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中国经验》专题 > 正文

中国经验甘肃篇:打造服务型政府改造传统农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7日00:33 经济半小时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1月16日播出了《中国经验》系列报道甘肃篇的节目,以下是节目内容:

  今天我们《中国经验》来关注西部省份甘肃。甘肃的定西市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这里地处陇中黄土高原,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植被稀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对定西到底有多穷?当地老百姓有深切的感受。

  省长访谈

  记者:“十年九旱定西县,今年洋芋花开遍”。这里面唱说的是定西这个地方十年九干旱,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甘肃省常委副省长徐守盛:甘肃是一个典型干旱少雨的区域,十年久旱就是很典型的,这就是甘肃省的情况

  徐守盛,2001年9月任甘肃省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2003年4月当选甘肃省常委副省长。一直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政府,改造传统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记者:刚才这个小调里唱的洋芋花开,洋芋应该就是适合干旱的的一种作物,也是你们着力发展的一种特色农业。

  省长徐守盛:对,过去种洋芋主要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种洋芋是为了发财致富,发家致富,产业化已经初具规模,形成雏形。洋芋在帮助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过程当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甘肃老乡提到的洋芋,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马铃薯。因为它耐干旱,容易种,产量还高,定西的贫困农民一年到头就是靠它填饱肚子。过去,当地还流传过一句民谣“早上吃洋芋糊糊,中午吃洋芋干饭,晚上吃洋芋疙瘩”。现在当地政府想发展特色农业,把洋芋打造成定西的一个金字招牌,靠它带动农民脱贫致富。那这条路走得通吗?

  山高路远销售难

  “山高路远销售难,洋芋多了还赔钱”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文化馆丁天兰:我唱的花儿是我们文化局根据洋芋专列改编的花儿,真实的故事。

  “山高路远销售难,洋芋多了还赔钱”这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2004年的甘肃定西。在发展特色农业政策的带动下,2004年定西市马铃薯取得了丰收,全市产量由2003年的412万吨上升到了2004年的500万吨,然而增产88万吨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喜悦。

  农民:着急,怎么不着急,农民一年到头就靠这个收入,你看这一大堆的给老天爷冻坏了,农民就白辛苦了,就特别发愁,特别发愁。

  由于运力不足,大量的定西马铃薯无法外运,农民眼睁睁看着丰收的洋芋即将因天气变化而腐烂,发愁的不仅仅是农民,还有党委政府。

  甘肃定西市委书记石晶:如果把马铃薯销售不出去会影响下一年的生产积极性。所以从2004年9月份开始,我们就跟省委省政府包括铁道部铁道局联系,把马铃薯运销工作做好。

  省里应该是第一时间接到定西的这个报告。接到报告以后省委省政府讨论研究,迅速协调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运力问题;二是收购的资金问题。

  受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委托,省委副书记王宪葵率专门工作组进驻定西,解决马铃薯外运问题。

  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委书记李旺泽:王书记在八天之内三下定西,一个月四下定西,专门搞调研解决马铃薯运销问题,帮助我们分析市场,搞市场运作。

  王宪葵副书记调任甘肃省委前,在铁道部工作,他利用铁路部门熟悉的优势和铁道部门充分沟通,诚恳表达了解决马铃薯外运增加农民收入的诚意和决心,最终铁路部门在车皮特别紧俏的情况下额外调剂出了100个车皮用于定西马铃薯专项运输,9月24日,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洋芋专列满载马铃薯从定西驶向了广州等东南沿海地区。

  (洋芋专列开通现场):“首列中国定西直达广州马铃薯专列现在发车。”

  洋芋专列开通,定西农民的马铃薯销售价立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农民:对,价格就变了,涨上来了。

  洋芋专列开通后,农民发愁的运输问题解决了,马铃薯销量大增,原来担心马铃薯即将腐烂的农民脸上露出了笑容。

  “坐上火车全国跑,挣了票子笑开颜”

  区委书记李旺泽:前所未有的马铃薯专列,当地有些老百姓他跟我们说,这次是省里头给我们种马铃薯的老百姓开了一个后门。这次算不算后门,老百姓这个语言很朴实,还就算是开了一个后门,在整个运力的调度上向农村适度做一点倾斜,这样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解决问题也仅仅是部分,而不是全部,这只能说开了一个好头,对他的估计还不应过高。

  专列开通了,马铃薯运出去了,特色农业的牌子也打响了。现在全国都知道,定西是中国的马铃薯之乡。但徐守盛副省长告诉我们,不仅仅是在定西,在甘肃全省,洋芋都是农民增收的希望。那么,甘肃省如何打好洋芋牌,增加农民的收入呢?

