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透视大学生考官热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17:10 新世纪周刊

  撰文/陈唯

  东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同学近一半参加了2005年公务员考试,但通过率并不高,只有少数闯过了第一关。万人争过 独木桥,抵达彼岸的自然只是少数。

  其实,不仅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中国各省、各市也都在招考公务员,现在对公
务员录用实行的是“凡进必考” 。在岁末年首之时,处处在招考,处处掀起“考官潮”。

  各地涌动考官潮

  2005年国家级招考,是次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共有31万多人通过资格审查,合格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 平均为37.3∶1。提交报名材料人次与资格审查合格人数都超过了2004年,再创历史新高。有26个部门选拔人才都 是“百里挑一”,合格人数与拟录用人数之比超过100∶1。而人事部最“热”,平均一个职位有322.8人竞争。

  在上海,刚刚结束的200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共有3.1万多名社会青年和大学生参加,竞争全市党政 机关推出的2000多个公务员岗位,报考人数比2004年增加41.9%;在浙江,共有9.7万人报考2005年浙江 省党政机关国家公务员考试,超出2004年4.6万的报名人数,其中已有8.8万人通过初审;而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 ,最热门的瓯海区3个乡镇机关岗位,总共吸引了2238名报名者,报名招考比例竟达746∶1。

  在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面向全国招考1600名公务员,报名人数达到26000多人。

  在偏远的西部乌鲁木齐,报考该市各级党政机关的有6371人,这些报考人员将竞争乌鲁木齐市194个职位,总 体录用比例为33∶1。

  不胜枚举,各省、各市、各机关招考的报名都是热流滚滚,形成了席卷整个社会的一股“考官潮”。这股“考官潮” ,真有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在这一热流影响下,一时间,公务员考试用书最畅销,不少书店频频脱销;各级人事网站在 报名几天内,就拥堵不堪,屡屡出现故障;坊间热论的是公务员的种种优厚待遇,媒体热议的也是报考热潮,“公务员”这一 词汇的见报率大增。整个社会都对公务员透着“艳羡”的目光。

  潮流代表“逐利”方向

  有专家分析说,不管哪股潮流,都代表着追逐利益的方向,从上世纪80年代的“出国潮”,90年代初的“下海潮 ”,90年代末的“考研潮”一直到现在的“回国潮”,无一不是在追逐利益。

  而到了新世纪之初,“考官潮”的兴起,无疑又将这种对利益的追逐演绎到了极致。那么,“考官热”折射出怎样的 心态,“考官潮”是进步还是倒退。有关专家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使然。

  原因一:百万人争夺金饭碗

  专家表示,公务员工作当今被视为“金饭碗”。工作稳定,含金量高,挑战小,一旦跨入门槛儿,生、老、病、死, 皆有人管,毫无后顾之忧。这样一个高薪,而相对低风险的职业,无疑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时,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公务员10年间6次加薪。比如北京市实行的“3581”工资改革,改革完成后,科、处、局、部级干部月薪分别 为3000元、5000元、8000元以及1万。而像杭州等地备受瞩目的“廉政保证金”制度,官员在“安全”退休后, 可拿近30万“廉政保证金”。同时,尽管已没有福利房可分,但年年水涨船高的住房公积金还是让人羡慕不已。再加上车改 、年终奖、退出补偿机制等等,公务员的收入水平已迈入了中高层。

  在公务员薪情最先看涨的广东,普通公务员早早就进入了“小康生活”。在广东佛山市,10万年薪镇长,就是公务 员“阳光工资”最有力的代表。

  2003年,《佛山市规范和完善镇级领导干部收入管理试行办法》出台,按规定,佛山市南海、顺德、禅城区所属 镇的正职领导干部年收入最高可达15万元,副职最高12万元。三水、高明区所属镇的正职最高10万元,副职最高8万元 。乡镇官员被认为是发展经济的有功之臣。这使得当地人对镇长们的高薪持宽容态度。

  对比世界各国,中国公务员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当官可日进“斗金”,大学生何乐而不“考”呢。

