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一次流产的冲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10:41 新民周刊

  早在2003年4月,一批海归派就曾在网络上提出计划——在上海集资买地盖楼。

  时至今日,房地产公司已经成立,但房子尚未建成,连土地也还在天上飞。

  撰稿/王 倩 李泽旭(记者)

  和于凌罡有着同样梦想的人并不少。2003年4月,“集资买地盖楼”的计划就曾在上海启动。

  从网上一个看似荒谬的帖子起步,众多海外留学人士和国内的IT专业人员、会计、金融人才、房屋设计师等加入了 这个团队,一步步地勾勒出一栋“梦想中的房子”,并为之四处奔走。

  理想是美好的,但是雄心壮志终究没有成为现实:房子至今尚未建成,连土地也还在天上飞。

  留学生和“硅谷楼”

  “你想用同一笔钱既买房又自己开公司当老板,还可以结识一大批有志创业的人才,一举三得吗?集体买地造房team( 小组)是你的最佳选择!”

  2003年4月23日,身在美国的留学生kjm1089(网名)在“胜利家园”论坛上振臂一呼。一个集体买地 造房团队诞生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50多人加入团队出谋划策,7月底,这个团队已经筹集到100万美元。

  最初口号式的倡议,让人觉得有点痴人说梦般的荒谬。随后不断加入的成员有各自的专业背景,提出了各具见解的观 点,具体的盖楼方案逐步酝酿成型。

  去年5月13日,成本测算报告第一稿出台,包括土地费用、土建配套设施费用、前期开发费用、建筑安装费用、基 础设施费用以及开发间接费用在内,内部成本售价4924元/平方米,地块目标在上海内环线之内的静安区。此后几易其稿 ,5月19日已经出到了第六稿,内部成本售价5691元/平方米。

  加入这个团队的许多成员都具有留学背景。

  kjm1089的真实姓名叫翁云。她这样介绍自己:“本科数学(BSinMath),硕士计算机(MSinCS) ,从1998年开始读parttime计算机博士(因工作一直拖到现在没毕业)。我原在硅谷的康柏任高级软件工程师( 软件开发员),后合并成为惠普员工。我有一个自己的小公司。老公是麻醉医生,与人合伙承包了一个医院的麻醉手术工作。 ”

  曾参与这个团队的刘树森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透露,在计划最鼎盛的时候,参与者中有美国JP摩根-大 通银行(JPMorganChase)前副总裁和中美房地产协会的副秘书长。另外还包括有多年华尔街投资经验的金融学 教授,以及美国的执业律师等。

  梦想中的这个“上海第一楼”连名字都有美国味——“硅谷楼”。“‘硅谷楼’就是一个硅谷式的homeofficebuilding ,home第一,office第二(即硬件上造住宅,软件上按office设计)。在这个楼里我们今后也会一起共同创 业,引入硅谷式的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翁云说。

  而美国学校合唱团的招人标准(先按报名时间排列,积极参与者按参与值移前)也被翁云他们移植了。这个集体买地 造房团队按照参与值积分的方式决定选房权,而不是一般人们认为的出资多少。

  翁云告诉小组成员:“以愿意花时间为集体买地造房团队作贡献和报名时间为先后次序,排在前面的人有优先选房权 。”

  按照这个规定,参与值按“提建议被采纳数量”、工作量等参与程度来定。比如提建议被采纳为1分,提供采用信息 1分,参与会议2分等等。

  开办实业股份公司、争取最大限度的政府支持、融资贷款、购进地块、成立项目公司是他们当时的五大重点工作。解 决任何一个重点工作的组员将成为核心组员,分值也会相应提高。

  参与值决定了很多优惠措施,如果公司资金充沛,参与值高的组员可减免部分注册资金(指初期的10万、15万、 20万投入);房子的均价也与参与值挂钩,参与值越大,均价会越便宜些。参与值大的人,还能在同等情况下优先进入公司 董事会。

  从美国回来的人,要造美国味的房子,而国内给予海归创业的众多优惠条件,让他们对自己的计划满怀信心。

  翁云和沈永锋的对话

  翁云积极寻找建筑师、规划设计师、装潢师、会计师、律师等各种专业人才,希望博采众长。

  沈永锋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上海精文律师事务所律师,曾经在网上开办了“永锋律师栏目”,专门回答网友在房地产 买卖上的法律问题。

  2003年5月,翁云的“集体买地造房”帖子刚贴出没几天,她就通过网络找到了沈永锋。他们进行了这样的网络 上的对话:

  翁云:集体买地造房的计划在中国是否可行呢?