  对定西的洋芋产业,当地老百姓有个最形象的说法,就是要把堆积成山的土蛋蛋变成金蛋蛋。最近几年,定西全市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了1.9倍,尤其2004年,定西遇到了近20年来头一次春、秋两季作物双丰收。可是,农民收成好了,新的烦恼也来了。

  土豆价格

  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定西市安定区政府部门派出了工作人员到广州、郑州、成都等地作市场调研,每天发回各地的马铃薯最新价格信息,在专门的网站和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发布,每天公布政府认为合适的交易指导价格。

  甘肃定西安定区委书记李旺泽:我们针对我们面积扩大产量提高,政府主要帮助我们农民分析全国市场供需状况,给老百姓每天提供指导价,这样今年我们马铃薯市场平均价提高了三分。

  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委书记李旺泽因全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经常奔波在田间地头,被当地人称为洋芋书记。他告诉记者,有一天他在乡下调研时,发现政府指导售价两毛二的马铃薯农民竟然只能卖一毛六分钱,差价六分,一万斤就相差六百元。原因是经销商在压级压价,当地农民证实了洋芋书记的说法。

  农民:商客压下价了的。

  甘肃定西安定区委书记李旺泽:价格已掉到一毛六、一毛七了,农民已经怨声载道,如果再不调控一下,价格再不起来的话,出现市贱伤农的局面,我们这个产业就要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那天我心情非常沉重,然后紧急召开会议,分析市场,特别是终端市场行情。

  经过全面分析,洋芋书记认为,每斤两毛二以上,经销商仍然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当前一毛六的压价是不正常的,将导致农民亏本,洋芋书记于是和经销商进行了交涉。

  甘肃定西安定区委书记李旺泽:你们要是听话顾老百姓利益,我车皮保证供应。如果你不听话压级压价坑害农民,我坚决要把车皮给你取掉,不让你在定西上站,你要发货就给我到新疆或兰州发去。下了一个禁令还很管用。

  洋芋书记的禁令下达后,经销商纠正了压级压价的做法,马铃薯收购价上涨到了每斤两毛二以上,政府部门的全面参与保证了农民增产也能增收。

  甘肃定西市委书记石晶:主产区农民大概可以从马铃薯拿到八百块钱,在全市今年人平均在三百元左右。现在有一些人也认为,像洋芋书记的做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市场是无形的一只手,但是我政府还有有形的一只手,如果说市场光靠这无形的一只手,那国家就谈不上什么叫宏观经济的调控,对农业这一块也同样是如此,必须政府把握,有一定的资源,来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一旦比方价格违背了价值,这个又比方伴着市场经济规律的正常运行发生的畸形变化,或许是有人在这个扰乱市场经济的秩序,那我们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必须要进行调控,确保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因此我们说这个洋芋书记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是在新阶段,我认为必须要采取办法,这样才能真正的老百姓增产了,才能增效,增产了才能增收。否则老百姓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2004年,政府出手,帮农民找来了车皮,稳定了洋芋的市场价格,维护了农民利益。不过,当地政府从这场价格风波里也发现,农民不可能每年都依靠他们伸出援手,来解决难题。要想真正把农业产业做大,必须走深加工的路子。可是,在这么一个贫困地区,靠什么来建立企业,发展加工工业呢?

