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章启月平静面对布鲁塞尔(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10:13 新民周刊 | ||||||||
章启月(资料图) 2005年1月下旬,46岁的章启月将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任中国驻比利时大使。 这是章启月第二次“踏着父亲的足迹前行”:1995年,在与父亲章曙走马上任相隔23年之后,她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政务参赞;而上世纪80年代,章曙也曾担任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据知情者透露,这并非刻意安排,而是“历史的巧合”。
这也是章启月的第一个大使台阶(驻比利时大使是司长级),此前6年,她任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由此,她成为继傅莹(驻澳大利亚大使)、薛捍勤(驻荷兰大使兼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代表)之后共和国历史上第三位女大使。 电话中,章启月的声音充满阳光。显然,她心情不错。 “我不兼驻欧盟大使” 早在国内媒体报道之前,“章启月即将履新”的消息已在小范围内引起猜测。原因是,按照惯例,驻比利时大使将兼任驻欧盟使团团长。记者在外交部礼宾司对“外交代表”的注释中,也找到如下文字:“外交代表也可兼任派遣国在任何国际组织中的代表。如目前我国驻比利时大使同时兼任驻欧洲经济共同体(注:即现欧盟)大使。” 刚刚结束的中欧首脑会晤为2004年的中欧关系提供了注脚。留欧博士、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美国研究室副主任张铁军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透露,12月7日,即温家宝总理赴荷兰海牙出席中欧高峰会议的前一天,他在荷兰海牙出席了中国与欧盟首届思想库圆桌会议。会上,主办方欧洲政策中心(隶属于欧盟委员会)的学者和一些欧盟官员指出:在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背后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美国背景。因此,有媒体称中欧关系“激情燃烧”,张铁军认为略显牵强。他认为,目前这一阶段应被视为今后几年内中欧关系取得更大突破的一个“承前启后”的准备期。 张铁军进一步分析说,目前中欧关系中中方所最关心的两个主要问题是: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和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他告诉《新民周刊》,明年,在中欧关系上将有三大看点:一是中国与欧盟(前欧共体)建交30周年;二是明年年中,欧盟将提交第二份有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评估报告;此外,欧盟对华军售解禁,也有望在明年有所突破。张铁军认为,从这个时间节点向后看,中国驻欧盟大使的协调将对中欧关系在上述这些方面的发展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章启月是否在这一时刻被“天降大任”呢?上周,《新民周刊》就这一外界的“大胆假设”向章启月本人“小心求证 ”。电话那头,章启月立刻说:“不不,从我这届开始改了,我只出任中国驻比利时大使,不兼任驻欧盟大使。”她还证实,现驻比利时大使兼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关呈远将专任中国驻欧盟大使,这也是中欧关系日益重要所决定的。 因为许多工作需要交接,章启月目前仍在外交部新闻司进进出出。她告诉《新民周刊》,作为国家的派驻代表,大使的工作面很广,涉及政治、经贸、文化往来等方方面面。具体到比利时,还涉及王室、联邦政府、各区等。 “您开始做准备了吗?”记者问。 “还没呢。”这位山东人与辽宁人的后代答得直爽。 布鲁塞尔是欧盟总部和北约总部所在地,是一个外交大舞台。章启月告诉《新民周刊》,那里交通便利、活动也比较多,好多欧洲国家的外长、部长一年中的许多时间都是在布鲁塞尔度过的。但当记者以此为由,希望她谈谈中欧关系时,她谨慎而得体地回答:“还是由关大使来谈比较合适。” “北京美人” 章启月在休息室里略整妆容,稳步穿过走廊,从类似舞台后台的通路走上讲台。此时,时间指向14:45。 这是外交部新大楼一楼的新闻发布厅,通常,百余位记者在等候她,十多架摄像机位也已架好。在过去6年里,每逢周二、周四下午,章启月在这里主持例行记者会。 各国驻京记者将近400位,他们在有武警守卫的发布厅门前刷卡进入。如果是中国政府不欢迎的记者,他们没有胸卡,自然无权进入。 一旦进入,记者可以自由提问——不限制时间,也不限制提多少问题。发布会的长短,一般取决于近期内发生的国际事件的数量和重要性。章启月说,始于1983年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制度比较成熟,也相当开放,在国际上是走在前列的。当今召开例行记者会的国家只有几个,许多国家的发言人基本上是不露面的,只是做一些安排、组织工作。 发言人如何应对五花八门的提问呢?章启月说,外交部有一个小组,对外叫做“发言人办公室”,每天负责收集国际各方对于中国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它就像一个小型通讯社。主要发言人的助手每天早上大约6点多就会出现在“发言人办公室”,将互联网、电视、纸媒上对于中国的舆论报道都搜集起来,以便掌握最新的形势变化。 发言人上班后,就跟办公室的同事坐在一起讨论当天动向,估计发布会上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然后再看目前所掌握的政策和口径是否足够应对,然后决定是否需要与外交部相应的地区司或其他部委,如商务部、卫生部等联系,共商对策。所以,章启月说,发言人在台上所讲的话,完全不是她个人的看法,而是政府的、外交部的态度,她只是一个政策宣讲人。“确实是一个集体、一个机制的一部分,我常常感觉自己就像是一部机器上的一个零件。”