十六日,李鸿章督办北洋海军。 清光绪二年(1876年1月26日~1877年2月12日) 72四月,天津东局开设电器水雷学堂。 清光绪三年(1877年2月13日~1878年2月1日) 73三月二十四日,李鸿章组建克虏伯炮队。 74十二月四日,天津东南角“保生所女粥厂”发生大火,是为近代天津第一重大火灾。 清光绪四年(1878年2月2日~1879年2月21日) 75二月二十日,设立“海关书信馆”。 76三月,轮船招商局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房,是为天津第一家私人近代工厂。 77六月二十五日,天津设立开平矿务局。 78六月三十日,中国第一套大龙邮票诞生。 79是年,天津设立广仁堂,收养孤儿节妇。 80是年,天津海关在大沽口用旧趸船改装成灯船,为天津海港第一个导航设施。 81是年,天津地区霍乱流行。 清光绪五年(1879年1月22日~1880年2月9日) 82四月八日,美国总统格兰特抵津。 83四月,马大夫医院正式开办。 84十一月三十日,海关书信局改名为“海关拨驷达”(英语Post译音,即海关邮局) 85是年,天津海关在大沽口进行正式水文天象观测。 86是年,英国商人设立建兴洋行修造船舶。 清光绪六年(1880年2月10日~1881年1月29日) 87正月,天津在东沽购地,兴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北方第一座近代船舶修造厂。 88二月二十六日,天津成立“备济社”。 89七月十四日,在东局开设水师学堂。 90八月十四日,设立电报津沪总局。 91八月十五日,天津机器局制造的我国第一艘近代潜水艇在白河试航成功。 92九月三日,北洋电报学堂设立。 清光绪七年(1881年1月30日~1882年2月17日) 93五月十三日,开平矿务局工程师改制成中国第一辆机车,命名为“中国火箭号”。 94六月十日,天津濠墙大规模整修竣工。 95是年,英国汇丰银行天津分行设立。 96是年,清廷解散留学事务所,撤回首批留美学生120名。 97是年,北洋医学堂动工兴建。 98是年,津沪陆路电报线架通。 清光绪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 99二月九日,北洋官书局设立。 100是年,天津东局设立硫酸厂。 101是年,人力车传入天津。 清光绪九年(1883年2月8日~1884年1月27日) 102五月,北洋水师营务处在法租界建立。 103六月十四日,直隶大雨,历时13天。 104六月二十二日,天津成立宣讲所。 105六月二十四日,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06十月上旬,每到黄昏,西北射来红光一片,在天津延续3个多月。 107是年,天津工程总局设立。 108是年,督署至马家口沿河官道筑成。 109是年,德商建起利顺德饭店。 清光绪十年(1884年1月28日~1885年2月14日) 110三月,天津电报总局转到上海。 111四月十七日,《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签订。 112四月二十四日,北塘至山海关电报线路已经派员勘定,由山海关道周馥督办。 113六月,创设天津官车局。 114八月,周盛波在安徽募勇到小站驻防。 115九月,张焘著《津门杂记》刊行。 116是年,天津设立“蚕桑局”。 117是年,在城西门外创办育婴堂。 118是年,竹竿巷等一批“官道”竣工。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2月15日~1886年2月3日) 119九月二十四日,天津至保定电报线架通。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2月4日~1887年1月23日) 120四月十三日,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奕譞受命巡阅北洋海防,视察天津武备学堂。 121四月十三日,《时报》中文版发行。 122八月,怡和洋行展览铁轨。 123是年,天津自来火公司创办。 124是年,集贤书院设立于河东狮子林。 125是年,天津至日本长崎的航线开通。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1月24日~1888年2月11日) 126二月二十一日,开平铁路公司改组为天津铁路公司。 127七月,天津开铸“光绪通宝”。 128是年,稽古书院设立。 129是年,天津洋商会成立。 130是年,北洋西学学堂主楼建成。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2月12日~1889年1月30日) 131四月,天津英租界煤气管道铺设工程开工,1889年英租界开始使用煤气照明。 132六月,驻津荷兰领事馆安装电灯。 133七月,芦台至天津铁路铺轨完工。 134九月五日,津唐铁路通车典礼举行。 135十月下旬,《天津至紫竹林图》绘成,这是天津最早一张实测地图。 136是年,大沽驳船公司增设修理厂。 137是年,金华桥建成,是天津第一座铁桥。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1月31日~1890年1月20日) 138是年,津塘铁路线上发生两列对行火车相撞起火事故。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2月9日~1892年1月29日) 139三月,北洋铁路官局天津办事处设立于法租界。 140四月十六日,北洋海军建军3年后进行第一次校阅,李鸿章等人视察,历时18天。 141是年,汇文中学建成。 142是年,英商在天津建立老晋洋行。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月30日~1893年2月16日) 143七月四日,《中俄边界陆路接线条约》在天津签订。 144是年,海防公所动工兴建。 145是年,滦河大桥建成。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2月17日~1894年2月5日) 146八月,江苏会馆建成。 147十一月一日,北洋西医学堂开办。 148是年,天津挑挖霍家咀河,这是近代天津水利工程最早使用水泥。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2月6日~1895年1月25日) 149二月,德崔琳出版《京津泰晤士报》。 150五月,孙中山首次抵达天津。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