  从洋芋身上,甘肃省看到,自己在农业上也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但它同时又不得不面对交通运力不足等不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成为甘肃打造特色农业的重要选择。甘肃省平凉市2004年,就引进了三个农业项目,全部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建成,当年投产。而其中有些甚至是从外省撬来的。

  粮食局长撬项目

  在甘肃平凉市崆峒区,记者看到了一个方便面厂正在紧张施工,据了解这个引资项目是从陕西西安撬过来的。

  老板:像我们这个项目,在这里投资建成后,我要是有写作能力的话,我把徐局长这个(引资故事)可以写一本小说,从我们整个投资过程和招商引资过程。

  这个撬项目的真实故事,主人公是甘肃平凉市崆峒区的粮食局局长徐冰。十年前在贫困乡担任党委书记时,他就因招商引资带领农民致富被《甘肃日报》树为典型,头版头条的报道称他为“领头雁”。2004年春节前后,已调任粮食局长的徐冰,偶然认识了考察投资点的两位客商。

  老板:基本谈得很亲切也很投机。

  徐冰为客商介绍了平凉地区粮食原材料的低价位优势,希望客商能在崆峒区投资,客商很满意,答应两天之内给予答复。

  老板:结果徐局长等了三天以后,我们一直没有回音。

  没有回音的原因是,客商的投资点已选择了陕西西安杨陵开发区。公司董事会认为,尽管平凉的粮食原料比西安杨陵便宜,但交通条件还有较大差距。对因交通条件导致招商流产平凉的干部一直都很无奈。

  甘肃平凉市委副书记武毅:因为我们现在也有谈了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项目,现在还没有结果倒谈不上是摧残吧,至少对人是一个打击。

  得知项目流产着急的徐冰并没有气馁。

  老板:徐局长就赶到宝鸡,又从宝鸡赶到西安来。

  徐冰赶到西安市,恰巧是最寒冷的季节,因为项目已选定西安杨陵,公司老总回避不见,保安也拒绝徐冰进入办公楼,为了表示诚意,徐冰就在门口的雪地里一直等到老板下班出门,在寒冷的雪地里冻了三个小时,最终感动了公司老总,双方重新回到了谈判桌前。

  老板:他当时很着急,着急又回家了。我记得他相继又来了两次西安,亲自来我们公司抓住不放。

  第三次下西安撬项目,徐冰和公司老总在饭店吃了一顿饭。西北人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就是喝酒。

  老板:他这个人胃不好不喝酒,就是为了这个项目达成做通我们的思想工作,那天喝完后他胃病就犯了,当时就把他拉到医院去了。

  公司从徐冰三下西安撬项目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甘肃干部招商引资的诚意和决心,经过重新考察,他们认为干部才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因素,因此重新做出了选择。

  老板:这个诚意和真心,我们从内心受到了感动和启发,所以我们最终还把投资立足点放在了平凉。

  当记者和甘肃省委宣传部的同志找到崆峒区粮食局时,遗憾的是徐冰局长拒绝了我们的采访,对自己的引资故事他不愿多谈。

  甘肃平凉崆峒区粮食局局长徐冰: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现在是一个主要工作,大家都在干,最好还是问问我们区委,采访采访我们区委,这是大家干的,你采访我一个人就不好了。

  甘肃省常委副省长徐守盛:甘肃发展龙头企业必须要通过招商引资。比如我们啤酒大麦,又比比方我们的马铃薯,又比方我们的中药材,但是这些大多数都是以买原料为主,真正要通过加工增值来拉长它的产业链条,那就需要招商引资,也希望内引外联,利用人的优势吸引进来一些重要的项目。近几年来,我们省委省政府一直创造好的投资环境,也就是说创造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和干事创业的三个环境,而这三个环境说到底就是我们政府职能转变,关键还是我们干部的投资环境,就是像这个徐冰同志一样,一种以情感人,以诚引人。

  投资环境的改善,给甘肃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徐守盛副省长告诉我们,2004年甘肃省在建项目达到了4259个,总投资额近1100亿元。其中,农业深加工项目是重中之重,而甘肃省已经决定今年60%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都用于扶持特色农业。记者:陈响园 马洪涛 洪琨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

  首播时间:21:30

  重播时间:12:35(次日)

  相关专题:央视《中国经验》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