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国家审计署长李金华-2004南方周末年度人物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10:28 南方周末
国家审计署长李金华-2004南方周末年度人物

李金华 供图/photocome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尽管不是第一次,但今年的“审计风暴”无疑是最猛烈的一次。

  今年6月,李金华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2003年度审计报告,又一次聚焦国人的目光。风力一直持续到年底依旧强劲,而“风暴”背后显示的是李金华力排众议的勇气和精神,更显示了中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在“风暴”之后,人民还看到了一位尽职尽责的人民共和国的审计长。是的,他做到了尽职尽责,但谁都知道,这种尽职尽责难能可贵。正是他和他的审计团队的努力,使审计促进了国家民主法制的发展。

  这个人怀有巨大的历史使命感,其巨大的精神和人格力量使人肃然起敬。但事实上,他并不“孤立”,他得到了来自高层和公众的广泛支持。获选2004南方周末年度人物,李金华实属众望所归。

  公众对他的“铁面审计长”形象不吝赞美之词,也对建立在其个人勇气上的“审计风暴”存有疑虑。制度化的解决,让“英雄行为”转变为日常工作,让审计不再成为风暴,是公众亦是这位官员的梦想。

  直到现在,中国公众对61岁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审计报告和为数不多的几次接受媒体采访的谈话,但他们已经对这个自称“国家财产的看门狗”的官员感到亲切,并且习惯了“李铁面”的称呼。

  2004年又是一场“审计风暴”,他还是接受了记者们的采访。在采访中,他说出了谁都没有想到的话,“得罪了所有人,就谁也不得罪了”、“不断后路难当审计长”、“死猪不怕开水烫”,用中国式的勇气描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其中的压力。

  “如果不是媒体追得紧,他是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的,他本来就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他身边工作的人员说。在岁末20多家媒体的采访申请中,除了中央电视台外,审计署办公厅只安排了《南方周末》的专访。

  李金华做了他该做的事情。但是,他身上凝聚了巨大的民望,公众也回馈了“令他感动”的支持。李金华最喜欢的网民留言是,“哥们你做得对,大胆往前走”。

  中国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个审计长。在法律上,所有国家财产都属于人民,人民需要有人看护属于自己的财产,遏制自己财产的流失。无论李金华愿意与否,他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审计长。

  艰难成长

  对于嫉恶如仇的人来说,苦难童年经常是规律性的成长起点。李金华自幼丧母,在他还一岁多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父亲是一名糕点师傅,每天起早贪黑地打工,顾不上家里两个孩子。李金华和姐姐是被姨妈、姑妈带大的。1943年出生的李金华在兵荒马乱中度过了童年。

  李金华的家乡江苏如东读书风气甚浓,教育质量也很高。李金华的母校如今是江苏省重点中学。他学习自觉,成绩一向很好,1962年考取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

  在做了审计长之后的2000年,他看到一篇报道,讲一个山西女生因贫穷无法到南京审计学院报到,学校把她从家里找来,让她免费上学。李金华落泪了,给院长写了封感谢信。

  大学时代对他影响最大的两门课是哲学和汉语。李金华认为,哲学教他如何认识和分析问题,汉语使他学会用文字表达思想。他的大学同班同学、中国审计报社社长谭绳喜记得,上大学时李金华思想比较独立,喜欢辩论,经常和同学争论问题。

  当年中央财政金融学院62级以及上下级的同学中,除了李金华外,还有两人活跃在当今中国政坛:一个是现任财政部部长、曾任国税总局局长的金人庆(财政系);另一个是现任天津市市长、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63级会计系)。

  几十年后,李金华面对身为财政部长的大学同学金人庆说,“尽管我们是同学,我的眼睛以后要老盯着你了,希望你理解。”金人庆回答,“大的问题我决不去找你麻烦,只要你查出大的问题,我不会说你什么的。”

  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

  1968年大学毕业时,李金华被分配到西北财经学院教书,后调到572厂工作。572厂是位于偏远山区的地师级军工企业,所在地迄今交通不便。当年李金华从厂里出来一趟,要站在大卡车上颠簸一天。在这个厂,李金华从会计一直干到厂长。

  “己之不正,焉能正人”———李金华的这句口头禅在那时就已在他身上得到体现。负责分房时,他首先声明自己和爱人不参加分房,常年住在30平米的房子里。作为厂长,他始终和职工一起排队打饭。若干年后,审计署的食堂之所以成为中央部委中伙食最好、每年民意测评几乎百分百满意的食堂,其秘诀就是,审计长和普通工作人员一起排队打饭,不给领导开小灶。李金华说,领导必须和职工在一条线上,这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基础。

  1980年代初,正值“文革”后人才断层、全社会求贤若渴的历史时期。1983年,也就是审计署成立的同一年,陕西省希望把李金华调到省里工作,而李金华担任厂长的572厂隶属于航空工业部,不愿意放走人才。在这个关口,李金华考取了中央党校,上了两年学获得硕士学位,在此期间当选为中共陕西省委委员。