章启月始终是“小我”的姿态。 她谦虚了。1999年1月26日,章启月第一次作为新闻发言人主持记者招待会之后,被外电誉为“北京美人”。中国外交部历史上第三位女发言人以一种端庄、沉着、朴实、亲切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以上定语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给出的。 作为国家66个部委、全国31个省市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主持者,李希光认为章启月的言谈举止非常有亲和力(不是傲慢,不是居高临下)。此外,她还兼具一种贤妻良母的个人气质。如果说,机敏、简洁、得体的回答代表着现代素质的话,那么她的这种个人气质则较好体现了中国传统。章启月说,她并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被“选拔”到新闻发言人这一位置上的,只是估计“部领导当时考虑要找一位女发言人”。事实证明,这个角色选对了。 李希光说,美国白宫对新闻发言人回答提问有一个KISS原则,即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简洁而憨厚)。简洁是指语言,憨厚是指态度,这也许是千锤百炼之后被证明最容易被媒体接受的男性发言人的制胜之道。作为女性,章启月自有一套以柔克刚的技巧。譬如记者常会就一些具体的个案提问,像虐待女婴,或者某地抓了某个人,具体情况章启月也许并不了解,她可以拒绝就此发表个人看法,但她也可以阐述中国关于计划生育、关于人权的政策。政策,是她答记者问时用来把握大局的基础和底线。“无须否认事实的存在,任何国家都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李希光还认为,章启月的回答不空泛、有新闻性,她有为记者服务的态度。他说,这是清华新闻学院的学生喜欢章启月的原因之一,学生们喜欢的另一位新闻发言人是章启月的同事刘建超。 跟记者打了多年交道之后,章启月确实深谙媒体的需求。有时候,当一些外国记者在休息室或过道里截住她时,她也会透露一些“料”给他们,但会视情况加上前提:“你可以报道观点,但不能说出处。”如果记者守信,那么还有下次。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的一些同学参加了12月7日章启月主持的最后一次例行记者会,他们在后来的作业中写道:“章启月离开发言人的位置真是可惜,希望她在比利时任期结束后还能回来当新闻发言人。年龄不是问题,美国白宫发言人伯格60 岁了还在任职。”李希光说,培养一个高素质的发言人确实很不容易。 章启月却没有自得于个人的成长,言谈中,她始终将自己放得很低。6年国际风云变幻,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件之后,她感触最深的是中国的声音在国际上越来越有分量——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对于地区乃至国际事务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力越来越强。世界主流媒体因此都在中国派驻记者,他们对中国一举一动都非常感兴趣,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百姓生活。这令她非常欣慰。 本色的力量 与所有的女性一样,章启月并非一开始就胸有成竹。“我感觉我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在做发言人之前,我觉得自己不太适合做这项工作。因为我不太愿意抛头露面,也不太爱说话,尤其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讲话。如果有一份工作,做得踏踏实实的,我觉得那样是最顺心的。得知消息时,是挺想找组织上谈谈自己的想法的。”同在外交部工作的丈夫鼓励她说:‘你还是试一试,应该去迎接点挑战嘛。”章启月说,后来支撑她、让她觉得“腰杆子很硬”的,一个是“中国的国力”,另一个是 “我们的政策得人心”。 章启月最初出镜时是及肩长发,后来有一阵是短发,现在是中等长度的短发,都出自外交部的理发室。而改变发型的建议来自私人朋友,并非专门的形象顾问。章启月也不去美容店,她的语气里听得出“那太贵了”的潜台词。总之,女发言人的形象并非刻意打造,像今天流水线上包装一个明星那样。章启月完全是自然流露。 性格决定命运,也来自命运。出生在外交官家庭,章启月很早就学会了独立,这是她们家四姐妹共同的特质。3岁时,父母就出了国;14岁半“红小兵空降纽约”(指1974年与章含之的女儿洪晃等5人公派赴美学习英语),无人娇惯的日子让她学会了照顾别人,以至于许多人都觉得她是章家长女,事实上,她是最小的。 初到美国要面对许多变化。章启月记得,“小红房”的上课很是自由和随意,可以随便坐,坐地上也行,还可以躺着听。当时她寄住在担任学校图书管理员的老师家里,地处纽约黑人区的边缘,每天上学都要坐地铁。当时的纽约地铁黑咕隆咚,声音也特别刺耳,车厢里各色人等都有,令她特别紧张。章启月还报得出老师的名字,在她成人之后,每次去美国,只要时间允许,都会去看一看老师。她的老师现在已经80多岁了。 因为有这段美国学习的特殊经历,章启月回国时的口语已经“听着很地道”了。她渐渐发觉自己挺喜欢外交。高二时,她在一篇作文中写道:将来我想当外交官。父亲章曙看罢非常惊讶,因为他本不想让女儿从事这份“很苦”的职业。但当章启月表现出对外交官的兴趣,并真正走上这条路的时候,章启月觉得父母内心还是挺高兴的。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本色的力量。 摄影师跟拍的那个下午得见章启月生活中的本色。她在外交部附近的屈臣氏买东西并没有被认出,因为她毫不耀眼;她也不常去百盛之类的大商场购物,因为那里东西要贵一些;按她现在的级别没有配车,她自己买了一辆很小型的轿车,开着去接读高三的儿子;因为有做广告的嫌疑,她婉谢了摄影师为她拍驾车照片的建议。谨小慎微并没有让她忘记如何大笑,在跟同事、朋友交谈时,她东北人的爽朗相当鲜明。而谈到儿子时,中国传统母亲的无微不至又溢于言表。 无论从年龄和心态上,章启月都处在“不惑”与“知天命”之间。她以此面对昨天台下的摄像机和今天布鲁塞尔的召唤。(《文汇报》宋铮对本文亦有贡献)撰稿/李宗陶(记者)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