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旧时节令(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12:21 城市快报 | ||||||||||||
文/许杏林 初七、八妇女不做针线活,谓之“针七”、“眼八”。 正月十五是个大节日。十五也称上元节或上元日,又称“灯节”。在此之前,天津城厢内外到处售卖各种彩灯。自正 月十四至十六止,居家铺户张灯三日,官民同乐。这三日
灯节日所有寺庵都作“天官会”,河北区大悲院尤为热闹。草厂庵、估衣街、北马路、东马路一带商贾都挂各色飞禽 走兽花灯或盒子灯(也称烟火盒子)。白天演戏、赛会,上灯后陆续燃放花筒,如八仙上寿、游龙戏珠等,还有人物、花卉、 楼台、鸟兽隐现空中,锦簇花团,光怪陆离,观者人山人海。后因拥挤伤人,奉令停放。是日夜,儿童也提各样花灯游戏于街 巷之间。 晚上吃汤圆,称汤圆为元宵,故也称这天做“元宵节”。 正月十六夜间,妇女小孩都到各地大街小巷中行走,称做“走百病”,或称丢百病,意思是如此一遛,会把一年中所 有疾病丢走。这天还要故意丢到路上一两个钱表示去病。 十六过后,“年节”基本上结束了。 正月廿四晚,人们烧秸秆灰于门前,称做“照真”,以祈求丰年。烧前将秸秆捆好竖放,据说点火后秸秆倒向哪方则 哪方丰收。然后将灰堆做囤形,名叫“打囤”,再抓一把五谷杂粮放在囤内(也有放置钱或铜板的),称“填仓”,表示预兆 丰收,后来只用灶膛硝灰。二十五日午后将灰囤收起扫净。此一风俗城郊县乡均举行。此日,还用米饭鱼汤在门后祭祀“仓官 ”。 二月初一中和节,传为太阳生日,在津不盛行过此节。二日因百虫皆蛰动,故称“龙抬头”。民俗用灰末引青龙至门 外通水处,用谷糠末引黄龙至家,称之为“引钱龙”。这天家家吃煎焖子,焖子象征龙鳞,烙薄饼,炒豆芽菜,称龙须菜,用 薄饼夹食之。另外,还要在屋内进行扫除,消灭虫害,俗称“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蜈蚣不见面”。此日,为土地公公生日,还 要祭祀土地神。郊县尤盛。 二月初五吃花糕,花糕是早已干了的蒸后再吃。还包饺子,叫嚼恶人,捏恶人嘴。 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菩萨诞辰日。各佛寺僧尼建观音会,道场庄严,香花供养,士女骈集殿庭炷香。或许佛前长明灯油 以保安康,或供长幡求子。既生子后则于观音座下皈依寄名,可保长寿。妇女持斋,称之为观音素。此时为春风季节,故俗传 此日为“观音暴”,要刮大风。南方也有此传说,谓“老和尚过江刮大风”,或云为廿八日。 三月三日称做上巳之辰,因在晋代时有曲水流觞故事,故各地多于是日倾城禊饮踏青。杜甫《丽人行》诗:“三月三 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即形容此景。这天,因系文昌君诞辰之日,故文人聚集于城西文昌宫内,察祠文昌帝君。过去 文人敬惜字纸,成立敬惜字纸会社,如崇文、广善、德文、拾遗等社。每社分地段散发给各家字纸笺,以备随手将字纸放在篓 内。又不时有专人敛取,然后焚灰,将灰再抛入海中。还有专人收买破书字纸焚烧。特别是三月三日这天,人们把积攒的字纸 都送到文昌宫文昌帝君前焚化,值年于两廊下酬以酒食。 (编者按:文昌帝君诞辰日,他处均为二月三日)笔者幼年,屡见街头有背筐用竹竿头上加钩拾字纸者。先辈也经常 教导不许作践字纸,只许烧掉。同日,在谢公祠有赛会。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