  1985年5月,李金华从党校回到陕西省,出任经济贸易厅厅长仅三个月,经组织部门考核,调任审计署副审计长,时年42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

  1985年10月,李金华从西安乘火车来到北京,按一般人的思维,理应打电话要求审计署派车来接站,而他一个人出了北京站直奔中组部。中组部的干部问他是谁,李金华递上介绍信说,我是审计署副审计长。对方又问,审计署为何没有人接你?他说,我都不知道审计署的门朝哪儿开。人家看他背着个包,开玩笑说,还以为是来上访的呢,哪会想到是副部级干部啊。

  李金华自称,他的工作勇气来自他的经历,他所在的工厂几千人艰苦奋斗一年,利润也就是几百万,“可是有的国家机关资金一出手,一流失,就是几千万,几个亿,我心里很痛。”

  “浮出海面”的审计署

  在1999年之前,李金华和他所在的审计署依然是寂寂无闻。

  1999年6月26日,审计署一鸣惊人“浮出海面”,当李金华作完《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的报告后,“掌声四起”。报告中称,审计署通过对国务院53个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审计,发现43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31.24亿元,平均每个部门7200多万元。他的报告被委员们称为“多年来最好的一个审计报告”。

  而第一次被媒体冠以“审计风暴”的,是李金华2003年获得连任时所作的审计报告。报告里点名批评了中央各有关部门,报告直指陈弊,诸如“疏于管理和监督”等。

  审计署被中国公众“发现”了,当然亦早被领导人所发现。有这样一个部门的存在,那些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的人便可被约束。在临退休之前的2003年1月13日,时任总理的朱镕基第一次以总理身份到审计署视察。朱镕基很少题词,外界所知的一次题词是给国家会计学院题的“不做假账”,而给审计署的题词却不为外人所知。他的题词是,希望审计署成为中国的“廉政署、法制署、正气署”。他还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坚决顶住各方面的压力,要有浩然正气,无私无畏,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要一查到底,决不退却。

  在温家宝总理领导的本届政府中,审计工作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威力进一步得到发挥。2004年12月15日,温家宝听取了李金华作出的整改情况的汇告之后强调,一定要给全国人大和人民群众一个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答复。最近一次审计工作报告是整改工作进展得最好的一次,审计系统内部一致公认的原因恰是公开。

  并不“孤立”

  2003年,也就是“审计风暴”成其为“风暴”的那一年,李金华正好60岁。

  “风暴”三个月后,李金华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死猪不怕开水烫。我曾经说过无所谓、无所求。无所求,并不是讲我对工作无所求,是对个人来说无所求。我觉得现在求得老百姓的理解,我觉得是最大的(追求)。”

  李在连任后曾说,审计事业按部就班这么走下去也可以,可我觉得还要干点什么事情。

  这个事情现在已能看出,就是目前在中央各部门、单位引起“震动”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所有的审计部门采访对象都一致表示“阻力大”。审计署金融审计司司长范鹏对记者说,如果没有审计长的坚持,这个事不可能做成。

  李金华形容公告制度是一柄“双刃剑”,对审计机关同样是考验,迫使审计质量要经得起被审计单位和社会舆论监督的检验。

  在他领导下的审计署,官员考核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工作实绩。审计官员们经常是以一种近乎亢奋的状态工作,许多审计人员每年出差审计都在200天以上。

  而李金华的回报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原则?如果我不坚持,我对不起我们这些审计干部。这些成果是他们长年累月劳动的成果,到我这儿不能一笔勾销啊。”

  “李金华现象”的未来

  李金华让人看到了一个恪尽职守的官员:他敢于说出自己对公众的热爱,不是“作秀”,而是“做事”;他敢于提出“惩治腐败也好,惩治官僚主义也好,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透明,实行阳光政策,这是全世界都认同的看法”。而李金华并不认为审计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工作,在他看来,“审计风暴”获得的支持是公众对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支持、是对反腐倡廉的支持。他甚至告诫他的同事们要保持头脑清醒。

  李金华目前正在力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他的目标是,到他任期的最后一年2007年,除少数真正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所有的审计结果,一旦作出都要向社会公告。2004年审计署接连7次发布审计结果公告,由此可以看出李金华在制度层面上的深谋远虑。

  11月29日,李金华在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上说,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研究探索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准则和进一步规范操作规程、审计评价等,特别是要探索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体系,揭露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行为,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张成福教授认为,之所以李金华依法履行职责能够成为一种现象,是因为他代表了反腐败的民心所向,也代表了中央政府建立一个高效、廉洁政府的信心和决心。

  从这个角度观察,他和他的审计团队的尽职尽责并非局限于经济管理领域,而正在成为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一股新生力量,促进国家民主法治化的发展。正如李金华本人给“审计”下的定义———“审计既是民主与法制的产物,也是民主与法制的工具”。(本报驻京记者 寿蓓蓓 林楚方)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