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为什么是他们?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10:41 新民周刊

  IT从业者对于being(人的存在)有很多新想法。这些想法有幻想的成分,但也有突破的可能性。

  撰稿/王 倩 李泽旭(记者)

  记者:2003年初,深圳曾出现过由网络维系的“网邻”——由网络世界生长出来的群
体联合起来团购买房、团购 施工,如今这股网络团购风刮向了“买地造房”。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新型的“邻里关系”呢?

  顾骏(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今天的社会人人都在寻求结合,这是我们要把握的一个社会发展趋势。这个大趋势 如果把握不住,就会把人群的结合要么看成是洪水猛兽,要么看成是幼稚。

  过去,人们被“单位”组织起来,但现在遇事去找单位的人已经不多了,我将此称为“原子化”。原子化的个人逐渐 发现很多时候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或者解决得不甚理想。于是出现了另外一种趋势,就是一些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来 共同达到目标或进行社会交往。现在这批人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那就是网络。

  顾晓鸣(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理论上说人先有关系,然后慢慢形成人居。比如古代犹太人流浪到一个地方,打个 井,堆起石头,支起帐篷,这个地方就成为一个社区。社区的英文community,严格来说应该翻译成社群——先有精 神的共同体,然后才有地理的区域。但是现代建筑高度工业化,原本有机的邻里关系被当代社会打破,根本没有情感依恋的人 住进了同一栋楼。目前出现的这种“团购方式”实际上从根本意义上恢复了人的关系的本来意义。

  记者:于凌罡的计划刚出台,他的“蓝城”网站就涌入了大量的支持者。翁云在论坛上振臂一呼,应者数百。整个团 队一直以网络论坛维系,甚至在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办公室,每天固定时间(晚上7:45-845)进行讨论。在这 个过程中,网络似乎已经不再是虚拟的空间了,你们怎样看这个问题?

  顾骏:我一直不认为网络是虚拟空间。网络已经成为我们一个新的生存空间。网络上的虚拟不过是名字的虚拟,但如 果离开了本体,名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同样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网络提供了一个公共生活平台,不受时空限制的空间, 这是现实中很难找到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化形式在网上都会出现。你把盐溶化在水里,不断加盐就会饱和,如果提高温度后再 加入盐就可以形成过饱和,这样的溶液一旦外部条件发生变化,马上就会出现结晶。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出现这种苗头。房价就 是这种外力条件,结晶果然出现了。

  顾晓鸣:网友其实就是一种在虚拟世界形成的精神共同体,也形成了虚拟的具有一定距离感的社区,它要落地是顺理 成章的。但是我也要提醒大家,虚拟的网上共同体在现实生活中落地后,能否继续保持是另外一回事。最近我特别跟踪了cosplay( 角色扮演)现象,我发现很多人在网上的虚拟社区可以非常亲热,但是如果真去做个实体社区,就没有那么多网友感兴趣了, 也就是“见光死”现象。

  记者:翁云是惠普的软件工程师,于凌罡是联想的工程师,而“上海伙伴”也多从事IT业。曾接触过这群人的记者 评价说,他们成天和电脑打交道,对现实世界认识不多,比较单纯,是不是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会不约而同地成为新“住 房合作社”试验的主角?

  顾骏:这批人的确是个特殊人群,能够很熟练地运用网络这个平台。他们已经有能力,包括财力、创意和想象力。按 照他们的年龄,刚刚成熟又没有太成熟,就有激情,喜欢冒险和探索。我估计热衷于做这种事情的人,不会是生活、工作过于 忙碌的人。现代人越来越愿意参与,他们不再是等到房子盖完了再来买,而是要自己参与到过程中去,看到自己的努力得以实 现。许多人讨价还价,其实不单单是为了省几个钱,而是要在这个过程中享受购物的乐趣。平时他们是同电脑打交道,而现在 是同人在打交道。在这种交往中他们能够得到乐趣。

  顾晓鸣:单纯?这是一般的说法。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网络时代的来临不是一个外加的简单的文化工具,网络使人们 整个思维方式发生改变。IT从业者在生存状态、文化观念、心理状态上都有新东西,尤其是对于being(人的存在)有 很多新想法。这些想法有幻想的成分,也有突破的可能性。

  记者: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吗?

  顾骏: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他们中间的相互信任如何建立。一颗老鼠屎可以坏一锅汤,万一出一点娄子的话,这可是数 千万元的资金。我不相信网络是一个纯净的社会,大家可以无条件信任。当然,我相信他们的智慧,他们自己一定会想出办法 来的,就像他们做软件一样,把方方面面的东西都衔接好。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