  原因二:教育大跃进难就业

  就业压力大,也是“考官”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据了解,2004年,全国有240万高校毕业生,2005年 这一数字将上升到340万。中央和国家机关集中招考,一次性提供8400余个岗位,这对于正在寻求就业岗位的学子们来 说,无疑是一次非常有诱惑力的机会。据统计,应届毕业生在此次公务员报考中仍占多数。

  时至年底,对大四,硕研毕业生来说,现在最忙的事就是找工作。各地的大学生招聘会都是人山人海,显示着就业形 势的严峻和竞争的残酷。

  有鉴于此,在近日的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列为2005年工作难点的重中 之重。与此同时,周济部长还宣布了2005年高校将继续扩招,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为475万人,比上年实际增 长8%左右;硕士研究生招生31.6万人,比上年增长15%左右。

  一方面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是昂然挺进的扩招。自1995年,中国试行高等教育扩招起,每年招生增长比 例都近乎两位数,中国由“精英教育”时代走向“大众教育”时代。为增加就业机会,不少大学生加入考证大军以提高身价。 会计证、计算机证、土地评估师证、外语合格证、驾驶证……有的学生甚至是逢证必考。

  “教育大跃进”,带来了就业难,就业难,引发了无奇不有的就业“百生相”,当今的“考官潮”也是在“就业压力 ”压迫下而爆发的。

  原因三:有权有势导致考官潮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的一句古训,它为读书人指明了出路,但也透露出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官本位”思想。在传 统社会,人们笃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价值观念,并遵循着“学而优则仕”的行事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讲,接受教育已成为一种标志身份和地位的符号。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一纸大学通知书,成为进入 体制内晋身社会精英的通行证。而社会各界精英中,“官”无疑是最风光的。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考官热”也就不足为怪 了。

  一些人等待权力寻租

  在公务员报考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报考职位有明显的“冷”、“热”之分。“热”职位多为实权部门,有权有 钱的部门成为首选,竞争者众;相反,一些公众服务性部门,手中权小,差事较苦的部门就少人问津。

  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政府部门之间实际收入存在差距;另一方面也透视着“考官”寻权,有权寻利的心态。专家认为 ,不排除一些人不看中公务员本身的名义工资收入,而看中的是隐性收入,就是可以进行交易的权力,因为不同部门的权力的 可交易程度是不同的。

  交通厅长纷纷“落马”,银行行长相继“失足”等现象,都是利用权力寻租的结果。这些人手中掌控着权力,钱权、 人权、审批权,靠这些权来“做交易”。而有个别人对这些腐败不是反感而是羡慕,希望通过公务员考试取得一官半职,再通 过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牟取更多的利益。虽然这并不是普遍现象,但是确有一部分考官者存在这样的心理。

  进步或倒退交由历史评说

  沸沸扬扬的“考官潮”,究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部分专家认为,“考”必然代表了民主、公平。民主的选拔机制,总比走关系,开后门要强,更可避免选拔中的腐败 。而且,这势必会让一部分社会精英进入官员行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目前,政府需要吸收素质较高的人才,包括专业素 质和职业伦理素质。公务员素质提高,这就可能为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创造一个有利的人力资源条件。

  然而,也有不少人表示,目前官场的“生态环境”差,当官也是个高风险职业。“考官”不能只见其光彩一面,准备 走仕途的人也需一份心理准备。一份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主持完成的题为《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的调查报告表 明:在接受调查的公务员群体中,54.9%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

  这反映出普遍存在于公务员群体中的一种疲倦乃至厌倦心理,在工作中以执行为主,自主性差,只是依仗着一种“惯 性”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公务员的职业发展机会只能靠提升,而升迁的职位有限,竞争激烈,导致很多人难以 获得升迁,这种一元化发展的途径也直接导致了工作倦怠。

  有关人力资源专家称,公务员工作以执行为主,对个人创造力要求少。但考官大军中不乏具有创造力的奇才,这些人 才皆做官,可以说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毕竟创造性人才在中国还不多。当然,还有一些好官,在官场中浸淫,抵挡不住诱惑 ,最终走上了腐败之路。这也应了那句“官场成就人,也害人”的古训。

  众说纷纭,到底孰是孰非现在还难以定论,或许若干年后,当人们像反思“出国潮”、“考研潮”一样,反思“考官 潮”的时候,才会发现它的功过是非。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