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专题 > 正文

中国在海啸救灾中提升软形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20:09 世界新闻报

  中国总理是唯一一位用专机给我们运来救灾物资的外国领导人,中国总理的举动令我们深为感动

  《世界新闻报》赴斯里兰卡特派记者 洪琳

  1月6日,在海啸肆虐过后的印度尼西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见到了中国总理温家宝。
安南特别提到一件事情,一位6岁的中国沈阳小男孩把约为22美元的积蓄全部捐给了灾民。这就是当今世界的赈灾语言——不谙世事的儿童的捐款是一个国家是否对人类具有博大关怀的最有力的注释,中国这次对海啸受灾国的援助使中国的“软形象”更为鲜明。

  民间捐款已超过1亿

  据民政部“民间援助印度洋海啸灾区协调办公室”消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以及各地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以及各地慈善会截止到目前已经累计接受民间捐赠到账资金超过1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是7日由一对夫妇捐献的500万元人民币。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随便走进哪个社区、学校或者单位,都能看到张贴的“赈灾启事”,捐献者在寒风中排起了长龙。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海啸灾难发生后,迅速向受灾国家提供了紧急援助。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已经向受灾国提供了5亿2千多万元的援助,并派出了多支医疗队。1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说,中国愿积极考虑减免重灾国的到期政府债务,支持这些国家的重建工作。中国政府已决定免除斯里兰卡的全部到期债务。温家宝还表示,中国政府将支持中国金融企业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与受灾国合作,以政府信贷、无息或低息贷款等方式,支持中国企业参与灾区重建和发展。

  温家宝说:“我们将密切关注灾情的发展,并已派出工作组赴受灾国参与灾情调查和评估,根据受灾国实际需要,进一步提供各类援助。”

  “负责任”大国形象

  此前,美国《华盛顿邮报》等部分西方媒体,曾指责中国“带有吝啬的面孔”,并质疑中国的赈灾能力。中国对于受灾地区的巨额援助,无疑是对这一论调的最好回击,来自受灾国的消息反馈是最好的佐证。对中国的大力援助,印尼外交部发言人尤利表示:“我们非常感谢中国所给予的协助,对我们来说,中国是个重要的国家……协助稳定本区域的经济,同时带来区域安定。”尤利还指出,“中国总理是唯一一位用自己乘坐的专机给我们运来救灾物资的外国领导人,中国总理的举动令我们深为感动。”

  作为特派记者,我在对斯里兰卡多个灾区的采访中也感触良多。在斯南部城市马特拉,当地灾区救援总指挥告诉我说,在这次受灾后,中国政府是第一个向斯里兰卡提供援助的国家。可以说,在斯里兰卡最困难的时候,每次都是中国朋友想到他们。在高尔地区,我采访了南方省省督。这位省督表示,中斯兄弟般的友谊让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很快地从这场灾难中恢复过来。在视察高尔灾区时,我国驻斯大使孙国祥对当地官员和灾民说:“在这次大海啸灾难中,斯里兰卡政府和人民请相信,你们不是孤立无助的,中国政府和人民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孙大使的讲话让许多人当时就泪流满面。

  国际舆论盛赞中国

  除受灾国外,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也对中国的援助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再次表明中国是全球和地区事务中有影响和负责任的国家。

  在国际舆论方面,《欧洲时报》日前发表文章,对6日在印尼召开的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给予积极评价,并认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峰会前后的言行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法新社称“中国在灾害发生后反应迅速,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人道援助国家之一”。《洛杉矶时报》报道说,虽然中国人强调他们只是尝试对影响深远的大灾难作出适当的反应,但是其他人认为,中国在救灾行动中这么活跃还有另一原因:作为一个在本区域崛起的大国,它要塑造一个更善良和更温和的邻国风范。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理查·鲍姆说:“中国尝试提升它的软性形象,让人看来觉得它是环球社会的好公民。”

  中国在这次救灾过程中,虽然不是捐款最多的国家,但所扮演的角色却是积极和实际的。中国一直把救灾工作的实效放在第一位,正如总理温家宝所说,救灾工作讲求高效和有序,中国出钱财,出人力,出建议,显示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风范。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