  沈永锋:在法律上是不可行的。根据我国的房地产管理法,如果从事房地产开发,必须要有特定开发资质的房地产开 发商来操作,不是每个公民和企业都可以进行的。你现在这种发动大家集资起来盖楼是不可以的。(翁云随即表示要成立房地 产开发公司。)

  翁云:有哪些方式能够获得土地呢?

  沈永锋:第一是协议土地,一般都必须是政府支持的项目;第二是公开拍卖土地,和其他开发商竞争。

  翁云: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廉价土地呢?

  沈永锋:要获得廉价土地必须要有政府支持,但是你这种集体买地造房是一种倒退,是落后的方式。以前人们住房很 紧张,搞过集资建房和住房合作社,都是为了解决居住困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兴起,由开发商造房,业主从市 场上购房。政府如果特批一块土地让你去做这个,最终势必搞乱房地产市场,对谁都没有益处,政府不会也不可能对你进行支 持的。你只有通过公开拍卖这条路。

  翁云:这个硅谷楼如何能获得政府支持呢?

  沈永锋:既然你计划是既能住人又能办公,也就是做生意的话,那如果你招商引资带来项目,估计有开发区和经济区 可能感兴趣,政府也可能会支持。

  “她一直表示想让我参与这个团队,被我拒绝了,这个事情根本行不通。”沈永锋告诉《新民周刊》记者,翁云最初 的想法其实是通过政府支持拿到土地(这种方式无疑很不美国化),然后请人盖好房子,最后团队成员分配(接近于美国房地 产业的总代理模式)。

  “我不想去参与,但我也不想去否定它,应该由大家自己去做评价”,沈永锋说。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2003年下半年,网上讨论仍在继续,翁云不时回国寻求政府支持。

  翁云和团队成员联合了50多位海外留学博士联名写信,从美国纽约发往上海,请求有关部门能给海归免去建房的所 有税收。他们的愿望没有实现。

  她还回国找过嘉定区国家留学生家庭创业园区和莘闵高新技术园区,两个园区都没有向他们提供便宜而且合适的地皮 。

  莘闵高新技术园区负责留学生投资工作的经理陶曙华告诉记者:“拿到地皮就意味着能挣钱。政府并没有说给他们多 少住房优惠。”

  另一个问题在当时的嘉定高科技园区发展总公司负责人看来也不容忽视:“他们的注册资金太小,开始说只能拿出100 万美元。”在上海,中外合资的开发商注册资金需要500万美元。

  上海市外商投资服务中心的注册咨询专家严欣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房地产行业是个高风险、资金密集型 行业,中国政府没有政策鼓励留学生从事这个行业。”

  去年9月,论坛渐渐冷清了,部分成员转到mail群沟通。上海的一位团队成员告诉本刊记者:“一期、两期计划 都是空的,第三期计划总不能还是纸上谈兵吧。所以自然就慢慢淡了。”

  2004年1月,离春节还有几天,刘树森接到翁云的电话,说在回美国前想和上海这边的几个团队成员见面聊聊。

  “见面时我才知道,她的计划已经改变了,她想在松江或者闵行开发房地产。她还调整了团队,以海外留学生为主, 上海这边只有几个人在具体操作。”刘树森退出了团队,他说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现实的繁琐让他厌烦。

  翁云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她在3天内买下了苏州河畔和浦东两套房子的举动。

  在本刊记者采写本文时获悉,翁云的公司目前已经成立,公司股东只有3人,目前在上海聘请了一个总负责人,但是 公司目前尚未拿到地皮。(《生活周刊》记者谢蕴之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